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為康 編輯/蘇二
我常常聽患者問:“醫(yī)生,每天要吃3到5種的水果,你說我吃什么水果好?怎么搭配好?”我問患者:“你哪里聽到的這個說法?”患者大多回答我:養(yǎng)生節(jié)目或者網(wǎng)絡上看到的。這個觀點得到了大部分中老年人的認同,所以不管自己體質(zhì)如何、不管自己血糖高不高,每天3種水果變成了他們的“例行功課”。但是,這個說法是中醫(yī)說的嗎?這個觀點真的對嗎?其實,中醫(yī)醫(yī)師都知道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首先,從人體的功能談起。中醫(yī)有一句入門的名言——“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后天之本?!泵恳粋€學習中醫(yī)的人都會接觸到這句話,所以,如果哪個中醫(yī)醫(yī)師建議大家多吃水果,那就是把自己學的知識都還給老師了。這句話的意思用通俗的話語來解釋就是,腎虧不虧是先天的、遺傳的、父母給的,腎精的多少是很難依靠我們自己改變的,而我們卻能夠靠后天的飲食來補充腎精,使身體更健康。后天的飲食調(diào)理是通過脾胃來消化食物,把食物消化所得的精華補充到腎中去,這就是大家一直喊的“我要補腎”。但是脾胃功能是需要靠溫養(yǎng)的,大家都知道每天吃飯、吃菜都要“趁熱吃”,但是很少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人的脾胃就像一個鍋,脾胃的陽氣和腎中的陽氣就相當于是爐火,吃進去東西都需要靠爐火加熱到一定溫度之后才能吸收。熱的食物不需要長時間地加熱就能被很好的吸收,但是涼的食物卻要先靠爐火加熱到合適的溫度才能被吸收。偶爾為之是沒有大問題的,但是長期吃涼的東西,爐火就會被消耗過度,導致爐火不旺,就連正常的溫熱食物也不好吸收了。爐火不旺了,就是脾胃的陽氣和腎中的陽氣少了,一個人“腎虧”了,身體還能好嗎?我沒有危言聳聽,每天大量地吃水果還真能吃出腎虧來,特別是老年人和體質(zhì)本來就偏寒的女性。
說到這里,我想肯定會有人提出來說:“醫(yī)生,那我把水果熱一下再吃不就好了嗎?”熱過的水果只改變了溫度,卻沒有改變寒涼的本質(zhì),一樣會耗傷脾胃和腎中的陽氣。就比方說,我們都知道喝生姜水可以發(fā)汗驅(qū)寒,那把生姜放在冰箱里,它就失去這個功效了?顯然,生姜就算冰箱里放過,拿出來煮水也一樣能發(fā)汗驅(qū)寒的。
所以,水果能吃,但是不要吃得過量。合理的吃法是每天只吃一種水果,一種水果只吃一個,特別是在秋冬季吃水果,量千萬要控制,天氣寒冷、水果生冷,很容易傷到脾胃。所以,大家要注意,水果并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