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琴 常蕓馨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對高校體質弱勢群體體育教學現(xiàn)狀進行研究,探索高校體質弱勢群體課程開設、實施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從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保障3個方面提出高校體育弱勢群體課程體系構建策略。具體是:以健康第一思想為指導進行課程體系構建;課程目標個人方面理論與運動技能和方法并重,社會方面重在培養(yǎng)終生體育意識;課程內容,要以改善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為終極目的,除了常規(guī)太極拳、小球項目外,將瑜伽、舞蹈等納入教學中。
關鍵詞:高校體質弱勢群體? 體育教學現(xiàn)狀? 課程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1(b)-0112-02
伴隨國家高考政策的變化以及高考擴招,體質弱勢群體,在高校學生中占有一定比例。因此,近年全國各省市高校為了保障體質弱勢群體基本教育權利,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體能水平及主動鍛煉意識,都在一定程度上開展了針對性教學。但是,受學校領導對此項工作重視程度、學校場地師資、體育教學管理、課程體系構建及體質弱勢群體個人本身身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針對體質弱勢群體體育教學開展效果不一而足?;诖?,本文查閱相關文獻,以期對高校體質弱勢群體體育教學情況進行梳理和研究,發(fā)現(xiàn)弱勢群體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課程體系構建策略,為后期相關研究及教學實踐提供研究參考。
1? 高校體質弱勢群體體育教學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體育教學現(xiàn)狀
于子義研究表明,在所開設課程學校中,選課前沒有對學生細分,開課量少,學生比較難選到適合自己的課。在教學內容上多以太極拳、太極劍等運動量小的項目為主,考核上基本等同于普通體育課模式。劉成研究表明,全國目前約有90%的高校針對體質弱勢群體開設了保健課,東南沿海高校達到95%,對于課程目標、性質、內容、考核等,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課程對象為患有各類慢性疾病、肢體殘疾或特殊身體狀況的學生;二是課程目標是幫助學生了解保健常識,掌握簡單的健身、保健、康復手段和方法,幫助恢復健康及改善精神面貌;三是課程內容主要為負荷強度較小具有康復娛樂保健性的太極拳、健身操、瑜伽及小球類項目教學;四是受學生體質多樣化、健康水平參差不齊影響,教學比較松散;五是考核標準與傳統(tǒng)教學基本一致,都是技能、出勤和理論方面的考核。
1.2 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yǎng)活動,也是實現(xiàn)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是教學主要構成要素。目前,高校體質弱勢群體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2.1 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研究層面關于體質弱勢群體還沒有一個準確、完整的定義,各個高校在體質弱勢群體界定時標準不是很統(tǒng)一,在學生劃分時也不進行基本體能測試,導致一些不能完成正常體育教學的學生被劃分在正常教學班上課,能夠完成正常教學任務的學生又被劃分在了體質弱勢群體課堂;體質弱勢群體也沒有認識到自身健康狀況,加之缺乏自信及教師指導不利,使他們都缺乏鍛煉的意識和積極性。
1.2.2 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
關于體育教學方面,從目前研究來看,各個高校均存在師資缺乏,就針對體質弱勢群體教學而言存在專業(yè)化程度不高的問題,具體表現(xiàn)為教師為某一體育專項教師,相對存在運動人體科學方面重點是體育保健方面知識不足的問題。
1.2.3 教學內容方面
教學內容主要依據(jù)為教學大綱、教材。但相關研究表明,在各個高校中,并沒有為體質弱勢群體編寫教材,也沒有具體的教學大綱,課程內容的安排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其次,關于體質弱勢群體心理方面的相關研究比較少,很少有高校在教學中,將心理健康及調適納入到授課內容中去。
1.2.4 教學手段方面
體育課作為實踐課,教學手段應用在正常體育課上用的相對也比較少。在體質弱勢群體課堂上,考慮到學生體質體能方面的不足,大多數(shù)老師授課基本上是講解加示范。
2? 高校體質弱勢群體其他相關研究
羅愛剛從教育公平的視角出發(fā),對普通高校體質弱勢群體學生享受體育服務課程均等化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在教學資源、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和教學管理向弱勢學生傾斜等觀點,旨在引導弱勢群體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以期達到全面提高大學生體質,實現(xiàn)體育資源的均等化分配,構建和諧校園的目的。隋小偉立足高校體質弱勢群體普遍體育參與意識和能力較低問題,提出解決此問題的根本做法主要有,領導重視、做好體育與健康關系宣傳、開展體驗式教學、開發(fā)新項目。
3? 高校體質弱勢群體體育教育體系構建策略
課程體系是課程的指導思想,是培養(yǎng)目標的具體化和依托,決定了學生獲得怎樣的知識結構。結合目前高校體質弱勢群體教學現(xiàn)狀,以及各高校理應立足課堂改善體質弱勢群體體質健康水平,各高校有必要立足本校實際情況,構建行之有效的體質弱勢群體課程體系。具體策略如下。
3.1 高校體質弱勢群體課程目標體系構建
課程目標方面,除了落實健康第一的思想之外,首先是遵循體育鍛煉的客觀規(guī)律,充分認識到學生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科學確定課程內容、符合強度及內容;其次是強調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最后是立足終生體育的宏觀目標,充分通過課程設置,發(fā)揮體育教學對學生未來長遠體育鍛煉的積極影響。
3.2 高校體質弱勢群體教學內容體系構建
內容方面分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理論部分為除了正常體育課所要了解的理論知識外,對于體質弱勢群體重點要掌握的應該是行為與健康、疾病的預防、健康自我診斷、運動處方等方面的內容;運動實踐則是要以“運動改善體質健康水平”為原則,教會不同體質健康類型學生最適合的運動技能,重點是讓學生能夠自己確定運動強度,以達到改善體質健康水平的目的。要根據(jù)目前各高校體質弱勢群體類型,確定不同的運動內容。
3.3 高校體質弱勢群體教學保障體系構建
回顧相關研究,各高校普遍存在體質弱勢群體界限不清的問題,基于此,各高校首先要確立體質弱勢群體篩選問題,真正將體質弱勢群體學生納入到教學體系中,而且也有利于課程結束時從這些方面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其次,根據(jù)學生體質類型進行分班教學,建立專業(yè)化細化的體育師資隊伍,有專門的教師進行理論課講授,實踐課教學則要根據(jù)學生類型進行教師配備。場地器材方面,尤其是加大對康復類器械場地的健設,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改善體質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于子義.基于體質弱勢群體的高校體育教學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9(9):146-148.
[2] 劉成.體質弱勢群體體育教程[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
[3] 劉成.體質弱勢群體及體育教學改革[J].體育學刊,2005,5(12):73-75.
[4] 羅愛剛.對高校體質弱勢群體學生體育課程均等化的研究——基于教育公平的視角[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1,5(27):80-81.
[5] 隋曉偉.提升高校體質弱勢群體的體育參與意識和能力的對策[J].學校體育學,2015(30):91-93.
[6] 林朝霞.大學生體質弱勢群體的體育教學策略思考[J].運動,2018(2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