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校稿時,我就接觸到了鈦藝老師的這篇《火花Hibana》。我喜歡這種克制的表達風格,以及感情被壓制在短短一兩句話中迸發(fā)出來的力量感。讀罷,我產(chǎn)生了和別的編輯一樣的好奇心:為什么要選擇這樣一個背景?要選擇一個普通的日本家庭來寫這樣一個故事?作者本人又有怎樣的故事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開始了這篇訪談,一同走過這個關于作者本人、愛以及自我的故事。
G:鈦藝老師你好,其實,每次采訪之前,我都會去了解作者的背景(由于作者大都比較神秘,資料其實比較有限)。于是我發(fā)掘了鈦藝老師的豆瓣主頁,驚奇地發(fā)現(xiàn)我們興趣重合度非常高誒~我發(fā)現(xiàn)你看過的動畫我基本都看過!
鈦藝:棒!看來都是二次元的住民!
G:噗23333找到組織了,投來來自神秘組織的激動凝視!
鈦藝:拍桌!其實本圈不少ACG界男子混跡,比如那個誰誰誰,還有那個誰誰誰,啊~這些不會被收錄到專訪里吧23333
G:原來如此,我果然還是太年輕了……咳咳咳,我們還是很正經(jīng)的。(正經(jīng)臉)
鈦藝:噗,好的好的~
G:看來ACG界深厚的背景有利于開展對《火花Hibana》一文的討論。其實我第一次做二校就接到了你這篇《火花Hibana》,印象特別深刻。
鈦藝:哦哦?慢熱得不行,對吧?
G:我很喜歡這種風格誒,感情很克制,讓我回憶起好幾年前看東日本大地震NHK訪談,其中有個60多歲的老奶奶在地震中失去了自己的母親,母親80多歲高齡,記者采訪的時候,她就說了一句話‘她(母親)去工作了,每天都這樣,但(這次)被洪水卷走了’。明明是非常悲傷的事情,但壓制住了,就是那種非?!拔锇Б佟钡那榫w吧。
而我看到《火花Hibana》的也有這種感受:努力克制情緒。當時稿子下面被編輯寫了一句話:‘問問作者為什么要用一個普通日本家庭的故事作為寫作背景?’這個問題我也想知道……
鈦藝:我想想……因為一直喜歡日本動漫的緣故,從小就很喜歡看。高中時看了《EVA》對我影響很大。尤其是看到老劇場版,那種刺骨的絕望感讓人回味無窮。上了大學之后,我開始看村上春樹,當時沒有什么很深的觸動,純粹是為了看而看。
但是工作以后,村上的作品對我的影響越來越大,他的很多作品令我感到共鳴,所以我開始翻來覆去地看他的作品。那時候我也開始嘗試寫點兒什么。因為我是鋼鐵行業(yè)從業(yè)者,半夜值班時空蕩蕩的軋鋼車間基本上看不到什么人,這種微妙的孤獨感成了我去嘗試的契機。于是我非常緩慢地以村上的筆觸去寫東西。
這里還要說到《銀之匙》①,我在寫《火花Hiba-na》的時候也參考了《銀之匙》。
G:贊美《銀之匙》,牛姨是少有的非常有力量感的漫畫家,充滿了生生不息的活力。
鈦藝:因為小松寮的那段寫出來各種不真實,所以我又翻了一遍《挪威的森林》里面阿美寮的部分,同時看了一遍《銀之匙》,做完這些工作之后再刪掉重寫的。
G:牛姨本人就在北海道當農(nóng)民,筆下畫的養(yǎng)牛的生活也十分真實。
鈦藝:對,《銀之匙》也反映了這份真實。即當農(nóng)民已經(jīng)和田園牧歌沒有什么關系了,而是成本極高、風險極大的職業(yè),這份真實的現(xiàn)狀讓銀之匙充滿了真實的力量和真實的感動。
G:所以小松寮這一段從這里得到很多真實有力的參考嗎?
鈦藝:小松寮的這段融合了現(xiàn)在日本現(xiàn)存的自閉癥治療機構(gòu)、《挪威的森林里》的阿美寮和《銀之匙》。
G:那么寫這篇之前也詳細去了解了自閉癥治療的相關資料嗎?
鈦藝:嗯嗯對,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處于我長期出差階段,這一年半的時間里我至少查了半年的資料。(說著亮出了人工智能、自閉癥相關、ABA療法、日本小學等多個文件夾整整一屏幕資料)
G:給大佬遞茶!難怪那篇文章細節(jié)非常翔實,非常有日常生活感,一開始我還以為是某海外華僑寫的。順便我想問一句,選擇日本是因為它現(xiàn)在是治療自閉癥最先進的國家嗎?
鈦藝:不好下這種判斷?,F(xiàn)在日本和歐美都是比較重視自閉癥治療的,在沒有翔實的數(shù)據(jù)前很難說誰是最先進的。至于我寫日本,主要是我一直喜歡日本動漫和日系作家的作品,所以在寫作時一般都會優(yōu)先考慮以日本為背景進行創(chuàng)作。
G:怎么想到寫這個題材的?
鈦藝:之前查資料的時候看到了自閉癥的情況,后來又看過《地球上的星星》②,于是很想好好寫一篇相關的作品出來。由于我是程序員,對于人工智能的問題也很感興趣,這兩者之間微妙的聯(lián)系令我著迷。
然而這里牽扯到一個問題,就是自閉癥的可治愈性。自閉癥很難被治愈,所以本文的結(jié)局不容易發(fā)生,雖然網(wǎng)上的確能找到部分被治愈的例子,但現(xiàn)在自閉癥的治療前景仍不明朗?!兜厍蛏系男切恰窙]有直接去描寫自閉癥的治療,而是認為應該發(fā)掘自閉癥患兒的其他能力。不過有很多患兒,的確很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日本的櫸之鄉(xiāng)就是基于這種真實普遍的現(xiàn)狀創(chuàng)辦的。某種意義上,這才是最具有參考意義的現(xiàn)實情況。
G:然而《地球上的星星》最終結(jié)局是治愈了。
鈦藝:是的,實際上他給出的方案是和解。這個作品很好看,但結(jié)局在一定程度上是背離了現(xiàn)狀的。我作品的結(jié)尾是成功的治愈,在一定程度上也背離了現(xiàn)狀,所以讀者在讀完本文后請知悉我想傳達的現(xiàn)狀和文章表達的理想狀態(tài)之間的距離~
G:作為程序員覺得人工智能會給暫時不能解決的問題帶來轉(zhuǎn)機嗎?
鈦藝:這點也很難講。這篇文章里的人工智能并不是萬能藥,而是一種輔助工具。這種輔助工具的功能我也做了克制性的表達。也因為它們不是萬能藥,所以它的成長才能和小護的成長發(fā)生了某種聯(lián)結(jié)。
G:“共同成長”的意味。
鈦藝:類似于傳承式的成長。父母、老師、胡桃夾子機器人帶領小護成長。小護和同學們帶領自己創(chuàng)造的人工智能成長。
G:接過了接力棒啊。
鈦藝:對。
G:我喜歡這篇的點在于心理描寫很少。很多道理和情感,不用作者說出來,讓人物的肢體語言和片段式的文字信息表達出來。最后小護說了一句“謝謝”就到此為止。他在感謝什么呢?
鈦藝:這是我一貫的風格。他在感謝帶領他在傳承路上走下去的人。也和前文老師教他說“ありがとう”①的劇情對應。這是我在寫文之初就想實現(xiàn)的事情。這篇文章大體的提綱在腦海里有了,然后一直試圖實現(xiàn)。但因為出差忙,以及資料在不斷查找和整理,一直不太順。
G:關于《火花Hibana》這個名字,包括機器人的起名,也有來源梗嗎?
鈦藝:來自又吉直樹的《火花》。是Netflix出品的一部日劇,是講日式相聲(漫才)從業(yè)者的故事的,這部劇老師和徒弟都很“作”,但是我覺得也都很真實。
G:這個來源和小說本身有什么關聯(lián)呢?
鈦藝:這篇作品的名字來源受到《火花》這個日劇的啟發(fā),但實際上象征了與日劇無關的一些意向。比如說人類對待新事物從茫然無知到理解的那個瞬間,比如小小的人生在小小的愛的包圍下所迸發(fā)出的美。這部日劇講了人間不值得,而我的小說則去寫傳承的堅持。所以日劇《火花》雖然啟發(fā)了我,但實際上這篇小說和這個日劇是截然不同的東西了。
G:你是村上春樹的“腦殘粉”,講講他對你最深刻的影響吧~
鈦藝:村上春樹一直喜歡去描寫人性之惡,以及和人性之惡的對抗。這是我能與之共鳴的原因之一。他清冷的筆法也是我學習的對象。
我最喜歡的一段話,出自村上春樹的《國境以南,太陽以西》:“一碼事,這個世界和那個是一碼事。下雨花開,不下枯死。蟲被蜥蜴吃,蜥蜴被鳥吃,但都要死去。死后變成干巴巴的空殼。這一代死了,下一代取而代之,鐵的定律?;罘至挚偪?,死法種種樣樣,都沒什么大不了的。剩下來的唯獨沙漠,真正活著的只有沙漠?!鄙畹谋举|(zhì)是一種清冷的存在,這很合我的胃口。
G:跟在鋼鐵企業(yè)工作有關嗎(笑)——清冷巨大的機械和渺小的人產(chǎn)生的強烈反差對比,突然想起了《鐵西區(qū)》②。
鈦藝:有些關系,但也不全是。是這樣,我天生就是個悲觀主義者,深陷入米蘭·昆德拉所描述的刻奇(或者說是媚俗)中無法自拔。在我眼里,大部分工作都會逼迫個體不得不磨損自身,而且大部分磨損毫無用處可言。
G:那下次可以寫一個社畜相關了。(笑)
鈦藝:我一直不太寫磨損~因為我不太想較勁。生活本身沒有多少樂趣可言,想寫點兒治愈性的文章出來~個人的一點兒想法。
G:就是所謂的“日常系”①?
鈦藝:嗯,有點兒。我從來不寫世界,我只喜歡寫普通生活中的個體,大概因為我只是個普通人,所以寫起來順手。而且這樣的普通人可以引起經(jīng)歷過類似生活的人的共鳴。即使我的主角們都是日本人,中國人讀起來也依舊能感覺到足夠的共鳴。
G:想必這份感受已經(jīng)傳達出去了——唯因虛夢,尤需真活②。
鈦藝:是的。真實是很寶貴的東西,再美的夢都要醒來。
①泛指當下一個動畫類別,以日常生活以及搞笑為主,通常篇幅較短。
②來自芥川龍之介《黃粱夢》。
后記:
真實是非常寶貴的東西,這是我這次采訪的體驗。
每一個作者都有不同的性情,懷抱著不同的理由投身科幻這條星河,所謂參差多樣乃是幸福本源,而真實是非常寶貴的東西,是打動人心的基石。
這個世界上悲觀主義者不在少數(shù),很多事情都是徒勞的——西伯利亞冰原上放逐的囚犯修起來的一座座逆天的城市彰顯了人類的不屈不撓;然而人撤去后它們就被冰雪吹得一點兒痕跡都不留下了?;蛘哒f,人生就是西西福斯式的攀登,每天都要撿起昨天滾回原地的石頭。
和鈦藝老師還談到了選擇科幻寫作的原因——“因為包容,任誰都能在科幻的星河下找到一席容身之處”,我想這就是真摯動人之處:感受了應該感受的包容與愛,也承受了必須承受的苦澀。
大家來到這條星河,能夠不虛此行就好了。
①日本文學的獨有概念之一,接近于中文里的“觸景生情”。
①《銀之匙》是漫畫家荒川宏代表作之一,因為荒川的自畫像是一只牛,又被稱為“牛姨”,下文同。
②《地球上的星星》是印度導演、演員阿米爾汗的一部關于自閉癥兒童的電影。
①日語:“謝謝”。
②王兵導演紀錄片,記錄了遼寧沈陽鐵西區(qū)工人和街坊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