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萱
(寧夏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寧夏銀川750001)
親和力是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否具有親和力,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很大的影響。從積極心理團體輔導的視角分析親和力的生成機理,積極情緒與積極需要是其動力機制,積極人格形成的積極自我意識是其強化機制,積極心理情境與共情的教學情境是其保障機制。職業(yè)院校作為培育專業(yè)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陣地,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自然也不容忽視,在提升學生專業(yè)水平的同時,也需要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將學生培養(yǎng)成專業(yè)技能與思想道德同步提升的、符合經濟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要的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
在職業(yè)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親和”是指作為學生的群體希望同他人建立距離上的接近或接觸,并通過一系列活動建立友好或寫作的良性關系的一種心理傾向,在該文中,我們使用“親和力”一詞,用于描述學生對教師的親近、喜愛的心理,從而促進彼此的交流,并以此增強人際關系的和諧,減少師生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在教育教學領域,具有“親和力”的教師更容易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喜愛。職業(yè)院校思想政治親和力主要是指,在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之下,根據(jù)“以人為本”的原則,本著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遵循教書育人的宗旨、順應學生的成長成才規(guī)律,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新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形成良好的課堂良性互動,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感和親切感,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政治品質、優(yōu)良的思想道德,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要。
在職業(yè)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學活動作用于學生的思想與行為的全過程,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在學習思想政治理論實踐中產生由內而外的感染、凝聚、吸引和感召的力量,學生在主動或被動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都會被潛移默化地感染和同化,由此激發(fā)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產生和諧感、親近感和趨同感。這時,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便是一種強有力的粘合劑,它連接思想政治理論與學生心理情感的重要橋梁,當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積極配合與響應時,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便開始發(fā)揮作用,它拉近學生與課程教育之間的心理距離與情感差距,是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親近、吸引與凝聚的重要感知力量。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親和力是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進行雙向調節(jié)的重要力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被學生認同、理解與接受。
在職業(yè)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學活動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充分結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培育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在充分遵循教書育人規(guī)律與學生全面發(fā)展規(guī)律的前提下,在教育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首創(chuàng)作用,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明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導地位,使得師生之間形成一種親近和諧的關系,達到思想情感上的共鳴。因此,職業(yè)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方向與原則的體現(xiàn),它讓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更容易順利實施與開展。
教學理念作為教學工作的指導,對相關學科的教學方式、教學模式具有重要影響,尤其是思想政治類課程,具有一定的哲學性和科學性,兼具人文性和時代性,在教學工作中更需要教學觀念的不斷與時俱進,從而更好地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在職業(yè)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相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然存在著照本宣科的現(xiàn)象,對相關政治理論缺乏深入的挖掘和理解,教師們普遍認為只要將相關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記住就好了,這種教學理念太過保守,教條主義嚴重,容易導致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無法充分明白相關理論知識的來源以及背后所蘊含的深刻哲理。時代的進步帶來的還有教育理念的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已經嚴重落后和過時,本應該被時代所淘汰的教學理念再應用于教學之中,只會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在當今的職業(yè)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部分教師的課堂授課方式過于呆板,授課模式依然局限在書本知識之中,然而,對于思想政治理論的不斷更新,紙質印刷的書本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時間上的滯后性,教師若是完全按照書本理論進行授課,容易誤導學生將思想禁錮在“過去”的政治理論之中,無法跳出書本的框架,直面現(xiàn)實社會的思想,理論知識與時代發(fā)展的脫節(jié)必然也不利于培養(yǎng)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全面性人才。除此之外,在職業(yè)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多數(shù)教師依然將考試作為檢驗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殊不知,這種考核方法容易讓學生陷入死記硬背地惡性循環(huán)之中,無法對理論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與運用,更容易造成學生對考試的突擊式復習與短暫性記憶,不僅不利于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而且容易助長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不利于學生的成長成才。
受到傳統(tǒng)教學體制的影響,在當前職業(yè)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中,部分教師依然將教學的重點、甚至是教學的全部內容放在了對于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對實踐的結合與運用,殊不知,脫離了實踐的理論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容易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論不夠深入,不能靈活地將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實際,理論與實踐的脫離容易導致學生缺乏對思想政治這一課程的理解與認同,甚至造成“學而無用”的偏見,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目的之一,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政治認同感,繞過學生在政治生活中產生認可、支持和歸屬的情感,并自覺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這也是衡量當前職業(yè)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重要指標,不僅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促進個人的全面發(fā)展,而且對于社會的穩(wěn)固乃至國家和民族的團結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政治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將其過于娛樂化,必須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保持親切與敬畏的情感,要在理論教育和實踐育人兩方面做到“守正創(chuàng)新”,一改以往的傳統(tǒng)守舊的教學模式,充分借鑒優(yōu)秀的思想政治教學課堂,積極引進新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一方面,在理論教育過程中,要堅持教師主講為重心,采用過度娛樂的教學方式只能導致教學內容偏離教學目標,只有堅持教師的主講地位才能正確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避免其他娛樂形式的授課方法對政治立場的沖擊。另一方面,在實踐育人過程中,高校輔導員、黨務工作者和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組織活動要緊緊圍繞政治認同這一目標取向來理性開展。堅決杜絕內容庸俗的活動,積極開展學習類、教育類的實踐活動,并通過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來提升教育方法的共情力,可以通過組織模擬政協(xié)、模擬人大或緬懷英烈、重走革命路等活動進行實踐教學。在實踐活動中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熱情和動力,才能實現(xiàn)守住政治底線和提升教育方法共情力的統(tǒng)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在職業(yè)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應該提高教學的信息化程度,將思想政治教學與新媒體進行有效融合,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和吸引力,實現(xiàn)在繼承的過程中持續(xù)發(fā)展,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實現(xiàn)與新媒體的融合,達到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強化。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建設數(shù)字化網絡平臺,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現(xiàn)代化。如課程建設的翻轉課堂、慕課、微課,交流互動的微博、微信、釘釘,思想交流的學習強國、易班、中國大學生在線、青年大學習平臺等,以此來承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形成動態(tài)互動,促進思想交流,在順應融媒體發(fā)展時代的同時,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學生對大眾傳播載體的喜聞樂見,在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過程中需要充分把握結合的程度與把控的力度,切不可以強制性的方式促進學生的學習,避免學生的審美疲勞,甚至產生厭惡和方案的情緒,從而失去對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興趣。
在職業(yè)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立足實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行動的重要作用,要在做中學,要在學中悟,要在悟中行,通過精心設計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并在參與中使大學生形成思考和感悟,進而增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例如,在職業(yè)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勞動教育法將思想政治理論與實踐活動相結合,通過勞動來實現(xiàn)教育,讓大學生從事一定程度的勞動,促使大學生通過對勞動的參與,實現(xiàn)良好勞動習慣的形成,同時實現(xiàn)正確勞動觀念的樹立。再者,教師還可以通過志愿服務活動,讓學生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體會思想政治理論的真諦,以學生的志愿服務精神作為核心,組織學生開展志愿服務,引導學生提高樹立服務意識、奉獻精神,參與精神,組建學生專業(yè)化的志愿服務隊伍,使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yè)教育在志愿服務的基礎上實現(xiàn)銜接,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吸引力。
輔導員作為與學生密切接觸的一線人員,在職業(yè)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將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作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助力,這也是輔導員責無旁貸的工作之一。因此,職業(yè)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中,輔導員必須以身作則,首先堅定自己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場,必須站在黨的立場、人民的立場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事關政治立場的問題上,必須和黨中央保持一致,才能正確引導學生堅定政治理念、樹立理想信念。同時,輔導員要提高自己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與工作,在講政治的時候有底氣,在講馬列主義的時候有話語權,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有威信力?!坝苏呦仁芙獭?,輔導員要想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減小阻力,就必須認真研讀相關的政治理論經典,深刻領悟其中的內涵和原理,將相關原理的來源、產生背景、實際應用過程等方面了解透徹,然后運用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職業(yè)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負著人才培養(yǎng)中“育徳”的重要職能,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性平臺,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綜合運用載體形式融合、話語方式親和、思政內容契合的多種方法切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利用多元化的實踐活動,將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踐活動相結合,使職業(yè)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貼近學生、融入學生、引領學生,贏得學生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行為趨同、政治認同,才能真正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切實提升職業(yè)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