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刺苞南蛇藤為衛(wèi)矛科南蛇藤屬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抗寒耐旱、耐寒、耐陰濕以及適應性強的生態(tài)特性。在遼東地區(qū)進行種子繁植與大苗培育操作簡單,需掌握選地整地、種子處理、播種、田間管理以及搭架施肥等關鍵環(huán)節(jié),以便于規(guī)模化生產和降低成本。本樹種生態(tài)應用方面具有種質資源優(yōu)勢、生物學特性優(yōu)勢等特征,在立體綠化、坡耕地與野外地被栽植、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苗木產業(yè)發(fā)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刺苞南蛇藤;有性繁育;生態(tài)應用;遼東地區(qū)
[中圖分類號] S68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26-91-2
1 自然氣候特點
遼東地區(qū)地處遼寧省東部,主要包括本溪、丹東、撫順以及沈陽等地區(qū),為長白山余脈的延伸地段,是遼寧省東部低山丘陵地區(qū),屬于華北植物區(qū)系與東北植物區(qū)系交錯分布地帶,年平均氣溫6.5~9.5 ℃,極端氣溫36.5~37.5 ℃,無霜期140 d,≥10 ℃有效積溫2 900 ℃,年平均降雨量810 mm,森林覆被率較高,氣候溫和,自然降雨相對均勻。受鴨綠江水系與黃海的自然影響,局部地區(qū)自然氣候主要因子不均衡,且存在一定的多變性。
2 生物及生態(tài)特性
刺苞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衛(wèi)矛科南蛇藤屬藤本植物,小枝光滑,葉卵狀橢圓形,秋季紅色或黃色,花期4—5月,果期8—9月,蒴果球狀,直徑2~8 mm,種子近橢圓狀,長約3 mm,直徑約2 mm。莖、藤曼、葉以及果均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入秋果實裂開后露出棕色的種子,蔚為美觀。刺苞南蛇藤為遼東地區(qū)鄉(xiāng)土樹種,對土壤要求不嚴格,抗寒、耐旱、耐陰濕,在氣候濕潤且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長更好。
3 有性繁育技術
遼東地區(qū)植物生長季節(jié)自然降雨均勻,氣候濕潤。刺苞南蛇藤種子繁殖,生態(tài)性狀遺傳穩(wěn)定,生產管理粗放,操作簡便易行,成本較低,更適于批量苗木生產。
3.1 圃地選地與整地
3.1.1 育苗地的選擇。一般選取交通便捷、地勢平坦、排水良好以及土壤肥沃的壤土、砂壤土或輕粘壤土的地塊,澆灌水方便,勞力充足,便于組織生產。
3.1.2 整地。在育苗上一年秋季或春季育苗,播種前一般進行機械旋耕整地深翻,可改良耕作層的土壤理化性質和結構。整地深度一般達到30 cm為宜。由于苗木種植后大多要兩三年才收獲,因此需要底肥一次性施足。一般中等肥力的耕地每667 m2施入腐熟農家肥2 000 kg,旋耕前將底肥均勻散開,播種時再撒入復合肥50 kg。為澆灌和排澇,整地后打壟,留出水渠。視具體條件,苗床長度一般15 m左右。
3.2 種子催芽處理及播種繁殖
3.2.1 種子的催芽處理。刺苞南蛇藤種子屬淺休眠類型,種皮厚,種子上帶有油脂狀膠膜,育苗前需進行冬貯砂藏催芽,以提高發(fā)芽率,保證出苗整齊。該技術簡便,應用效果較好。具體方法是,9月初種子成熟后采回,陰干后去掉外種皮與其余雜質,堆放于室內涼爽通風處,于12月初催芽冬儲。室外封凍前挖好貯藏坑,深度0.4~0.5 m,寬1 m左右,長度視育苗面積所需種子量確定,一般667 m2播種量4 kg左右。將種子與3~5倍濕砂混拌均勻,濕砂以手攥能成團即可。坑底鋪墊5 cm細砂,便于早春濾除過多水分。拌好的種子埋入坑內,表面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再覆土10 cm厚。播種前三四天取出,種砂堆放在陽坡空地上,注意看護,內部溫度不宜過高,表面干燥適當噴水,每日翻動兩三次。外面覆蓋塑料,保證種砂濕潤,3 d左右,種子近1/3發(fā)芽“露白”即可播種。
3.2.2 播種。早春土壤解凍后旋耕,可最大限度減小草荒危害,同時避免人畜踐踏破壞,降低圃地管護開支。播種時間一般在4月下旬。為保持土壤墑情穩(wěn)定,播種前視自然降雨情況,開播前四五天澆一次透水。為灌水、播種及育苗后期管理方便,可進行壟播。開溝行距50 cm,深度3 cm,將處理過的種子均勻撒播到溝內,覆土厚度1.5 cm左右。輕輕鎮(zhèn)壓,保證土壤與種子緊密接觸,減小土壤水分蒸發(fā),保持種子周邊始終處在溫暖濕潤的條件下,有利于種子萌發(fā)與幼苗生長。播種后20~30 d,幼苗基本出齊。
3.3 后期田間管理
幼苗出齊后,要保證水分的供應。及時除草松土,每年兩三次,松土時避免傷到根系。幼苗生長高度5 cm左右時,結合除草,6、7月間間苗一兩次,保留苗株距5~8 cm。當年苗高一般達到30 cm左右。圃地第一年為幼苗生長階段,根系不太發(fā)達,一般圃地的基肥基本保持苗木正常生長。第二年后,苗木根系發(fā)育較快,所需肥料等需求量較高,一般追施尿素或復合肥,每667 m2施肥量20~25 kg,施肥時間為植物進入快速生長期前的6月上旬。施肥后及時澆水,避免苗木根系失水“燒傷”。
3.4 搭架與修剪整形
為培育大苗,需將過密的一年生苗木移植稀疏,保留苗木株距50 cm。移栽后的株行距密度為50 cm×50 cm,栽后及時澆水。移栽后當生長30~40 cm時,為使刺苞南蛇藤的莖蔓纏繞爬升,葉片更多接收陽光照射,圃地需進行搭架。其他幼苗生長地塊,需及時向邊緣的籬墻或喬木引蔓。為降低成本,采取雙壟間搭建一條鐵線。按照苗木密度,每株固定一條網線,使其沿網線爬升。兩壟上部架起一條10號線鐵絲,用于固定網線上端;下端系住小木棍,插入土中。每667 m2用鐵絲700 m,線高1.5~1.8 m,沿鐵線12 m左右設一支撐桿,分擔兩端拉力。主曼苗高達到100 cm后,由于分枝較多,應注意修剪枝藤,控制蔓延,增強觀賞效果。一般圃地培育大苗2年后,主藤超過1 m即可出圃,用于園林栽植。
4 生態(tài)應用的可比優(yōu)勢
4.1 種質資源優(yōu)勢
刺苞南蛇藤是遼東地區(qū)的原生物種,適應遼東廣大地區(qū)干冷溫濕的氣候特點,生態(tài)適應性較強。種子繁殖后,具備原生種質資源特性。人工栽培后,一般水肥管理、立地條件等都優(yōu)于野生自然生長環(huán)境,因此本種的人工栽培生長效果良好。藤本的干莖、葉、花以及果實等以其獨特的特性表現(xiàn)適應周邊環(huán)境,其種質資源具有不可替代性。
4.2 生物學特性優(yōu)勢
刺苞南蛇藤具有喜陰濕、適應性強以及根部分蘗能力強等生物學特性。作物生長除具備生態(tài)、社會效益外,根、莖和果實均可入藥,經濟價值較高??稍谵r村公路兩側、坡耕地、果園內以及河岸邊等地塊栽植或間作栽植,預留出藤本爬升空間,創(chuàng)造出藤蔓生長條件,單位面積可產出較高的經濟價值。
4.3 社會發(fā)展需求
隨著近年社會的進步,城市化進程加快,社會整體物質文化生活需求提升,城市、農村對生活環(huán)境質量要求提升,園林綠化面積與效果也逐漸改觀。其中,立體綠化是木質藤本植物的首選,一年栽植,多年見效,且藤蔓枝條生長面積不斷擴大,生態(tài)與綜合效益逐步提升。在農村,隨著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專業(yè)化生產規(guī)模和水平不斷增強,可利用刺苞南蛇藤廣泛的應用開發(fā)中草藥生產,或者發(fā)展園林苗木產業(yè),發(fā)展前景廣闊。
5 生態(tài)應用
5.1 園林應用
應用刺苞南蛇藤正常自然生長時蔓藤攀爬的不定向性質進行立體垂直綠化,覆蓋固定的山體、墻垣、裸巖、假山、堤岸、棚架以及樁景等,結合藤本枝葉、花、果可以懸垂等獨特性能,與其他喬木樹種搭配栽植,可取得獨特的園林效果。立體綠化中,通過小枝纏繞和托葉刺固定懸掛,附著密集穩(wěn)固,抗風力強。造景后新葉嫩綠,秋葉金黃。果實初秋開裂,外露紅色假種皮,觀賞價值較高。需特別注意,栽植園林大苗初期需設置木板條、鐵絲等固定攀援物,適當用人工牽引矯正方位,使藤蔓盡早固定攀附,達到快速成景。
5.2 野外地被覆蓋栽植
刺苞南蛇藤具有較強的適生能力,在野外堤岸邊緣、坡地以及果園林內等處均可生長。一些坡耕地可作為經濟樹種培育,也可以作為公路兩側裸巖覆蓋;一些迎面山重點部位綠化等,可大坑或水平槽整地,客土栽植刺苞南蛇藤,整地坑直徑可根據具體地塊選擇,一般大于1 m,深度大于0.8 m;水平槽整地長度不定,寬度與客土后的深度均不低于0.8 m,保證苗木成活后期正常的養(yǎng)分供應。栽植密度可適當加大,株距最小0.5 m,可快速綠化。此外,刺苞南蛇藤萌蘗能力強。在藤蔓自然匍匐生長過程中,藤蔓接地處如果土肥條件適宜,可生長出大量不定根,對固定附著、主蔓吸收營養(yǎng)水肥等具有良好影響。
5.3 生物多樣性保護
遼東地區(qū)自然植被相對繁茂,刺苞南蛇藤在大多地塊能夠正常生長。如果能夠人工引進栽植,特別是在一些立地條件較好、水分保持適宜地塊,刺苞南蛇藤更容易與附近生長的其他喬木混交生長,攀爬到喬木枝干上,較大程度地接收光照,形成新的喬木、灌木以及草本等完整的種群,使得生態(tài)功能與生態(tài)系統(tǒng)更加穩(wěn)定,植物種群與數量更加豐富,增加動植物物種的多樣性。
5.4 育苗產業(yè)發(fā)展
隨著社會的進步,一些優(yōu)良的園林苗木的市場需求增加。遼東地區(qū)農村擁有大面積耕地或坡耕地,給予正確的業(yè)務引導,借助土地流轉與專業(yè)生產合作社,可培育多品種園林苗木,促使單位面積產出較高的經濟效益。例如,培育大規(guī)格喬木園林苗木,間作培育刺苞南蛇藤等藤本植物,也可間作一些矮棵綠籬或耐蔭中草藥,提高育苗地單位面積產出;可以科學修剪整型,培育造型灌木,將藤本植物修剪培育成圓球體、披散形或傘形等。幼苗階段,用3~5株捆在一起,人工設立中心柱向上牽引;達到預計主干高度后修剪摘心,促進側枝生長繁茂,增粗主干;每年進行兩三次造型修剪,達到冠體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