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申建
文化自信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基石。在全國人民為建設和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新時代之下,廣播電視從業(yè)人員應當積極主動作為,研究如何進行廣播電視文藝播音工作,將具有東方神韻的中華新文化有效傳播,通過豐富的優(yōu)秀視聽節(jié)目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xiàn)出更加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廣播電視文藝播音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在播音學中是重要的門類。它通過播音員、主持人說話時,語音語調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收放自如,進而表達其對社會生活中的思想情緒,態(tài)度立場,喜怒哀樂。通過作品同普羅大眾相互之間傳遞信息,溝通感情,引起共鳴。
實踐證明,新時代的中國廣播電視文藝播音創(chuàng)作需要一種精神的引領和理論指導,使創(chuàng)作出來的廣播電視節(jié)目既不落俗套又不高高在上,真正“接地氣”地走進老百姓的心里。嚴格意義上來說,馬克思主義理論已經從根本上為中國的廣播電視文藝播音送上了應該如何進行播音藝術創(chuàng)作并永葆藝術生命的金鑰匙。
從近現(xiàn)代發(fā)展史來看,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性質決定了源自于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文藝理論都是以人民性作為其中心思想和核心內涵。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作為依據,以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來評價文藝的起源、發(fā)展和演變,彰顯著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品質,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提出了“中國的革命的文學家藝術家,有出息的文學家藝術家,必須到群眾中去,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兵群眾中去,到火熱的斗爭中去,到唯一的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滨r明地指出了人民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源泉。
1980年,《人民日報》發(fā)表了題為《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社論,正式提出,我們的文藝工作總的口號應當是:“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睆娬{了文藝創(chuàng)作的具體服務對象。
2014年,習近平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重點強調“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創(chuàng)作無愧于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痹僖淮握f明新時代的中國,包括廣播電視播音創(chuàng)作在內的一切文藝創(chuàng)作,都要把人民群眾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站在歷史的角度,來梳理中國共產黨對文藝工作的指導思想和要求,我們注意到無一不展現(xiàn)出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人民主體觀念,也解答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征程中,中國廣播電視文藝播音作品創(chuàng)作中“誰來播”“為誰播”“播什么”和“怎么播”的問題。
實踐出真知。任何藝術的開端和發(fā)展都離不開人的實踐活動。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其創(chuàng)造了歷史、創(chuàng)造了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全體人民群眾的意志和想法是整個歷史前進發(fā)展的目標,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決定歷史發(fā)展的最終結果,人民是書寫人類歷史的主體。所以,人民群眾應該是也必須成為廣播電視文藝播音創(chuàng)作的主體。
首先,作為近現(xiàn)代誕生的科技產物——廣播電視,本身就是源自于人類的生產實踐和科技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豐富著廣播電視節(jié)目,讓全世界都能共享最新的資訊,共看世界最美的風景,共聽全球最美的聲音。小小的收音機和電視機讓大大的地球逐漸變成了“信息村落”,“地球村”的人相互交往變得快捷密切。聲音和畫面拓寬了人們的視野,豐富了想象空間,創(chuàng)造了最璀璨的現(xiàn)代文明信息文化。
伴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技術迭代更新,廣播電視也在時代浪潮中闊步向前。2019年11月,5G技術在中國正式商用,廣播電視行業(yè)進入更加深度的全媒體融合時代。特別是在未來,中國在以去中心化為特點的區(qū)塊鏈時代,廣播電視行業(yè)面臨新挑戰(zhàn)。但不服輸的中國廣播電視工作者已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和全行業(yè)專業(yè)技術人員一起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qū)塊鏈技術和廣電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體力量是人民群眾。中國進步的力量源泉是人民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在廣播電視文藝作品創(chuàng)作中,我們植根的是人民、依靠的是人民,服務的是人民。正如習近平在2014年文藝座談會上明確指出:“人民既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人民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呻吟、無魂的軀殼。 ”
其次,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和交融,不斷豐富著廣播電視播音創(chuàng)作的形式和內涵,使其豐富多彩。播音作品語言表達更加多樣,節(jié)目形態(tài)層出不窮。新中國成立后三十年間,廣播電視播音作品大多是自上而下,我播你聽你看的節(jié)目形態(tài)。而改革開放后,廣播電視節(jié)目更注重人民群眾的參與度,例如央廣的《今晚八點半》、央視的《星光大道》等。2012年,李立宏解說的《舌尖上的中國》在央視播出,獲得全民參與,成為文化現(xiàn)象。紀錄片中,李立宏以其渾厚深沉,穩(wěn)健音色的嗓音贏得觀眾好評。光影之間,李立宏聲情并茂與食物的畫面相融合,宛如智者,韻味深長。每晚,觀眾留守觀看影片,同時上網下單購買紀錄片里延伸的食品周圍產品,這部播音作品不僅贏得口碑同時還獲得巨大的商業(yè)成果。
毫無疑問,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一切推動歷史進步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都是人民大眾中的一員,廣播電視播音員本身就是人民,他們通過觀察、體驗、學習來感受和建立播音作品與生活、播音作品與生命之間的聯(lián)系,創(chuàng)作出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廣播電視作品。無論是幾年前,我國新聞戰(zhàn)線開展的“走轉改”學習教育,還是2018年,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突出強調的增強“四力”學習教育,都是提醒我們廣播電視播音員,無論在什么歷史時期,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對人民群眾有著深厚感情,對實踐生活才會有深刻的體會。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才能以情帶聲,聲情并茂地播講著具有社會感召力的廣播電視作品。
2019年四川省廣播電視系統(tǒng)開展了“名記者、名主持人增強‘四力’四川邊界行”走基層采訪活動。六萬多公里的行程,播音員主持人同記者走遍四川五十多個邊界鄉(xiāng)鎮(zhèn)、邊界村,采訪了五千多位基層群眾。推出了像《代家村的“最后一公里”》《茶馬古道上的邊陲小鎮(zhèn)》《一街跨兩省的黨支部》等三十多期專題節(jié)目和五十篇主播手記。這些以小故事展示大背景,以小切口突顯大主題的報道精心籌劃,內容也接地氣、暖人心,向上向善。期間,跟隊采訪報道的播音員主持人也感受到“只要沉下心,匍下身子,到最一線去感受采訪對象的感受,融入他們的生活,我們就一定能獲取最豐富最生動最有細節(jié)的素材,做出來的作品就一定是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p>
播音作品要有對象感。這就要首先明確你播送的作品是給誰看的聽的。對象感中的對象就泛指收音機前、電視機前、手機屏幕前正在收聽收看的廣大人民群眾。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變?yōu)槿嗣袢找嬖鲩L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之間的矛盾?!蔽乃囎鳛橐环N特殊的意識形態(tài),從屬性而言帶有獨立自主性。我們常說“藝術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边@就說明文藝作品往往體現(xiàn)著某種價值評價。甚至在社會生活中具有精神導向和價值引領的功用。
作家沈德鴻曾說過“文藝作品不僅是一面鏡子——反映生活,而須是一把斧頭——創(chuàng)造生活。”借此說明,“文藝要反映生活,但文藝不能機械反映生活?!彼?,廣播電視文藝的創(chuàng)作的目的必須是能夠引導人們提升思想認識、文化修養(yǎng)、審美水準、道德素質,激發(fā)人們永遠保持進取精神和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充滿正能量,引導人們找到思想、力量、快樂之源泉。廣播電視播音創(chuàng)作也是這樣,只有創(chuàng)作出走進人民群眾心眼里的溫暖作品才能被人民群眾認可、接受、喜愛。
堅持人民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的主體地位,根本問題就是要解決文藝為什么人的問題。2014年,習近平在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時就指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這些閃耀著智慧光芒的論斷都在揭示著一條真理:文藝創(chuàng)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
客觀而言,我們的文藝就是大眾文藝。大眾文藝就是要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僅要用形式多樣的表現(xiàn)手法和豐富的文藝作品滿足不同階層群眾的審美選擇、藝術情趣、實際需求,還要以潤物細無聲的藝術,潛移默化地熏陶提升大眾的審美志趣和品位,進行正確價值導向。在文藝作品創(chuàng)作中一定要重視作品質量、將質量視作生命。當然,人民性也不要簡單地理解為“娛樂大眾”。當下,有很多年輕的廣播電視播音員和主持人,喜歡沉浸在自己小世界中,沉浸在自己對自己音畫作品的孤芳自賞中,缺乏“大眼界”“大格局”“大我”的審美追求;有的廣播電視播音作品粗制濫造,輿論導向有偏差、說話歸音吐字不到位、稿件感情基調和語勢輕重緩解把握不準確;還有的廣播電視作品還求新求怪,裝腔作勢、曲高和寡。特別是有的廣播電視作品千篇一律沒有創(chuàng)新,雷同現(xiàn)象嚴重,節(jié)目中或扭曲經典歪曲歷史,或丑化英雄善惡不分,或媚俗低級嘩眾取寵。這些廣播電視作品的播音員,在創(chuàng)作前后壓根就不是站在為人民群眾播送的角度,也就難成經典之作了。所以,新時代的播音員要主動積極地多到到基層去,到人民中去,“一頭汗兩腿泥”才能播出帶著溫度和感情的廣播電視文藝作品。
廣播電視臺除了具有意識形態(tài)管控,傳達黨和政府聲音外,還具有對人民群眾科普知識、陶冶情操的社會功能。
毛澤東同志曾提出“政治家辦報”這一經典的無產階級新聞學思想。這句話告訴我們當代的廣播電視行業(yè)也要有“政治家辦臺”的思想。我們必須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江澤民曾說過:“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弊鳛辄h和人民喉舌的廣播電視從業(yè)人員,播音員理應首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用馬克思新聞觀和文藝觀來武裝自己的頭腦,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服務,當好并發(fā)揮好人民和政府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在實踐工作中,廣播電視的播音員站在人民群眾的角度多播送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無論是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還是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乃至于市井百姓的兒女親長,家長里短,均可呈現(xiàn)。
而站在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新時代,廣播電視的播音員更要堅守初心,只要是有利于實現(xiàn)國家富強、社會穩(wěn)定,人民幸福的作品,我們就要去為時代而播講。知百姓事,說百姓話,想百姓想,這是時代要求也是播音員作為媒體人的“媒體態(tài)度”。
當然,隨著我國逐漸走入國際舞臺中央,中國與世界相互交織融合。習近平曾指出當前宣傳思想戰(zhàn)線的重要使命任務就是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xiàn)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廣播電視文藝播音員就應思考我們該講什么樣的中國故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怎樣展現(xiàn)好中國形象。筆者認為,當前廣播電視播音員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用優(yōu)秀廣播電視文藝作品振奮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特別是多關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因為中國有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關系到中華民族根與魂的問題。播音員的播音話筒要更多地對準中國的本土文化,通過廣播電視作品向人民群眾介紹如何傳承、保護、發(fā)展、傳播中國文化的精髓,“播”出中國意蘊,傳遞中華聲音正能量。
第一,要側重于歷史的繼承性,把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積淀融入廣播電視文藝作品的播音創(chuàng)作中,形成傳承和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精神的創(chuàng)作導向。中華文化歷經了五千多年的積累、啟迪,廣播電視文藝播音員應該在身邊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搜集、整理、研究中挖掘其精華所在,并用廣播電視藝術手法加以傳承保護。例如,成都市廣播電視臺在新中國迎來70周年華誕之際,推出了35集四川方言保護傳承廣播文藝專題《四川方言》,以及聚焦成都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20集廣播文藝專題《根與魂——走進成都非遺》。擔任這兩部作品的播音員浩岷,每一集節(jié)目都參與到前期策劃對接、中期采訪寫作、后期播音制作等全鏈條創(chuàng)作中。他曾說“只有滿懷對人民群眾的那份深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基層文藝創(chuàng)作的第一線、以群眾的視角、小成本的投入,以小見大地積極發(fā)掘中華大文化后面的正能量和大情懷?!?/p>
第二,要側重于現(xiàn)實生活指導意義,把宣傳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要求和出發(fā)點。文藝來自于繽紛的真實世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客觀存在都能夠成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基礎。作為具有獨特價值導向作用的藝術作品必須反映時代的聲音,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弘揚社會正氣,引導社會新風。因此,中國的文藝作品不應該簡單地作為“傳聲筒”成為核心價值觀的衍生品和宣傳工具,最關鍵的問題是探討如何以藝術的形式來傳播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實現(xiàn)知、情、意、新、信、行的有機統(tǒng)一。通過藝術實踐、藝術鑒賞和藝術評判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與廣播電視文藝作品創(chuàng)作有機結合,用入心入腦的解說、樸實的文字語言、恰到好處的配樂、栩栩如生的拍攝畫面告訴受眾什么是應該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
第三、要側重于同全球文明的溝通交流,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塑造豐富多彩的廣播電視文藝播音作品。中華文化從來就不是一個閉塞的系統(tǒng),從古絲綢之路到鄭和下西洋,中華文化從古至今和世界相通和全球相融。特別是在科技時代背景下,廣播電視的對外宣傳成了國與國之間交往,文化信息交互交融的有效途徑。2018年3月2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宣布正式成立,形成中國對內對外宣傳新力量。新組建的總臺除了強化傳統(tǒng)媒體上的傳播優(yōu)勢,還推動媒體融合發(fā)展,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更好的“中國故事”,傳更遠的“中國之聲”。近幾年,央視在對外宣傳上成果豐碩?!哆h方的家》《一帶一路》《邊疆行》讓世界認識中國。同時還與英國BBC、Austrian national broadcasting group、The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等國際媒體聯(lián)合制作《隱秘王國》《中國藝術》《番茄的勝利》《熊貓》等紀錄片,讓中國文化通過鏡頭日益影響國際,讓中國題材廣播電視作品廣受國際高度關注。“紅色中國,色彩斑斕。”當然,其影片中播音員聲情并茂的配音解說,也讓外國朋友聆聽到了中國的語言聲音美學。
當然,近些年中國地方媒體也和中央媒體一樣積極探尋對外宣傳的新路子。例如2018年成都廣播電視臺集合旗下五大廣播頻率主持人和編輯記者制作的《五洲共此時 聽見成都》廣播文藝專題,用有聲語言講述成都三千年的巴蜀文化,并通過中國國際廣播電視臺向全球發(fā)聲。被列為國家廣電總局“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重點項目的“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熊貓小記者小主播全球追訪‘一帶一路’大型公益新聞接力行動”從2017年啟動到現(xiàn)在,成都的小記者、小主播們已經將他們的“熊貓足跡”留在了英國、愛爾蘭、法國、馬爾代夫、丹麥、意大利、瑞士、韓國、泰國等數十個國家,大部分還是成都的友好城市?!靶茇埿∈拐摺彼麄冏吩L“一帶一路”成果,傳播天府文化、宣傳多彩中國。其探訪經歷制作的電視片也通過央視《中國新聞》《新聞直播間》、香港衛(wèi)視《西望成都》等欄目向全球二次傳播。
文藝創(chuàng)作不可故步自封,閉門造車,要有世界眼光,學習借鑒融合全球各地優(yōu)秀的文化成果。新時代之下的社會主義文藝要繁榮發(fā)展,離不開與各國人民的溝通交流融合,要積極構建起人類文化交融的命運共同體。所以,中國的播音員和主持人也要走出去,同世界各國各地區(qū)人民以及行業(yè)人士相互學習并借鑒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文藝成果。堅持弘揚中國精神,要有“拿來主義”為我所用之精神,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中國的廣播電視文藝作品才能更好發(fā)展繁榮起來,用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鼓舞更多的人。
在廣播電視播音作品的創(chuàng)作、實踐領域,成功的案例有很多。例如,被稱作“鳳凰之聲”的香港鳳凰衛(wèi)視播音員張妙陽先生出生在新加坡,從小與廣播結緣。自1996年鳳凰衛(wèi)視中文臺開播以來,廣播電視播音作品數不勝數。以其音質貫通渾圓沉實,磅礴具有穿透力,嗓音彈性極大,強烈的聲音的辨識度成為其播音特色。特別是電視宣傳片配音,其聲音形象“遠聽聲雄,近聽悠揚,起若乘風,止如拍琴。”被華語廣播電視學界和業(yè)界比喻成為能巧妙融合兩岸三地語言特色。張妙陽曾說“我希望這個聲音聽起來既不是新加坡的,又不是臺灣的,也不是大陸的,他應該是屬于鳳凰獨有的聲音?!庇纱丝梢姡粋€優(yōu)秀的播音員就應在播音業(yè)務上要學會融會貫通,自成一格,塑造自身播音LOGO形象。
時代在發(fā)展,播音也要進步。廣播電視播音員在工作中只有把不同時代、不同國家、擁有持久魅力、具有當今內涵的精神文化傳承下去,弘揚起來,激活其內在強大生命力,“用心吐字,用愛歸音,用情動人”地播講好每一部播音作品,才能讓中國文化同全球人民構建起來的文化成果一起,為人類提供最美的視聽享受和正確精神指引。
如何“播”得動聽、“播”得感人、“播”到人內心深處、“播”出真情實感、“播”出人間真善美,這些都是廣播電視文藝播音作品的評價指標中最重要的因素。既然人民的主體原則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根本取向,那么人民是否滿意就成了文藝播音作品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
關于文藝評價標準,馬克思的親密戰(zhàn)友恩格斯曾經提出過著名的“美學的和史學的”批評標準。毛澤東同志也對文藝批評“政治標準”和“藝術標準”有自己的認識。他認為“我們的要求則是政治和藝術的統(tǒng)一,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革命的政治內容和盡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tǒng)一”具有鮮明的馬克思主義辯證思維。
2014年,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的講話指出“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人民性和藝術性的提出,既觸及評價的政治性立場判斷,又關照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專業(yè)性。從“歷史”“人民”“藝術”“美學”四個維度評判和鑒賞作品,體現(xiàn)了我黨對待文化建設的方向把握、專業(yè)角度和發(fā)展眼光。另外,講話中還提到“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十分有現(xiàn)實針對性地把人民放在了文藝作品鑒賞和評判主體的位置上,這是一種理論創(chuàng)新。
對于廣播電視播音員而言,在新的歷史時期要想讓自己的播音作品成為推動社會發(fā)展的精神力量。首先,樹立起堅定的政治立場。永遠跟黨走,爭做黨和人民的播音員。其次,重視個人道德品質的修養(yǎng)。從藝先做人,德渥藝精,全面發(fā)展。第三、提高個人播音主持業(yè)務能力。向人民群眾學習,向各行各業(yè)學習,向前輩學習,向身邊人學習。旁征博引,融會貫通,自成一格。用聲音塑造時代新形象。第四、播講好每一篇稿子,多悟多感覺多嘗試。每一部優(yōu)秀的播音作品都是在無數次的歷練實踐中打造出來的,我們的播音員也要有鍥而不舍的聲音“工匠精神”將對新時代社會的態(tài)度、感情、信念都深情款款地演播出來,塑造出人民群眾滿意的廣播電視文藝作品。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須堅定不移把發(fā)展作為黨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币雽崿F(xiàn)當代中國人民的偉大夢想,我們就需要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上取得新發(fā)展,獲得雙豐收。廣播電視播音創(chuàng)作也應具有時代性,用發(fā)展的思維,銳意進取,不斷創(chuàng)新,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多鮮活、溫暖、鼓舞人心的優(yōu)秀廣播電視文藝播音作品。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已給了我們一把開啟如何創(chuàng)作好廣播電視播音作品的鑰匙,剩下的就是帶著時代使命感與責任感,踏踏實實地在播音主持實踐崗位上做出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