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現(xiàn)代漢語詞典》,凡帶有“狗”字的成語,幾乎沒有一條不是罵人的。如“狗急跳墻”“狗頭軍師”“狗茍蠅營”“狗血噴頭”“狗仗人勢”“狗眼看人”,等等。尤其那條“狐朋狗友”,更是對狗這種一生忠于主人、忠于友人的動物的極大誣蔑!
作家巴金先生在他那篇著名散文《小狗包弟》中,敘述了一個很感人的故事:一位藝術(shù)家特別喜愛隔壁人家飼養(yǎng)的一條小狗,時常喂它一些食物,因此他們成了朋友?!拔母铩逼陂g,藝術(shù)家被拖著去游街示眾,說他是“里通外國”的反革命,他不承認(rèn),專政隊棒棍齊下,把他的一條腿打斷。他滿身血污地趴在地上,認(rèn)識他的人都一個個轉(zhuǎn)身躲了去。這時,忽然從人叢中跑出那條小狗,一下?lián)涞剿砩希教幝勚⒂盟哪_爪在他身上不停地?fù)崦?,還用舌頭舔他臉上的血污。專政隊驅(qū)打它,它也不走,最后專政隊用木棒打斷了它的后腿,它才哀叫著逃去……
藝術(shù)家被關(guān)了幾年,放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買上幾斤肉去看望那條小狗,主人告訴他,那天小狗負(fù)傷跑回后,喂什么都不吃,哀叫三天就死了。
狗,是最通人性、最有良心的。
聽母親說,我幼小時,全家曾在石家莊住過,當(dāng)時家里養(yǎng)了一條叫花子的母狗。那年,正當(dāng)全家準(zhǔn)備搬去北平定居時,花子卻生下一窩小狗。善心的奶奶含著淚花對花子說:“花子,火車上不讓帶你們啊,我們不能把你帶走了,你要帶好你的孩子們……”臨走那天,母親還給花子母子做了一大盆食物。聰明的花子好像已經(jīng)明白了主人的決定,幾輛搬家的車子啟動時,它耷拉著尾巴,領(lǐng)著幾只小狗,低垂著頭,一直送到火車站……
兩年后,父親去石家莊辦事,順便去看望鄰居,老鄰居熱情地留他吃飯。那時候,石家莊老百姓住的都是平房,家家都是土炕,吃飯就在小炕桌上。正當(dāng)父親坐在炕桌一側(cè)吃飯時,一條溜進(jìn)屋來的大野狗一下躥上土炕,把父親嚇了一跳。野狗用兩只爪子抱著父親的雙肩,用舌頭不停地舔他的臉。等父親認(rèn)出這條臟兮兮的野狗正是花子時,這個一生從未掉過淚的硬漢子,也禁不住抱著花子大哭起來……
狗對主人無比忠貞,一旦它在情感上遭到了巨大的傷害,它將會怎樣呢?
那是2003年第20期《讀者》上刊登的一件真事:臺灣一位計程車司機曾在多年前養(yǎng)過一條狼狗,因它后來長得太大,且食量驚人,加之叫聲奇響,時常吵得四鄰不安,最后決定將它丟棄。他把狼狗裝進(jìn)布袋,開車到一百多公里外的深山放了,狼狗在車后追了好幾公里才消失掉。一周后的一個深夜,司機聽到碰門聲,開門一看,是那條狼狗又回來了,只見它形容枯槁,極為狼狽,顯然是經(jīng)過了長時間的艱苦奔跑和尋找。這位司機決心既定,二話沒說,再次把它裝進(jìn)布袋,開車到更遠(yuǎn)的地方——沿北宜公路狂奔到宜蘭,一路上狼狗在袋中不停地低聲哭嚎。待車停下,打開布袋時,發(fā)現(xiàn)袋中到處是血,原來它已傷心至極,將自己的舌頭咬斷兩截,悲壯地自盡了……司機悔恨萬分,將它厚葬,并時常專程前去焚香祭拜。
狗,對主人的忠貞情誼,對友人的懷念舉動,恐怕是人類都做不到的。
1969年,在大批城市知青上山下鄉(xiāng)期間,北京知青張同學(xué)等一行數(shù)人去了陜西插隊,住在某村村北一排簡陋的房子里。因為偏僻,村里又不通電,隊長說,養(yǎng)只小狗吧,晚上孩子們外出好做個伴兒。幾天后,隊長當(dāng)真送來一只毛茸茸的小狗娃。剛來時,瘦骨嶙峋的它,睜著兩只大眼睛看著知青們,孩子們很愛它,大家動手給它壘了一個不錯的窩,因一身黃毛,起名大黃。
知青們吃什么就喂它什么,在孩子們的呵護下,一年剛過,大黃就長成一個健壯的“大小伙子”了。不管晚上誰外出,都是大黃保駕。
到了1975年,大批知青返城了。當(dāng)時,孩子們返城,都是先坐馬車到15公里遠(yuǎn)的公社辦完手續(xù),然后乘汽車去火車站。不論哪一批人走,走幾個人,大黃都是跟在馬車后面跑到公社。只是孩子們歸心似箭,到公社后就忙著搬行李、辦手續(xù)、上汽車,誰也沒顧上再看一眼大黃。
等到張同學(xué)最后走了,大黃就呆呆地坐在汽車站,望著汽車遠(yuǎn)去的方向,等啊,等……
從第二天開始,天一亮,大黃就爬出狗窩直奔公社跑去,跑到公社附近那個汽車站,就開始兩眼望著汽車遠(yuǎn)去的方向,待上好一會兒才失望地返回。
就這樣,大黃每天一個來回30多公里,天天如此,一直堅持了3年多……
它一直住在原來的窩里,隊長幾次把它拉回自家,但只要不拴,它就跑回去。后來知青們當(dāng)年住的房子幾處房頂都倒塌了,大黃卻仍舊守在那里,苦苦地等待著小主人們的返回。
兩年后的一個冬天,大黃老得不行了,它實在跑不動了,連水也喝不進(jìn)了,但每天還朝著公社的方向凄涼地望著,望著……
幾天后,大黃終于死在窩里,隊長把它拉出準(zhǔn)備埋在后坡。突然,老隊長驚奇地發(fā)現(xiàn),大黃身下竟壓著3封張同學(xué)前年寫給隊里的信,是要求隊里給他補辦一些手續(xù)的。為這三封丟失的信,隊長還跟婆姨發(fā)過幾次好大的火,怨她沒收好,原來竟是被大黃偷偷地銜走了。
20世紀(jì)90年代,當(dāng)老隊長來京看病,住在張同學(xué)的家中,向他訴說了大黃的感人故事,張同學(xué)哭著說,等退休后一定再去陜西,好給大黃的墳上添一把土,為它終生的等待鞠一躬,為自己對朋友的負(fù)心深深道歉……
作家馮驥才在法國訪問時,曾有機會參觀了一座特殊的墓地。這座建在塞納河畔,叫作阿斯尼埃爾的狗的公墓,到處長滿花草樹木,一排排整齊的墓碑僅比人的小些,墳?zāi)乖煨兔烙^,式樣極少重復(fù),碑石上一一刻著狗的名字和生卒年月,有的還記載著墓中的狗生前不凡的業(yè)績。一座墓碑上說“墓主”一生中曾榮獲“7個冠軍”。另一塊墓碑上刻著:“這只狗曾救活了40個人,但它卻被第41個人殺死了?!?/p>
許多碑文甚是感人:
“自從你離開我,我沒有一天眼睛里沒有淚水?!?/p>
“你曾經(jīng)把我從孤獨中救了出來,現(xiàn)在我怎樣救你?”
“咱們的家依然有你的位置,盡管你自己躺在這里。”
“想到我曾經(jīng)打過你,我更加痛苦!”
……
許多墳?zāi)古赃€塑造了各類精美的雕像,每個墓碑前的大理石臺上,還放著各式各樣的陶瓷制成的小狗、小貓、小車、小娃娃、小枕頭等,這都是狗主人來掃墓時擺上去的。
那天,當(dāng)作家夫婦剛剛走進(jìn)阿斯尼埃爾時,正碰見一位胖胖的老年婦女由一個男孩陪同從里面走出,這一老一少的鼻子都通紅,顯然他們是剛為愛犬掃完墓后,還處在十分悲痛之中……
近百年來,不知多少有關(guān)狗的故事被中外作家、藝術(shù)家寫入書中、搬上銀幕,感動著成千上萬善良的人。
1946年,13歲的我,和家人一起在上海滬光影院觀看一部叫作《義犬尋主》的美國彩色影片(那也是我第一次觀看美國影片),當(dāng)看到那條名叫萊茜的義犬,從遙遠(yuǎn)的一個小島上逃出,歷盡千辛萬苦,遍體鱗傷,一步4個血腳印地去尋找它從前的窮主人時,全場一片抽泣聲,當(dāng)年5歲的祥麟小侄竟感動得放聲大哭起來……
我深深感到,任何一條狗的品格,都比某些人高尚。在文革中,有賣友求榮的“朋友”;有踩著朋友的肩膀“往上爬”的“朋友”;有背信棄義,為了自己飛黃騰達(dá),將朋友置于死地的“朋友”。而在狗中,卻沒有一條是那樣卑鄙的敗類。
所以,我便覺得,一個人如果真能結(jié)識到一個或幾個像狗那樣忠誠的“朋友”的話,那他真是再幸運不過了。
(編輯·宋冰華)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