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姍,劉亦濃
移動支付也稱為手機支付,是允許用戶使用其移動終端(通常是手機)對所消費的商品或服務進行賬務支付的一種服務方式。單位或個人通過移動設備、互聯(lián)網或者近距離傳感直接或間接向銀行金融機構發(fā)送支付指令產生貨幣支付與資金轉移行為,從而實現移動支付功能。
在移動支付所使用的第三方支付模式中,買方選購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臺提供的賬戶進行貨款支付(支付給第三方),并由第三方通知賣家貨款到賬、要求發(fā)貨;買方收到貨物,檢驗貨物,并且進行確認后,再通知第三方付款;第三方再將款項轉至賣家賬戶。
公交移動支付趨勢將進一步加快。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發(fā)展,出行支付方式由投幣和公交卡支付迅速向移動支付轉變,銀行卡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卡基支付工具正在走向頂峰。盡管新興的網絡支付還難以完全擺脫銀行卡獨立存在,但其依賴性正隨著無卡支付的發(fā)展而降低。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建立第三方支付平臺商業(yè)盈利模型。在此基礎上為出行移動支付第三方支付企業(yè)提供各種商業(yè)檢查和信息搜集,相比傳統(tǒng)的市場調查方式可以大大節(jié)省調查成本,而且有效地保證了調查數據真實性,縮短了調查的周期。其次,科學合理的商業(yè)盈利模型將為社會各界提供有效參考,增加了消費者的用戶體驗,同時也有助于公交移動支付的優(yōu)化和推廣,從而提高移動支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首先,匯總不同月份各支付方式下出行總次數的數據,將月份指標進行聚類分析,對于已給數據的2月、5月、8月、11月在不同支付方式下的出行總次數進行數據匯總,總結出不同支付方式應用規(guī)模的發(fā)展規(guī)律及移動支付方式普及率的增長態(tài)勢。
我們共搜集了2017年某些日期城市乘車人出行支付數據,將月份指標進行聚類,利用EXCEL軟件處理出2月、5月、8月、11月不同月份各支付方式下出行總次數?;跁r段指標聚類分析,匯總出2月不同時段各支付方式下出行總次數的數據,將出行方式進行聚類,探究2月份城市乘車人乘車方式與支付方式間的聯(lián)系。并將數據進行歸一化,算出權重,得到2月份城市乘車人采用不同支付方式下對選擇乘坐地鐵比公交的偏好比例a以及公交比地鐵的偏好比例b,如下表1所示:
表12月支付方式與乘車偏好分析
偏好比例b(公交/地鐵) 3.682023356 3.581612 3.631924
由上述數據分析得出結論:
(1)在偏好比例a,即地鐵/公交的比例中,投幣方式居于第一。由此可知,在投幣方式下,乘坐公交的人數多于乘坐地鐵的人數,而此時,移動支付方式已超過了刷卡支付方式,居于第二位。
在偏好比例b,即公交/地鐵的比例中,刷卡方式居于第一。由此亦可知,在刷卡方式下,更多的乘客是乘坐于地鐵,與此同時,移動支付也超過了投幣支付方式,亦居于第二位。
(2)在移動支付方式普及的同時,刷卡方式與投幣方式的距離也在逐步減小,11月時,刷卡次數與投幣次數近乎相等,由此可以得出合理預測,部分市民逐步舍棄刷卡支付的方式,轉向移動支付。移動支付未來有望追平傳統(tǒng)支付方式的市場占有率。
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發(fā)展,乘車人出行越來越偏向選擇更為方便快捷的移動支付。
(3)當城市乘車人選擇乘坐公交時更偏向于使用投幣方式,而乘坐地鐵時偏向于使用刷卡方式。
(4)于以上分析,我們發(fā)現,移動支付在不同的乘車方式下都有較好的應用,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
根據搜集到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幾種盈利模式,建立一個公交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商業(yè)盈利數學模型,定量分析公交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收支與盈利情況。
獲取第三方支付平臺盈利可以通過節(jié)約成本和增加產生收益來實現。節(jié)約成本可以通過節(jié)約以下成本來實現:pos機刷卡手續(xù)費,線上和銀聯(lián)相關手續(xù)費(銀行向支付寶征收),支付寶手續(xù)費(支付寶向個人征收)以及節(jié)約在其他平臺上的資金占用成本和接入費用來實現。產生的收益向包含:沉淀資金的利息收入,托管銀行的協(xié)議回報,第三方平臺的服務收費。
通過上網查閱資料可以得出下列信息:
1.風險準備金是指由交易所設立,用于為維護期貨市場正常運轉提供財務擔保和彌補因交易所不可預見風險帶來的虧損的資金。風險準備金必須單獨核算,專戶儲存,除彌補風險損失外,不得挪作他用。
2.活期存款利率0.35%,活期存款的利息是按天計算的:利息的計算公式是
其中(活期利率/360)是日利率,日利率c=0.00097%,銀行給出的利率都是年利率,三個月定期存款利率是d=1.10%。單位通知存款,協(xié)議存款由于存款時限需超過三個月,在本題中不予考慮。
3.收支平衡點(BEP):收益相等于損失的一點或,期權購買者用以收購權利金的金融工具的價格,這意味著他既沒有損失也沒有獲利。對一個認購權來說,平衡點是執(zhí)行價格加上權利金。期權買方要在無損失的情況下行使期權股價必須達到的水平。對于買入期權而言,相等于行使價格+已付溢價。
根據資料可以找出如下關系式:
收入=沉淀資金的利息收入+托管銀行的協(xié)議回報+第三方平臺的服務收費,即
支出=pos機刷卡手續(xù)費+線上和銀聯(lián)相關手續(xù)費+支付寶手續(xù)費+在其他平臺上的資金占用成本+接入費用,即
又由公式盈利=收入-支出,即
根據附件三中可得手續(xù)費區(qū)間一般在0.08%-1.25%之間,即
根據附件三可得風險準備金比例不得低于其銀行賬戶所得利息的10%,即
根據附件三可得其他客戶備付金以活期存款的方式存放時間不得超過三個月(按一個月30天計算),即
根據網上查閱資料可得活期存款日利率為0.00097%,即
根據網上查閱資料可得銀行存款三個月定期存款利率為1.10%,即
根據公式
風險準備金=預售貨幣代付資金×活期存款日利率×其他客戶備付金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存放時間×風險準備金所占銀行賬戶所得利比例,即
根據公式
不包括部分客戶備付金的替他客戶備付金=預收貨幣代付資金-日需要資金常業(yè)務需要資金×(1+第三方支付平臺手續(xù)費)+預收貨幣代付資金×活期存款日利率×其他客戶備付金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存放時間×(1-風險準備金所占銀行賬戶所得利息比例)-部分客戶備付,即
根據公式
不包括部分客戶備付金的其他客戶備付金利息收入=部分客戶備付金×三個月定期存款利率×不包括部分客戶備付金的其他客戶備付金轉為定期存款時間,即
根據公式
沉淀資金利息收入=不包括部分客戶備付金的其他客戶備付金×活期存款日利率×不包括部分客戶備付金的其他客戶備付金轉為定期存款時間+部分被客戶備付金×三個月定期存款利率+不包括部分客戶備付金的其他客戶備付金利息收入,即
將數據代入公式便可定量分析出公交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收支與盈利情況。
已知
根據公式
隨著預收貨幣代付資金x1增長,以及資金在帶三方支付平臺中滯留時間t1的延長,風險準備金x3將會不斷增大;
根據公式
隨著部分客戶備付金X4增大,以及日常業(yè)務需要資金x2的增大,不包括部分客戶備付金的其他客戶備付金x5將減少;
根據公式
部分客戶備付金x4的增大,會導致不包括部分客戶備付金的其他客戶備付金的利息收入s1的增大;
根據公式
隨著部分客戶備付金x4的增大以及包括部分客戶備付金的其他客戶備付金x5的增大和不包括部分客戶備付金的其他客戶備付金轉為定期存款時間t2的延長,沉淀資金利息收入會增大;
而問題二中盈利模型為
即
由于托管給銀行的協(xié)議回報x10,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服務收費x11,是第三方支付平臺與銀行或者企業(yè)的協(xié)議,該值應為定值,若是想增加公交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盈利,第三方支付平臺可以通過簽訂相關協(xié)議盡可能增加這部分的收入,第三方支付平臺也可以通過延長資金在帶三方支付平臺中滯留時間和不包括部分客戶備付金的其他客戶備付金轉為定期存款的時間來增加沉淀資金的利息收入。
企業(yè)在pos機刷卡的費用x6,線上和銀聯(lián)的交易額x7,在其他平臺上的資金占用成本x8以及接入費用x9也應該為定值,第三方支付平臺可以通過減少日常業(yè)務需要的資金x2來減少支出進而增加公交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盈利。
由盈利模型可知商業(yè)盈利模型存在收支平衡點;
如果用價值管理術語來闡述,收支平衡點則可以被定義為Operating profit(營業(yè)利潤)的邊際水平,在這一水平上,經營或投資實現了最低可接受的Rate of Return(收益率)。
生產經營活動中,收支平衡點也是銷售收入與成本費用相等的那一點,或者是總成本。
與總收入相等的那一點。在收支平衡點處,既沒有盈利,也沒有損失。令外說法指公司銷售產品或服務獲得的銷售收入與生產該項產品或服務投入的固定成本相等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如果公司在此基礎上能再實現額外的銷售,就將走向盈利。
對于第三方支付平臺來說,當收益項等于成本項,獲得的利潤為0;當收益項高于成本項時,獲得凈利潤;反之,當收益項低于成本項時,獲得虧損。
因此,第三方支付平臺應盡力減少成本并增大收益,以獲得最大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