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原題】
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酸甜苦辣咸,五味調(diào)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
【專家解析】
該作文屬于材料作文,材料內(nèi)容的解讀邏輯清晰,先是提供了世間萬物都有各自的秉性: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接下來談到了各自發(fā)展境界的局限: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前面這兩句話實際為后面的內(nèi)容張本,很自然地為轉(zhuǎn)折做了鋪墊:酸甜苦辣咸,五味調(diào)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這些話語是本次作文的解讀關(guān)鍵——“萬物共存相生”是因,“百味紛呈”是果,由果溯因,這則材料所揭示的中心就躍然而出:萬物只有互聯(lián)互通,共存相生,才能異彩紛呈。
在具體寫作過程中,“事猶是,人亦然”自然過渡到談?wù)撊说某砷L過程中必須“共存相生”才能使得我們的人生異彩紛呈的問題,可以談互相借力、合作的重要性,既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別人,或者談雙贏的智慧。
作文秉承了“立德樹人”的原則,注重社會飛速發(fā)展時期人與人之間、群體與社會之間,乃至國家與國家之間通力合作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是由“小我”走向“大我”,由“有我”至“無我”之境邁進的不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