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樂平
12月3日,由著名詞作家蘇虎作詞,星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兼民族聲樂系主任、作曲家嚴冬教授作曲,星海音樂學院作曲系青年教師團隊編配的大型原創(chuàng)交響聲樂套曲《水潤嶺南》,在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廳交響樂廳成功首演。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嶺南生民傍水而居,以水為生命依托,因水而起,因水而潤,因水而美,水潤嶺南,演繹出一曲曲人生悲喜。原創(chuàng)交響聲樂套曲《水潤嶺南》由十五首曲目組成,包括序曲《天賜水》、無伴奏合唱《心花只等哥來開》、女聲獨唱《請茶》、合唱《釘田》、女聲獨唱《圍屋生養(yǎng)》、女聲合唱《起灶》、男女二重唱《海的女兒》、男聲三重唱《吃了》、女聲獨唱《娘酒》、合唱《八口井》、高胡/人聲與樂隊《花語濃》、合唱《英歌舞》、男女二重唱《塔埠和姿娘》、男高音獨唱《嶺南天梯》和合唱與樂隊《龍舟“上水”》等十五首曲目。套曲以實驗與創(chuàng)新的思維,時代審美、包容胸懷和現代漢語詞句旋律,表現嶺南水與山、水與人、水與命、水與愛恨情仇的關系,或合唱,或獨唱,或對唱,或組合,或山歌,或粵韻,或通俗,精彩紛呈,演繹出一幅廣府風、客家情、潮汕韻、南海潮、百越神生活和詩意的雋永畫卷。
音樂會由星海音樂學院指揮劉明執(zhí)棒,星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演奏,星海音樂學院民族聲樂系合唱團合唱。擔任演唱嘉賓的有:著名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聲歌系主任方瓊教授,四川音樂學院民族聲樂系主任譚學勝教授,國家一級演員、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蔣文端,國家一級演員、“客家山歌皇后”徐秋菊,國家一級演員常安,男高音歌唱家王永春教授,男中音歌唱家崔泉馨教授,國家一級演員、青年男高音歌唱家賈雙輝,國家二級演員米敬白,青年女高音歌唱家黃熙殷。
作曲家嚴冬教授注重嶺南音樂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他認為,廣東音樂是中國民族音樂園囿中的一朵奇葩,《步步高》《平湖秋月》《旱天雷》《雨打芭蕉》《賽龍奪錦》《荔枝頌》等嶺南音樂的標志性作品,深入人心。作為嶺南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府音樂、潮汕音樂、客家音樂、雷州音樂、海南音樂和嶺南區(qū)域的少數民族音樂,在融八方文化之精華的恢弘大度之中,竭力張揚本土個性,兼收博取開拓創(chuàng)新,形成了色彩斑斕的嶺南音樂文化。也正是這種獨特多元的人文特性,使嶺南音樂風格的內涵和外延在不同歷史時期得以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從風格意義上講,“嶺南音樂風格”既是狹義的嶺南文化特定區(qū)域的音樂風格,如廣東音樂風格、客家音樂風格、潮州音樂風格、雷州音樂風格、廣東少數民族音樂風格,也是廣義上具有嶺南文化寫意性的綜合性音樂風格。進入新時期以來,如何傳承并發(fā)展這些優(yōu)秀的音樂文化傳統(tǒng),在兼容并蓄中能形成一批具有新的代表性意義的作品,成為當下嶺南地區(qū)音樂創(chuàng)作領域急需思考并解決的重大課題。這部詩畫套曲,是詞曲作家對嶺南水文化的一次探索,也是新嶺南人對千年嶺南的一次致敬。
植根嶺南人文沃土,傳承嶺南音樂文脈,融通中外音樂文化。大型原創(chuàng)交響詩畫套曲《水潤嶺南》以“創(chuàng)新強?!惫こ添椖俊皫X南音樂創(chuàng)新與運用平臺”為依托,以音樂創(chuàng)作為核心,以舞臺表演為載體,凸顯嶺南音樂在交響聲樂作品創(chuàng)作中的多元性和融合性,音樂會的成功演出,是嶺南音樂元素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的又一次有益的探索。
星海音樂學院院長蔡喬中,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李振連,副院長彭偉力,原副院長周廣平,廣東省音協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金旭庚,廣東省音協副主席羅洪、楊曉,著名作曲家李海鷹,著名詞作家陳潔明等嘉賓觀看了當晚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