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星宇 劉恩保
小王子:我們在不同的地方等待同樣的日出,等待著同樣被期許的明天。也許每個人的明天都各不相同,但在那閃爍的萬千光影中,你會看到有一束光屬于你自己。
2019年跨年夜前夕,冬天的上海吹刮著來自西伯利亞的冷風。云端之上,乘飛機前往云南,然后將到全國各地,看能不能再次遇見故人。
此前一年對我來說彌足珍貴,一邊帶城里的孩子走遍夢中的爛漫山河,一邊跨越連綿群山,把鄉(xiāng)村的孩子帶去他們從未見過的燈火輝煌。一路上,所有艱辛和困頓都被相遇的欣喜驅逐,是那些轉瞬間天涯海角的友人讓黑夜的路有了指引,讓踽踽獨行的跋涉能穿越云霧,一覽眾山。
因為向往以夢為馬的生活,所以隨處可棲。這大概是保持心靈年輕的一種好方法。從不遵循旅游攻略循規(guī)蹈矩地走,而是有時在公路上拐進偏僻的山溝,有時闖進一縷炊煙升起的雪林,在那里和一段故事相遇,接著,潮水般的人生片段紛至沓來。瀟灑地行走,莊重地對待路程,欣于所遇,這是極其幸運的事。
我的夢想是有一天能住在山上,聽到雞叫時可以曬到太陽,夜幕籠罩時枕著星光入眠。我不需要房子,夏天可以睡在樹林間的吊床上,或者在樹冠搭一間小屋;冬天到山洞里躲避風雪,點燃篝火,燒一鍋熱湯。我可以漫山遍野種植茶樹,有幾只小羊在山間跳躍,稻田里游動著鯉魚。雖說現實不總是給予我們期許的事物,但懷抱熱望的期許,總不至于讓我們一無所獲。
我曾經想要尋找一個世外桃源,或者說是一個問題的答案: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一種超脫世外的生活存在,既可以無憂無慮,又不為世俗瑣事煩惱?答案當然不會是沒有,但在抵達桃源之前,每個人都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太陽會有落山的時候,被群山遮擋,但太陽落山后會有月亮;月亮會有被云層遮住的時候,但會有銀河橫亙在天幕上。只要你自己不猶豫,不彷徨,又有什么樣的黑暗會遮擋未來?
年末的最后一天,在機場候機。人群來來往往,像過冬的候鳥一樣逃離寒冬,追逐明亮和溫暖。我坐在椅子上,一邊聽音樂一邊翻書。書里講述的,是亞特蘭蒂斯的神話。如果真的存在亞特蘭蒂斯的話,那些生活在海底的人們會不會為看不到光而發(fā)愁?
其實,海中是有光的。曾有一個朋友在海邊體驗深潛,他說,四周有著很多散發(fā)著微光的浮游生物,美麗得像是銀河。越往深處去,就越想在模糊的黑暗中尋找光的源頭。
“海洋不只是我們的生命之源,它是我們自身。”這句臺詞來自一部好萊塢電影,或許它的意思是,那些映在眼中的光,其實就是我們自己。所以,我喜歡看每個夜晚的星空,喜歡吹每個地方的風,喜歡聽每個人的腳步。三歲時看的星星和三十歲時看的星星是不一樣的,北方的風和南方的風、江上的風和沙漠的風也是不一樣的。我從不問“意義”,因為和走過的路上遇到的煙花、雪花相比,只有鮮花的終點顯得太過寂寥。
這個世界從不缺乏優(yōu)秀的人,他們閃閃發(fā)光,耀眼得如同太陽;但這個世界缺乏自己在發(fā)光,也把光照向別處的人。也許我們無法成為太陽,但即使是星星和月亮,也會為人們帶去溫暖和夢想。走到銀河盡頭,你會成為光。
泥蛙摘自《在另一個地方,我聽過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