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IPv6 網絡遷移經濟學》報告由ICANN 的首席技術官辦公室(OCTO)委托撰寫,旨在研究影響向IPv6(互聯(lián)網協(xié)議第6 版)過渡的經濟因素?;ヂ?lián)網社區(qū)、行業(yè)和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好地理解這種因素及其對互聯(lián)網未來的影響。本刊將逐期刊載該報告,上期對全球互聯(lián)網IPv6 使用現狀進行了分析,本期將對采用IPv6 與宏觀社會因素的關系進行闡述。
我們將從宏觀社會和微觀經濟的角度分別探討影響向IPv6過渡的因素。許多研究關注了采用IPv6 技術層面,但是缺少IPv6 采用與宏觀社會因素之間關系的研究工作,比如國家層面的經濟和市場條件對IPv6 部署水平的影響。這一點令人感到意外,因為此類研究普遍存在于傳統(tǒng)電信政策的相關文獻中,例如Pradhan 等人對ICT 基礎設施的發(fā)展與國家層面經濟狀況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研究(Pradhan 等,2014),Wallsten 和Houpis 等人也發(fā)現市場集中度是固網和移動通信服務發(fā)展和融合的一個重要因素(Wallsten,2001;Houpis 等,2016)。現有少量研究嘗試探尋競爭與采用IPv6 之間的關系,但其研究深度都很有限。例如Huston(2018)僅考慮了部分采用IPv6 的運營商群體,沒有區(qū)分不同的運營商類型,也沒有考慮市場整體結構。
表1 宏觀社會變量的匯總統(tǒng)計信息
鑒于現有研究文獻中的不足,我們試圖更好地理解電信政策研究中常用的宏觀社會變量與IPv6 能力的比率(IPv6 capability rates)和增長率之間的關系。在我們的宏觀分析中,分析的單位是國家/經濟體。
為了研究這些關系,我們從三個數據源開發(fā)了一個涵蓋2015~2017 年的經濟層面數據集,包括:本報告中的APNIC IPv6 能力測量;世界銀行發(fā)布的世界發(fā)展指數(WDI),提供了人口數量,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美元),使用互聯(lián)網的人數占人口的百分比,固定寬帶和移動服務訂閱數(每100 人)和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等數據;由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為Facebook 開發(fā)的包容性互聯(lián)網指數(Inclusive Internet Index),它提供了固定寬帶和無線市場的集中度測量,該指標使用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Herfindahl Hirschman Index,簡稱HHI)表示,這是衡量市場集中度的傳統(tǒng)指標,能夠解釋運營商的市場份額如何在競爭對手的數量上進行分配。表1 顯示了數據集的匯總統(tǒng)計信息。
我們初步分析發(fā)現,如表2 所示,在國家層面對宏觀社會變量與IPv6 能力同時進行測量時,兩者間存在一些重要聯(lián)系。主要發(fā)現如下:
表2 宏觀社會變量的匯總統(tǒng)計信息
■ 人均GDP 與IPv6 容量呈正相關,r(381) = .499,p = <.01。
■ 國家層面上,更高的IPv6 能力比率與無線和寬帶市場中較低的集中度相關,分別是r(159)= -.267 p = <.01 和r(159)= -.347 p = <.01。
圖1 固定寬帶訂閱和IPv6 功能的散點圖
我們發(fā)現固定或移動服務的訂閱增長率與IPv6 能力之間沒有關系。然而,IPv6 能力的增長與移動蜂窩訂閱的數量呈正相關,r(149) = .192 p = <.01。這與我們的觀點一致,即部署決策發(fā)生在組成國家級市場的單個AS(經濟和自治系統(tǒng))級別。每百人的固定寬帶用戶數與IPv6 能力呈強正相關關系,r(195) = .448,p = <.01。如圖1 所示,這一結果幾乎完全由西歐國家,美國,加拿大和日本推動,所有這些國家都擁有大規(guī)模的固定寬帶基礎設施。我們還發(fā)現IPv6 能力的增長與IPv6 能力也呈正相關,r(294) = .175 p = <.01,雖然這種關聯(lián)性較弱,但考慮到在AS 級別中經常能觀察到的階梯函數模式,這一結果并不令人驚訝。
什么經濟激勵會影響IPv6在國家級的應用水平?我們發(fā)現,因為IPv6 部署成本高昂,所以更高水平的IPv6 能力與更高的國家級人均GDP 相關。富裕國家的網絡運營商更有可能進行冒險投資,例如上面提到的西歐,日本,美國和加拿大的固定寬帶網絡。較高級別的IPv6 能力與市場集中度之間的負相關關系并不容易解釋,但看上去很直觀。擁有更多參與者的市場增加了其中某一家公司隨機決策部署IPv6 的可能性。一個不太集中的市場也更有可能允許沒有傳統(tǒng)基礎設施的新公司加入,對于這些公司,IPv6 部署成本與IPv4 部署成本并沒有太大差別。在更高的移動訂閱數量與IPv6 能力增長呈現正相關這一點上,與移動網絡運營商IPv6 部署的觀察證據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