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永春 馬天利 劉智俊
課題組在崇明區(qū)豎新鎮(zhèn)上海海洋大學基地內試驗養(yǎng)殖了稻田+青蝦綜合種養(yǎng)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試驗結果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池塘準備
實驗于2018年10月~2019年5月在上海登瀛登瀛水產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內上海海洋大學豎新基地稻田綜合種養(yǎng)示范區(qū)進行,試驗選用9口室外試驗池塘,每個池塘面積為72m2(7m*9m),池塘中間為深溝,四周為平臺種植水稻,深溝最大水深為1m,池塘四周設有60cm高的防逃網,防止雜蟹進入。試驗池塘水草主要為伊樂藻,伊樂藻按行距1米株距一米的密度栽種。試驗開始前用漂白粉150kg/畝清塘,殺滅池塘里野雜魚和蟹等有害生物。
1.2苗種放養(yǎng)
10月初從本地挑選青蝦苗放入試驗池塘,要求蝦苗體質健壯,生命力強,體表光潔亮麗,肢體完整健全,無病無傷。每個池塘投放數量為1kg.
1.3養(yǎng)殖管理
1.3.1飼料投喂
蝦苗放入池塘后即開始投喂飼料,飼料為市場上購買的對蝦配合飼料,每日下午15:00-16:00投喂一次,隨著水溫降低,每兩天投喂一次,當水溫低于8℃時,停止投喂,投喂方式為全池潑撒,配合飼料投喂量約占青蝦總體重的3-4%,具體根據水溫和攝食情況確定。
1.3.2水質調控
養(yǎng)殖期間根據池塘水質情況采取調控措施以維持良好水質,從而有利于青蝦的正常生長和發(fā)育。每15天使用一次底改改善底質,每月消毒一次,并合理使用肥料。每天中午(12:00)和晚上(22:00)測量水溫,每3天測量一次水體氨氮、亞硝酸鹽和pH。實驗期間pH為7.0~8.5, 溶解氧>4mg/L,氨氮0.3 mg/L,亞硝酸鹽<0.05mg/L,均控制在青蝦養(yǎng)殖的安全水質指標范圍內。
1.3.3水草管理11月份根據伊樂藻的生長情況和水溫情況逐步加深水位,并適當使用復合肥促進伊樂藻生長,若發(fā)現青苔生長,需及時撈出青苔防止青苔快速生長抑制水草生長, 冬季平均水位控制在80cm左右,防止因水溫過低影響青蝦成活,同時維持30cm以上的透明度,以利于水草生長。
1.4數據采集
1.4.1. 生長情況
(1)1月和4月下旬左右分別打樣一次,每只池塘各打樣30-50只,測量體長和體重,,需要記錄是否缺螯足,了解青蝦生長情況。
(2)增重率和特定增長率計算。
根據以下公式分別增重率(WGR,%)和體重特定生長率(SGR, %)。
其中Wt指第t月青蝦的平均重量,Wt-1指第t-1月青蝦的平均重量, D為采樣的間隔時間。
1.4.2. 養(yǎng)殖效果統(tǒng)計
平均體重、總產量和成活率:嚴格記錄所有試驗池塘,每次采樣或抓捕出售青蝦重量,以便計算總產量和飼料系數,6月份將所有試驗池塘排干池水,捕撈全部剩余青蝦;并隨機挑取50只青蝦測量體重,計算最終規(guī)格。
2. 結果分析
2.1生長情況
在試驗池塘冬春稻田休耕期養(yǎng)殖青蝦的體重變化情況,結果顯示隨著養(yǎng)殖時間的持續(xù)增長,青蝦的體重均是一直增加的,其中10月份到1月份期間體重變化不大,但在4-6月之間青蝦體重有較大變化,6月份平均體重達4月份2.28倍,最大青蝦規(guī)格為5.03克;增重率的變化,在所有的試驗池塘中,均是4-6月的增重率最大,10-1月份的增重率最小,試驗結束后所有青蝦增重為4.75倍,特定增長率的變化和增重率的略有不同,其中10-1月份特定增長率最大為1.11,略大于4-6月的0.92,1-4月的特定增長率最低為0.29,整個試驗過程的特定增長率為0.73。
2.2養(yǎng)殖效果和經濟效益
冬春稻田休耕期每個實驗池塘養(yǎng)殖青蝦的總產量均在4-5kg/塘,其中商品蝦的產量在2-4kg/塘,其中9#池塘的商品蝦產量最高,但9#塘和6#7#塘的總產量最低,8#塘商品蝦產量最低,但8#塘和4#池塘的總產量最高。6月份實驗結束后對池塘內青蝦,隨機抽取50只進行稱重,所有實驗池塘的青蝦平均規(guī)格均在3.2±0.20克/尾,其中8#實驗池塘的平均規(guī)格最大為3.35±0.36克,6#池塘平均規(guī)格最小為3.15±0.33克。
整個養(yǎng)殖階段結束后對飼料系數、投入、產值和利潤進行統(tǒng)計,結果如表2所示,其中每個實驗池塘的投入均為346.40元,所有池塘的平均產值為432.00±33.88元,平均利潤為85.60±33.88元,從表4可以看出所有池塘的產值均在380-480元之間,其中9#池塘的產值最高為480元,5#和8#池塘的產值最低為384元。
3.小結
3.1 4-6月青蝦生長旺盛,增重最快,經濟效益收益率這個季節(jié)最高。
3.2 稻田養(yǎng)殖套養(yǎng)青蝦畝產在5kg左右,經濟效益良好,有較大推廣價值。
3.3 適當降低投放苗種密度,能有效提高商品蝦規(guī)格,提高經濟效益。
3.4 合理設置部分青蝦苗種養(yǎng)殖區(qū),收集部分塘口蝦苗集中育肥、育種養(yǎng)殖能進一步提高稻田的經濟效益。
3.5 實驗過程中發(fā)現,冬季套養(yǎng)青蝦,能有效減少部分草害和雜草稻害的情況,連續(xù)兩年以上,效果更好。青蝦的養(yǎng)殖有利于稻田的農藥的減量,具體減量情況,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3.6 在實際推廣應用過程中,要注意青蝦苗種季節(jié)選擇和苗種大小運輸,以提高成活率,提高經濟效益。
3.7 青蝦套養(yǎng)達到一定面積后,經濟效益良好,農戶可以定期下地籠捕捉青蝦,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由于青蝦價格貴,經濟效益高,能夠支撐養(yǎng)殖戶定期勞作,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
3.8 在崇明島是世界級生態(tài)島,鳥類眾多。非常多的鳥類都喜歡吃青蝦,在實際生產中要在稻田的部分位置設置幾種不同類型驅鳥裝置,以提高青蝦產量和效益。
3.9 青蝦捕獲方式,是限制青蝦產量的原因之一,稻田圍溝方式捕撈青蝦仍有一些技術難點需要進一步研究探索。
作者簡介:馬天利(1986—),男,安徽阜陽人,淡水養(yǎng)殖高級工,中級工程師。
基金項目:崇明區(qū)科委農業(yè)科技攻關項目(CKSN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