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云青 吳昌勝 鐘慶云 汪健
摘 要:發(fā)展海上風電是我國能源結(jié)構(gòu)轉(zhuǎn)型的重要戰(zhàn)略支撐,然而,海上風電場作為固定礙航物,與航路安全的矛盾日漸突出。從風電場安全保障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建立船舶與風電場安全距離模型,以及多船條件和外界環(huán)境影響下的碰撞風險模型,將模型應(yīng)用于風電航標與安全管理系統(tǒng),并提出一種基于電子圍欄的船舶與風電場碰撞預(yù)警方法,對潛在碰撞風險分級預(yù)警,把船撞風機的風險值可視化顯示,進一步完善船舶與風電場碰撞預(yù)警理論體系,保障風電場營運安全及船舶通航安全。
關(guān)鍵詞:海上風電場;安全間距;碰撞風險;風險預(yù)警
在全球能源危機日益嚴峻的背景下,開發(fā)和利用清潔能源成為了國家能源結(jié)構(gòu)轉(zhuǎn)型的主要方向。隨著海上風電場的快速發(fā)展,風電場區(qū)與船舶的通航安全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如何減少風電場對通航環(huán)境的影響,確保船舶航行安全,及時有效規(guī)避碰撞風險,是現(xiàn)階段海上風電建設(shè)與運營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針對海上風電場船-機碰撞安全,吳志良[1]對風電場風機遭受船舶碰撞的風險進行概述,并且針對單樁基礎(chǔ)、群樁基礎(chǔ)等結(jié)構(gòu)型式的風機防護進行了探討;Lehmann和Biehl[2-3]通過實驗研究了油輪、集裝箱船、散貨船等多種類型船舶撞擊風機的風險,在比較不同風機基礎(chǔ)抗撞能力的情況下,提出了相應(yīng)防撞措施。針對船舶碰撞風險,張鋒[4]提出了一種船舶進出錨地的碰撞風險度評價模型,定量計算船舶進出天津港各錨地的碰撞風險度大小。針對基于船舶領(lǐng)域的碰撞風險,日本學者藤井[5]最先提出船舶了領(lǐng)域的概念,畢修穎[6]結(jié)合AIS傳輸數(shù)據(jù),基于船舶碰撞危險度建立了船舶動態(tài)避碰行為領(lǐng)域模型。針對停船距離的碰撞風險,明力[7]等人在分析船舶倒車沖程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交通流跟馳理論研究了超大型船舶縱向間距問題,建立超大型船舶安全縱向間距計算模型;黃寅[8]以船舶慣性、主機轉(zhuǎn)速、主機功率等對倒車沖程進行研究,建立了以倒車沖程為基礎(chǔ)的船舶領(lǐng)域模型。針對碰撞預(yù)警的研究,李義山[9]基于船舶碰撞危險度建立了碰撞風險預(yù)警模型,運用智能識別技術(shù),識別不同會遇局面下存在的碰撞危險態(tài)勢并及時預(yù)警。
結(jié)合上述分析可知,當前針對船撞風機的研究較少,本文通過開展船舶與海上風電場碰撞研究,構(gòu)建船舶與海上風電場安全距離模型及碰撞概率模型,計算不同情況下的碰撞概率,提出有效的碰撞預(yù)警方法,以保障海上風電場水域船舶通航安全。
1 船舶與海上風電場安全距離計算
1.1基于船舶領(lǐng)域模型的安全距離
船舶航經(jīng)海上風電場附近水域時,將海上風電場整體視為一個障礙物,對于航向不指向風電場的船舶,應(yīng)保證風電場始終位于船舶領(lǐng)域范圍外。船舶在實際通航中,受風流等外界環(huán)境干擾存在一定橫向漂移,駕駛?cè)藛T常通過控制舵角調(diào)整航向,使得船舶實際航向與計劃航向產(chǎn)生偏差,船舶領(lǐng)域范圍也發(fā)生變化,如圖1所示。
1.1.1基于船舶領(lǐng)域模型的安全距離建模
日本學者藤井經(jīng)長期觀測某水道船舶交通流,得出藤井船舶領(lǐng)域模型如圖2所示。
1.1.2基于船舶領(lǐng)域模型的安全距離計算
本文選取不同尺度散貨船,航速取6m/s,常風向為SE,與附近習慣航路夾角為15°,風速取10m/s,表層流速取2m/s,漲潮流方向為WSW。
綜上可知:不同尺度散貨船與風電場的安全距離不同,最小安全距離隨著尺度增加而增大,其中15萬噸級散貨船在正常航行狀態(tài)下所需最小安全距離為1600m。
1.2基于船舶領(lǐng)域模型的安全距離
船舶航經(jīng)風電場附近水域時,對于指向風電場的船舶,船舶需在進入風電場前停船,安全距離如圖4所示。
1.2.1基于船舶停船距離的安全距離建模
綜上可知:船舶與風電場的最小安全距離隨著船速增加而增大,當航速在4m/s、6m/s時,15萬噸級散貨船最小安全距離分別為1288m、2460m。
2 船舶與海上風電場碰撞風險研究
2.1船舶與海上風電場碰撞模型
2.1.1船舶偏航概率
上述模型中相鄰風機間距1km,船舶在點A1處正北向航行。由Kunz模型可知,船舶偏航角呈正態(tài)分布,均值取0,方差取10°。船舶偏航概率公式如下:
2.1.2船舶未停船概率
2.2海上風電場碰撞風險案例
本文以江蘇濱海300MW風電場為例,風機組行距約1000m,風機直徑2m,設(shè)定東南風6級,能見度2000~2500m,漲潮對應(yīng)流速為2.5m/s。
2.2.1 1萬噸級散貨船偏航概率及未停船概率
從偏航角度來看,1萬噸級散貨船偏向37號風機的角度最小約11.3°,偏向19號風機的角度最大約88.5°;從停船距離來看,距離1號風機最近約707m,距離56號風機最遠約19660m。
從偏航概率來看,1萬噸級散貨船偏向37號風機的概率最大為2.06×10-2,偏向19號風機的概率最小為4×10-19;從未停船概率來看,船舶至1號風機的未停船概率最大為2.29×10-1,船舶至56號風機的未停船概率最小為1.98×10-6。
1萬噸級散貨船與1、20、37、38號風機的碰撞風險較大,且與1號風機的碰撞風險最大為2.95×10-5。
2.2.2? 5000噸級散貨船偏航概率及未停船概率
從偏航角度來看,5000噸級散貨船偏向46、47號風機的角度最小約9.5°,偏向1號風機的角度最大約83.9°;從停船距離來看,距離10、11號風機最近約1118m,距離56號風機最遠約9962m。
從偏航概率來看,5000噸級散貨船偏向46、47號風機的概率最大為2.54×10-2,偏向1號風機的概率最小為2.97×10-17;從未停船概率來看,船舶至10、11號風機的未停船概率最大為3.29×10-5,船舶至56號風機的未停船概率最小為3.28×10-5。
5000噸級散貨船與10、11、29、30、47、48、49、50號風機的碰撞風險較大,且與48、49號風機的碰撞風險最大為8.33×10-5。
3 基于網(wǎng)格的風險可視化
本文將風電場風機網(wǎng)格劃分為大小相同的矩形,將船舶與風機碰撞風險值可視化顯示。
由圖9~圖10可知,1萬噸級散貨船與外側(cè)的1、20、37號風機的碰撞風險等級為Ⅳ級(較高風險),其余等級為I級(低風險); 5000噸級散貨船與風電場內(nèi)10、11、29、30、47~50號風機的碰撞風險等級為Ⅳ級(較高風險),其余等級為I級(低風險)。
4 結(jié)束語
(1)本文提出了船舶與海上風電場安全距離的計算方法,對于航向不指向風電場的船舶,基于船舶領(lǐng)域模型計算船舶在不同風流壓差下的安全距離;對于航向指向風電場的船舶,基于船舶停船理論計算安全距離。
(2)構(gòu)建了船舶碰撞風電場風機的概率模型和風險模型。改進了Kunz模型提出一種船撞風機概率模型,基于碰撞風險模型對碰撞風險實例計算,并利用網(wǎng)格的風險可視化方法,將各風機與船舶碰撞風險可視化予以展示。
參考文獻:
[1]吳志良,王鳳武.海上風電場風機基礎(chǔ)型式及計算方法[J].水運工程,2008(10):249-258.
[2] Lehmann E, Peschmann J. Energy Absorption by the Steel Structure of Ships in the Event of Collisions[C]. Preprints of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llision and Grounding of Ships, Copenhagen, 2001.
[3] Biehl F, Lehmann E. Offshore Wind Energy, Chapter 17, Collisions of Ships with Offshore Wind Turbines: Calculation and Risk Evaluation [M].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2006..
[4] 張峰. 基于AIS信息的天津港錨地碰撞風險度研究[D].集美大學,2019.
[5] Yahei Fujii,Kenichi Tanaka. Traffic Capacity.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 1971.
[6]畢修穎,賈傳熒,吳兆麟,姜廣生.船舶避碰行動領(lǐng)域模型的研究[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3(01):9-12.
[7]明力,劉敬賢,王先鋒.超大型船舶安全縱向間距計算模型[J].中國航海,2014,37(04):40-43.
[8]黃寅. 風流作用下的內(nèi)河船舶領(lǐng)域模型及應(yīng)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
[9]李義山. 基于隨機森林的船舶碰撞風險預(yù)警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