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丹
我叫郝丹,今年36歲,本命年。我是武漢音樂廣播《第一喜事》的主持人,也是一名新冠肺炎治愈者。在《第一喜事》這檔節(jié)目中,我不僅為大家的喜事服務,也傳遞著幸福的人生理念。因此被聽眾們稱為“幸福主播”。
但我萬萬沒想到的是,1月23日凌晨2點,我突然高燒39度。我趕緊請假,閉門休息,希望能盡快好起來。
連續(xù)高燒3天之后,我按照社區(qū)規(guī)定,1月26日辦好相關手續(xù)來到醫(yī)院檢查,當時ct顯示我的雙肺大面積感染。作為疑似病例,我很快就被省榮軍醫(yī)院收治,2月2日在醫(yī)院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感染者。
剛入院時,我和病友們每天都密切關注各類疫情信息,病房里的氣氛很壓抑。出于職業(yè)習慣,我察覺到自身和病友們的心理變化。就拉著另外三位病友建了一個微信群,群名叫“必勝小分隊”。在群里,我除了分享疫情相關的好消息,還會轉笑話和段子逗大家開心。除了精神上鼓勵大家,我還主動承擔起病房里的重任:按呼叫器。在發(fā)熱階段,每個病友每天大概要打7瓶吊針,而病房里呼叫器數量有限,需要有人及時按呼叫器提醒護士換輸液瓶。我?guī)缀趺扛羰畮追昼娋鸵鹕戆匆淮魏艚衅?,讓病情更重的病友得到更多休息?/p>
治療期間讓我覺得最幸運的,就是和我一起先后住院的六位病友都已經健康出院。
得知我生病的消息后,單位的領導和同事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和支持,他們說:工作的事情不用擔心,讓我安心養(yǎng)病。一位12年沒聯系的大學同學在得知武漢疫情后,給我寄了500個口罩和300個中醫(yī)香囊;遠在澳大利亞的朋友寄來了兩套防護服。住院期間,醫(yī)護人員的悉心照顧,也讓我非常感動。有一次當日派發(fā)的午飯不夠,醫(yī)護人員說:“我們不吃了,你們病人吃,你們更需要營養(yǎng)?!?/p>
當時我就想,如果我康復了,我應該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告訴更多的人,讓人們能了解現在的武漢,了解治療情況,了解治愈后身體如何恢復,化解人們的擔心和憂慮。
2月10日出院之后,我在小紅書上以“郝哥”為名直播分享自己的康復經歷,希望自己的經歷,能給患者和對陷入疫情恐慌情緒的人一些溫暖和信心。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直播中,我分享了感染后從沮喪到與病友們相互支持,調整心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的心路歷程。不少網友說,他們很受鼓舞,也有人說,本來心里很害怕,但看了我的直播,不焦慮了。還有一位連線的網友,了解到榮軍醫(yī)院物資緊缺,捐贈了3800個N95口罩和300套防護服。
也許是有了一點熱,發(fā)了一點光,不少媒體開始關注我。
2月中旬新華網和《北京青年報》的報道被轉載。
2月23日新華社發(fā)布了視頻《武漢:我的見證》。
2月28日央視焦點訪談播出了專題節(jié)目《治愈回家的日子》。
3月2日央視新聞客戶端#戰(zhàn)疫公開課#邀請我作為主講人分享治療過程和情緒調節(jié)的經驗。
3月26日,新華社首部武漢戰(zhàn)“疫”全景紀錄片,出現了我的身影。
3月31日,央視綜藝頻道《呼叫027》節(jié)目里我和朱迅、董寶石、劉宇寧云合唱,歌聲鼓勵所有正在抗疫的人!
說實話,我從來沒想過自己能被這樣報道。我只是希望別人能從我的經歷中受到一些鼓舞,獲得一些幫助。
對我來說,康復后的生活和以往有了不同,面對各種聲音,我會堅持傳遞溫暖與信心?,F在我報名了心理援助志愿者,利用長期的電臺職業(yè)經驗,幫助更多人調節(jié)焦慮心情,以更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和工作。
我希望能有機會兌現自己在病房里的承諾:能為喜結連理的醫(yī)護人員舉行一場有意義的婚禮,繼續(xù)傳遞幸福的人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