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芳
摘 要: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教學內容除了單詞、語法之外,出現(xiàn)最多的就是語篇。語篇通常篇幅較長,而且會出現(xiàn)很多學生沒有學過的知識,學生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語篇教學一直被當作教學難點。那么如何開展語篇教學呢?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思維導圖教學法逐漸成為教學方式中的主流,而且給教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有教師曾利用其教學英語,效率明顯有所提高。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英語;語篇教學
在英語教材中,有很多語篇內容,出現(xiàn)的方式多種多樣,如英語短文、英語故事、英語對話等。而且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出現(xiàn)的語篇內容就越難。教師在起初可以利用灌輸式教學法進行教學,但是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對其產生厭倦心理,對英語語篇的學習喪失興趣。而思維導圖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缺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合理有效的應用思維導圖進行語篇教學,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一、思維導圖的概念
思維導圖這一概念是英國心理學家東尼·博贊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思維導圖是基于放射性思維的有效圖形工具,它能通過一幅幅形象的“圖”直觀呈現(xiàn)人類大腦的放射性思維過程,使大腦的思維可視化。它用圖解的形式和網狀的結構,加上關鍵詞和關鍵圖像,儲存、組織和優(yōu)化信息。圖中每個關鍵詞和關鍵圖像都承擔著特定的記憶,鼓勵新的思維產生,是記憶激發(fā)器。此外,它的非線性結構能更加清晰地表述關鍵詞之間的關系,促進新舊知識的相互融合。連接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就是不斷優(yōu)化頭腦中的知識網絡,而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就是對大腦中的知識和想法進行整理和不斷優(yōu)化的過程。
二、思維導圖在英語語篇教學中的實踐與運用
以My friend中的Story time板塊為例,該文主要通過Liu Tao和Wang Bing兩人之間的問答,呈現(xiàn)Wang Bing的網友Peter的個人信息。這一語篇教學重在鍛煉學生的提問能力及通過閱讀獲取信息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將思維導圖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整體把握語篇,啟發(fā)學生思維,引導他們形成有效英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他們的英語運用能力,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激發(fā)英語閱讀興趣,提升學生閱讀注意力
由于是借班上課,筆者與學生之間并不熟悉。為了拉近彼此的距離,激發(fā)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筆者在上課伊始就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詢問教師的個人信息。
緊接著,筆者從“我喜歡在網上交朋友”這一話題直接呈現(xiàn)了本課標題——My friend,從而引出Wang Bing和Liu Tao交談的圖片。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筆者并未向學生直接拋出問題,而是讓學生在觀察完圖片后,主動提問他們想要了解的信息,激發(fā)學生對語篇的閱讀興趣。在學生觀看課文視頻、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后,筆者借助思維導圖,進一步啟發(fā)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根據(jù)思維導圖對Peter的個人信息再進行提問,激發(fā)學生對網友Peter的興趣。
每個班級的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學習能力都存在差異,為了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在課堂上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并收獲自信,筆者在第一部分復述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了分層,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A或者B進行挑戰(zhàn)。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可以利用句型的輔助進行復述;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可以充分利用B部分的思維導圖,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二)培養(yǎng)英語學習策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并使學生具備不斷調整自己學習策略的能力。這不僅能使他們把握學習的方向,采用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助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為其終身可持續(xù)學習奠定基礎。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英語教師在進行語篇教學時,不僅要進行語言點的教授,還要加強對學生英語閱讀策略的引導和培養(yǎng)。
仍以五年級上冊Unit6Mye-friend的教學為例,經過第一部分的鋪墊和引導后,學生用英語提問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鍛煉。因此,在第二部分教學中,筆者試著“放手”,淡化教師的“教”,突出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巧借思維導圖,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可根據(jù)思維導圖進一步對網友Peter的信息進行自主提問。與此同時,筆者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用圈畫關鍵詞、關鍵句的形式找出關鍵信息,進一步完善思維導圖。
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再由教師“牽著鼻子走”,而是充分發(fā)揮了主觀能動性,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的自主學習能力,并掌握了有效的學習策略。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學生不僅能有層次地處理語篇的主要信息,提煉語篇的整體框架,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整體思路,還能鍛煉自己捕捉具體信息的能力。
(三)建構英語知識網絡,促進學生文本復述
在日常的英語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小學英語學習階段,理解性的識記效果要明顯好于機械性的記憶效果。單一的機械記憶不僅不利于學生對語篇的識記,而且容易被遺忘。而思維導圖在建構知識網絡、促進學生復述文本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能把單一的言語信息圖像化,便于學生將語言知識結構化,其重點突出、層次分明的特征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把零散的知識點整體化,實現(xiàn)對新知識的內化,從而達到有效識記的目的。
Unit6Mye-friend這一對話式的語篇信息量比較大,涉及人物的年齡、國籍、興趣愛好等多方面信息,要想在第一課時就讓學生對信息進行復述,存在一定的難度。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能充分借助板書上的思維導圖,有效進行信息的概括和復述,學習效果良好。此外,這一圖像化的板書設計一目了然,也為學生在鞏固環(huán)節(jié)介紹自己的網友厘清了脈絡。
三、總結
在應用思維導圖進行語篇教學前,教師要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需求,具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活動,選用適合的思維導圖形式進行教學。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整體能力,推動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發(fā)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婕雄.巧立圖示大作功夫———淺談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7(004):28-30.
[2]吳海燕.“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的應用[J].成才之路,2014(15):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