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易洋
一到冬天,媽媽就喜歡煲排骨蓮藕湯,說是可以暖胃養(yǎng)生。我通常把排骨吃光,只剩下蓮藕。有一次媽媽問我:“知不知道蓮藕從哪里來的?”我回答說:“菜市場啊。”
媽媽笑著一邊搖頭一邊打開電視,和我一起觀看了《舌尖上的中國》,其中一集就是介紹挖藕的,看完我才明白原來日常餐桌上最普通不過的食材得來卻是不易。
隆冬,是蓮藕品質(zhì)最好的時候,但偏偏此時也是最寒冷的時節(jié)。職業(yè)挖藕人要穿上厚重的“水鬼衣”,長時間彎著腰,雙手伸進冰凍的淤泥里找尋蓮藕,有時下巴都得浸在水里。再過一會兒,一根根沾滿淤泥的蓮藕便被挖掘出來,被高壓水槍沖洗干凈后它們才現(xiàn)出白白嫩嫩的模樣。斷裂的蓮藕會因為破損灌進泥漿,賣相不行,而且吃起來會帶泥腥味,自然就賣不到好價錢。于是挖藕這工作只能依靠人手完成,機械代替不了。長時間泡在冷水里工作的挖藕人容易患上關(guān)節(jié)方面的病痛,但他們?yōu)榱硕鄴赍X也努力堅持下來。
媽媽跟我說,我們之所以能方便地從市場上購買,是因為有這些不怕辛苦的挖藕人。不浪費食物,就是尊重那些為我們奉上食材的勞動者,尊重他們付出的勞動。
指導老師 陸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