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淮表記"/>
□ 滕西奇
陜西漢中褒城石門是漢代摩崖刻石的集中地,著名的有《開通褒斜道刻石》《石門頌》《楊淮表記》。石門摩崖大多在路邊崖壁上,略加修整后依山而刻。1970年,因修褒河水庫,這批刻石被移至漢中市博物館。
《楊淮表記》,又稱《司隸校尉楊淮表記》,刻于東漢靈帝熹平二年(公元173年),位于陜西漢中褒谷之石門西壁。碑高266厘米,上寬70厘米,下寬53厘米,無碑額。表記隸書7行,每行24~26字,為黃門卞玉所刻。當年卞玉路過石門時,看到《石門頌》刻石,有感于楊孟文的功德,故而作此表記。表記主要記述楊淮、楊弼兄弟的仕宦經(jīng)歷及事跡。楊淮與楊弼均為《石門頌》中所載司隸校尉楗為郡楊孟文之孫,因而《石門頌》與《楊淮表記》有了內(nèi)在的聯(lián)系,成為石門摩崖刻石的姊妹篇。
《楊淮表記》書法藝術水平極高,與《石門頌》當在伯仲之間。清方朔在《枕經(jīng)堂金石書畫題跋》中說:“《石門頌》刻于建和二年,此為熹平二年,其間相距二十有六年,書法樸茂如一,而古拙疏逸則更勝?!笨涤袨椤稄V藝舟雙楫》說《楊淮表記》:“潤如玉,出于《石門頌》,而又與《石經(jīng)·論語》近,但疏蕩過之?!?/p>
《楊淮表記》在藝術上最主要的特點是:用筆灑脫,線條圓潤,柔中寓剛,凝重中有飄逸感,奔放中不失法度,樸拙中見靈秀,有天然古樸之趣。結(jié)體寬博疏朗,氣格宏大,氣象高古,是學習漢碑隸書極好的范本,與《石門頌》有極大的互補作用。
說明:□,表示殘缺字;( ),表示殘缺字據(jù)文意補之;〔 〕,表示異體字以現(xiàn)代規(guī)范寫法改之。
故司隸校尉楊君〔1〕,厥諱淮〔2〕,字伯〔邳〕。舉孝廉,尚書侍郎〔3〕,上蔡、雒陽令〔4〕,將軍長史〔5〕,任城、金城、河東、山陽太守〔6〕,御史中丞〔7〕,三為尚書、尚書令〔8〕,司隸校尉,將作大匠〔9〕,河南尹〔10〕。伯〔邳〕從弟諱〔弼〕〔11〕,字穎伯。舉孝廉,西鄂長〔12〕。伯母憂〔13〕,去官。復舉孝廉,尚書侍郎,遷左丞〔14〕,冀州刺史〔15〕,大醫(yī)令〔16〕,下〔邳〕相〔17〕。兄弟功德牟盛〔18〕,當究三事〔19〕,不幸早隕。國喪名臣,州里失覆〔20〕。二君清□〔21〕,約身自守〔22〕。俱大司隸孟文之元孫也〔23〕。黃門同郡卞玉〔24〕,字子,以熹平二年二月廿二日謁歸過此〔25〕,追述勒銘〔26〕,故〔財〕表記〔27〕。
〔1〕司隸校尉:官名,比二千石,漢武帝時設,領兵一千二百人,捕巫蠱、督察大奸猾。后罷其兵,改察三輔、三河、弘農(nóng)七郡。
〔2〕厥:代詞,其,他,它。
〔3〕尚書侍郎:官名,四百石。
〔4〕上蔡:縣名,在河南省。周代為蔡國,漢代置縣,屬汝南郡。因沛郡有下蔡,故稱上蔡。雒陽:即洛陽。
〔5〕將軍長史:官名,千石。
〔6〕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金城:故城在今甘肅皋蘭縣西北黃河北岸。河東:山西省境內(nèi)黃河以東地區(qū)稱河東。秦漢時置河東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運城市夏縣)。山陽:河北省、陜西省、江蘇省都有山陽縣。此處指山陽郡,治所在今山東省金鄉(xiāng)縣西北。
〔7〕御史中丞:秦漢官名,秩千石,主要職掌監(jiān)察、執(zhí)法。
〔8〕尚書、尚書令:官名,尚書六百石,尚書令千石。
〔9〕將作大匠:官名,二千石,簡稱將匠。秦代置將作少府,漢景帝時更名將作大匠,職掌宮室、宗廟、路寢、陵園的土木營建。
〔10〕河南尹:此為官名。《后漢書·百官志》:“河南尹一人,主京都,特奉朝請?!币簼h以都城行政長官稱尹,后代沿襲,依所在地不同而有別,如“京兆尹”“河南尹”等。
〔11〕從弟:堂弟,伯叔弟弟。
〔12〕西鄂長:西鄂縣縣長。漢制,滿萬戶縣長官稱令,不滿萬戶稱長。西鄂縣屬南陽郡。
〔13〕伯母憂:伯母去世。憂:一般指父母之喪。
〔14〕左丞:官名,佐吏,隸尚書令。
〔15〕冀州刺史:楊穎伯為冀州刺史?!度A陽國志》:“漢中太守楊文方,文方子穎伯,冀州刺史。”冀州:西漢武帝時置,為十三刺史部之一。東漢治所在高邑縣(今河北柏鄉(xiāng)北),后又移治鄴縣(今臨漳縣西南)。
〔16〕大醫(yī)令:即太醫(yī)令,宮中掌管醫(yī)藥的官員,六百石。
〔17〕下〔邳〕相:下邳國的相。下邳:在今江蘇省宿遷市境內(nèi)。
〔18〕牟盛:同等盛大。牟:通“侔”,同等、相等。
〔19〕三事:官名,古稱三公為三事大夫。西漢時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東漢時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20〕失覆:失去庇護。覆:庇護,保護。
〔21〕二君清□:二君清廉?!扒濉毕職埲弊?,從語意上看,似為“廉”字。
〔22〕約身:約束自身。
〔23〕俱大司隸孟文之元孫:都是司隸校尉楊孟文的長孫。孟文:即《石門頌》中的司隸校尉楊孟文。元孫:長孫。楊淮與楊弼系伯叔兄弟,所以都是楊孟文的長孫。
〔24〕黃門同郡:東漢給事內(nèi)廷的黃門令、中黃門諸官皆稱黃門。因為多由宦官充任,后遂稱宦官為黃門。同郡,與楊氏都是犍為郡人。
〔25〕謁歸過此:請假回歸故里路過此地。謁歸:請假回家。
〔26〕追述勒銘:指二十六年前王升為楊孟文所刻《石門頌》。
〔27〕故〔財〕表記:因此才為之表記?!藏敗常翰牛?。表記:表述而記之。
已故司隸校尉,姓楊名淮,名伯邳。舉孝廉,歷任尚書侍郎,上蔡、洛陽縣令,將軍長史,任城、金城、河東、山陽郡太守,御史中丞,三次任尚書、尚書令,司隸校尉,將作大匠,河南尹。楊淮的叔伯兄弟楊弼,字穎伯。舉孝廉,任西鄂縣長。因伯母離世,去官。后來又舉孝廉,任尚書侍郎、左丞、冀州刺史、太醫(yī)令,下邳國相。他們兄弟二人功德同等盛大,本應升任三公之職,不幸早逝。國家喪失了名臣,州郡故里失去了庇護。二君清白廉潔,約束自身。他們都是大司隸楊孟文的長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