一、基礎知識
1.解釋下面的詞語
A.謬種流傳:
B.嘩眾取寵:
C.可歌可泣:
D.有的放矢:
2.標題中“改造”能不能換用“改變”?請簡要分析。
3. 文章第一部分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我們所取得的成績,這三方面分別是①
4.文章第四部分提出了改造我們的學風的三項具體建議,分別是①? ? ? ? ? ? ? ? ? ?? ?②
5.本文善用口語,多用成語,試舉例說明。
6.“但是錯誤常常是正確的先導”中,“常?!币辉~可以刪去嗎?請說明理由。
二、拓展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7—10題。
①文字是文明發(fā)展的載體,記錄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發(fā)展進程與經驗教訓。古人說,欲滅其國者,必先滅其史。同樣,如果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發(fā)展的根基也就動搖了。漢字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能夠代代相傳并不斷繁榮發(fā)展的根基。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應將漢字教育作為凝神聚力、鑄魂固本的戰(zhàn)略工程。
②清末民初以來,在日本“脫亞入歐”的影響下,中國一些知識分子對中華文化的根基——漢字產生了懷疑。“漢字落后”論者認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聲稱漢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漢字難學”論者主張漢字“拼音化”與“簡化”;“兒童識字有害”論者主張放棄漢字教育。這些論調在近幾十年仍有一定市場,比如20世紀80年代,有人就認為“計算機是漢字的掘墓人”。
③當前,漢字教育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面臨外語教育的挑戰(zhàn)。現在,英語是學生的必修課,學習英語在一些人看來可以改變命運。受這種價值觀影響,在漢語與英語之間,一些人更重視學習英語,這直接沖擊與削弱了漢字教育。二是面臨信息化的挑戰(zhàn)。隨著信息化的迅猛發(fā)展,人們通過敲擊鍵盤輸入漢字的場合越來越多、越來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zhèn)涞臐h字,現在變成了電腦鍵盤、手機屏幕上字母組合的產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書寫漢字的機會在變少,提筆忘字的時候在增多。從這些角度來說,漢字面臨危機絕不是危言聳聽。
④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具有“形、音、義”三要素。漢字不單單表達概念、內涵、外延等,還給人帶來圖形、聯想、感覺等。與拼音文字相比較,漢字具有鮮明特色和獨特魅力。學習與理解漢字,應遵循漢字自身的規(guī)律和特點。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組成的文字,其教學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國漢字教學引進了這種方法,并將其作為漢字教學的主要方法。這種用拼音文字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漢字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有哪些優(yōu)點和缺點,值得我們深思。
⑤近年來,隨著國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適應漢字在海外傳播的需要,不少學者開始重新審視漢字教學的方法,合理借鑒我國傳統漢字教學的經驗。有的教學實驗根據“形、音、義”三要素和兒童擅長“形象記憶”的特點,探索“從字形講字義,從生活講漢字”和“因形分類、因類施教”等漢字教學的新理念與新途徑。通過這些方法,一些漢字教育工作者嘗試把每個漢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動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對漢字有興趣、生愛戀、曉邏輯、會思考,甚至實現以字養(yǎng)德。這類教學實驗,對完善漢字教育有積極意義。
⑥加強漢字教育,除了不斷創(chuàng)新漢字教學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會對漢字教育的重視程度。我們要把漢字教育提升到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精神的高度來認識。只有這樣,才能讓古老的漢字在信息時代煥發(fā)新的生機,才能把中華文化的優(yōu)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國人心中。
(摘編自王殿卿《漢字教育攸關文化傳承發(fā)展》)
7.第②段“掘墓人”一詞在文中的含義是
8. 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因書寫漢字的機會在變少,所以,人們提筆忘字的時候在增多。
B. 英語是學生的必修課,學習英語在一些人看來一定能改變命運。
C. 學習與理解漢字,應遵循漢字自身的規(guī)律和特點,如拼音教學。
D. 創(chuàng)新漢字教學法,提升重視度,有助于讓古老漢字煥發(fā)新生機。
9. 簡析本文在寫法上的主要特色。
10. 學習了本文,說說你對漢字教育的認識。
參考答案
一、1.A.指荒謬錯誤的言論等廣泛傳播下去。B.用浮夸的言辭博取群眾的喜歡。C.形容事跡值得歌頌贊嘆,令人感動得落淚。D.對準靶子射箭,比喻言論、行動目標準確。
2.不能。因為:“改造”在文中有“改變舊的、建立新的,使適應新的形勢和需要”的意思,它包含“改”(改變)和“造”(創(chuàng)造)兩個語素,體現了在學風問題上破舊立新的精神?!案淖儭睕]有強調“立新”這一面,因此“改變”不能代替“改造”。
3.①對于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的認識越發(fā)深刻、豐富。②革命面目煥然一新。③對現狀和歷史的研究有了進步。
4.①系統地周密地研究周圍環(huán)境。②聚集人才,研究歷史。③以中國實際問題為中心研究理論。
5.如用“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來形容主觀主義者不注重調查研究;用“言必稱希臘”“對于自己的祖宗,則對不住,忘記了”這樣的口語說明主觀主義者不注重研究歷史;用“粗枝大葉、夸夸其談、生吞活剝、一知半解”來形容主觀主義者不細心調查,空談理論,無知教條。
6.不能刪去?!俺3!北砻鞫鄶?,但不包括特殊情況,說明也有例外??梢?,“常常”一詞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二、7.計算機取代漢字。
8. B(“一定能”應是“可以”)。
9. ①本文從歷史與現實兩個角度,闡釋和分析了漢字面臨的危機,指出了加強漢字教育的必要性。條理分明,思路清晰。②文章首尾呼應,在論述了漢字教育的重要意義的基礎上,對如何加強漢字教育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環(huán)環(huán)相扣,邏輯縝密。
10. 漢字教育非常重要,要在思想、意識上高度重視外,在教學方法與教學形式上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以便激發(fā)學習者的更大積極性、主動性,進而深刻理解和感悟漢字所承載的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提高學習成效,做到事半功倍。(言之成理即可)
(本版供稿:上海師范大學康城實驗學校 程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