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會計專業(yè)是高職院校比較熱門的一個專業(yè),隨著“互聯(lián)網+”、云計算和大數(shù)據的飛速發(fā)展,會計從簡單的會計核算轉向多元化的管理會計,給會計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和要求。會計電算化作為會計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已經在各類型企業(yè)中得到廣泛應用,要想培養(yǎng)符合現(xiàn)代化企業(yè)需要的合格型會計人才,就必須注重會計電算化的教學,然而在會計電算化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據此,試分析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解決對策,使得會計電算化教學與時俱進,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復合型會計人才。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0.103
會計電算化是以電子計算機為主體的電子信息技術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會計電算化在各行各業(yè)中得到普及,會計電算化是一門對理論和實踐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陳舊、缺乏“雙師型”素質教師等問題,高職院校應積極對會計電算化課程進行教學改革,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符合需求的復合型會計人才。
1 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課程設置不合理
會計電算化課程要求理論和實踐并重,要使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都得到鍛煉,學校應該合理設置課程,以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周一般是16周,周課時為4課時,一個學期總課時為64課時,教務任務繁重,學生只能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并且無法熟練掌握。大部分學校偏重實踐教學,只注重會計軟件的操作,未能將各類會計專業(yè)課與會計電算化聯(lián)系起來,以至于學生操作完后不知道是什么原理,為什么要這樣操作,操作后所得出的數(shù)據之間有什么勾稽關系等。會計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往往將會計電算化課程與會計手工綜合模擬實訓作為兩門單獨的課程,開設在不同學期,由于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等各種原因,大部分學生對會計電算化課程的學習停留在機械化操作會計軟件,并且學得快忘得也快,如果沒有結合會計手工模擬實訓加以鞏固練習,學生無法將會計理論與實務相聯(lián)系,很難學以致用。
1.2 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果不佳
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方法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講授法和演示法,課堂仍是以教師為中心,即“教師講授-教師演示-學生操作練習-教師指導”的模式,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學生上機操作練習只為完成老師規(guī)定的操作步驟,達到老師演示操作的結果,不去思考操作的原理。學生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不會主動思考、獨立解決問題,通常都是老師手把手指導學生排查問題,解決故障。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限制了學習思維的發(fā)散,不利于提高學生的主觀判斷力,學習效果不佳。
1.3 教學內容陳舊,不能與時俱進
高職院校使用的會計電算化教材常年不變,教材內容主要包括系統(tǒng)初始化、總賬、薪資管理、固定資產、供應鏈等功能模塊。這些教材要么偏重實踐,像會計軟件的操作手冊一樣,僅講述會計軟件進行會計核算的基本操作知識,要么偏重會計電算化的基本理論,較少涉及實務操作內容,缺乏實務指導。并且教材內容未與會計手工實訓內容相結合,僅是對會計軟件各功能模塊簡單的練習,這樣使學生不能更好地認識手工賬和電算化的異同。
隨著云計算的興起,會計軟件更新?lián)Q代,不再以單機系統(tǒng)為主,基于云平臺的會計軟件,系統(tǒng)服務器和軟件存儲在云端,通過互聯(lián)網連接,在手機或者電腦上就能隨時隨地操作。目前高職院校的會計軟件仍然以單機系統(tǒng)為主,并且一般只選用一種會計軟件教學,在單機系統(tǒng)下,學生之間數(shù)據不能相互傳遞,所以需要一人分飾多角,來回切換崗位完成各功能模塊業(yè)務,這會使學生操作混亂,而且不利于學生以小組形式學習。云計算下數(shù)據之間相互傳遞,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可以分小組分崗位練習,課后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學生在校期間只學習一種會計軟件,對其他會計軟件的架構一無所知,不利于學生畢業(yè)后較快適應各單位所使用的會計軟件。
1.4 缺乏真正具有“雙師型”素質的教師
會計電算化是一門融財務會計和計算機信息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對會計理論和實踐操作要求都很高。在教學過程中要求“雙師型”教師擔任,合格的會計電算化教師要有完整的會計理論體系,熟悉計算機的基礎知識,熟練使用會計軟件,并且還要熟悉企業(yè)的業(yè)務處理流程。目前高職院校負責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師數(shù)量較少,而且會計電算化的任課教師大多是會計專業(yè)畢業(yè)的青年教師,畢業(yè)后直接到學校參加工作,缺乏會計工作實踐經驗。他們進入學校工作后,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繁重,到企業(yè)掛職鍛煉的時間少,所以在教學中只能依照教材按部就班的操作,沒辦法解決教材以外的問題。雖然部分高職院校會聘請一些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yè)人才來擔任兼職教師,但兼職教師又普遍存在理論知識匱乏的問題。因此,“雙師型”教師稀缺的現(xiàn)狀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學質量大打折扣,影響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效果,不利于培養(yǎng)合現(xiàn)代化企業(yè)需要的合格型會計人才。
2 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改革的對策
2.1 合理設置課程
會計電算化課程設置一般先是基礎會計,計算機基礎等課程,然后再開設相關會計專業(yè)課程,最后是實訓課程,確保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會計理論知識后再開設會計電算化課程。會計電算化課程對會計理論和實踐操作要求很高,目前大多數(shù)院校的會計電算化課程只開設一個學期,教學課時不夠,并且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比例嚴重失衡,以至于理論與實務不能有效地整合,建議增加會計電算化課程的課時量,連續(xù)開設兩個學期,重新調整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比例,將理論知識穿插到實踐中,同時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鑒于會計手工綜合模擬實訓是會計電算化的基礎,如果沒有會計手工模擬實訓的鞏固練習,整個會計電算化課程學完后,學生只知道如何操作會計軟件。高職院校應將會計手工模擬實訓和會計電算化同步,將會計手工賬與會計電算化有機結合,讓學生更加深刻理解經濟業(yè)務的會計處理程序,熟練掌握會計軟件的操作。
2.2 靈活應用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手段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下,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果不佳。為了提高學生的主觀判斷力以及學習接受能力,要打破填鴨式灌輸?shù)慕虒W方法,把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轉向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多樣性的教學方法,比如:項目教學法、逆向思維教學法、設錯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等,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由被動轉變?yōu)橹鲃?,培養(yǎng)學生構建合理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教師也可以引入互聯(lián)網手段,采用慕課或者微課等教學模式,將課程中抽象的內容提前錄制好,供學生課前和課后學習,也可直接邀請學生參與微課的制作。學生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在課堂上與教師同學一起討論分析,增強課堂的互動。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會減少,提高學生學習熱情,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3 調整課程內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高職院校以滿足現(xiàn)代化企業(yè)需求為導向來培養(yǎng)會計人才,會計電算化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隨著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會計電算化教學內容不應局限于總賬模塊、薪資管理模塊、固定資產模塊等財務會計模塊,應增加一些企業(yè)經營管理模塊的內容,而現(xiàn)在會計電算化教材內容主要是財務會計模塊的操作,并且教材內容未有機結合理論和實踐操作,教材內容出現(xiàn)“重理論輕實踐”或者“重實踐輕理論”兩種情況,學校應采用更加靈活的自編校本教材,有針對性地編寫實驗教材。
高職院校應關注國家政策變化,及時更新會計軟件。當前市場上的會計軟件多種多樣,大多數(shù)學校只選用一種具有代表性的單機版會計軟件教學,隨著“互聯(lián)網+”、云計算和大數(shù)據的發(fā)展,很顯然單機版會計軟件的使用難以滿足現(xiàn)代化企業(yè)的需求,學校應積極引入基于云平臺的會計軟件。學校也可以安裝多種會計軟件,同一個教學案例采用不同會計軟件進行操作,引導學生對不同軟件的操作進行對比,能舉一反三,這樣有利于學生靈活應對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另外,在會計電算化教學過程中融入會計技能大賽,將技能大賽內容有機整合到教學內容中,并且引入競爭機制,以賽促學,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4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要認真學習會計相關理論和計算機知識,隨時關注相關政策的變化,會計軟件的升級更新,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全面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學校可以選派教師到其他高校進行培訓進修,通過與其他學校會計電算化課程的任課老師相互溝通交流學習,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也可以定期舉行示范課和說課大賽,以這種形式不斷提高教師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和教學水平。學校還可以定期聘請軟件公司的技術人員到學校給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及時了解會計軟件的更新。會計電算化課程對教師的實踐經驗要求高,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師以缺乏企業(yè)工作經驗的青年教師為主,學??梢圆扇⌒F蠛献?,利用周末及寒暑假的時間,安排教師到企業(yè)進行掛職鍛煉,認真學習總結企業(yè)實務操作,使理論與實踐緊密聯(lián)系,確保教學內容符合現(xiàn)代化企業(yè)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黃穎.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新思路[J].經貿實踐,2018,(12):342-343.
[2]韓立.關于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課堂教學的幾點反思[J].現(xiàn)代經濟信息,2018,(02):398-400.
[3]李詠慧.關于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J].納稅,2017,(21):51.
[4]鄧凌峰.基于情境教學法的會計電算化與會計手工綜合模擬實訓“一體化”教學改革研究[J].現(xiàn)代經濟信息,2018,(15):385-386.
[5]田家瑋.應用型高校轉型背景下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思考[J].納稅,2018,12(2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