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學科具有基礎性和實用性,學好語文需要時間的積累。語文教師在工作中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質(zhì),努力向課堂教學要成效。教師要從研讀文本、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學習成效;核心素養(yǎng);語文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04-0053-01
語文學科一直被認為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是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常常會有這樣的困惑:語文課上教師認真教了,學生也認真學了,但教學成效卻不如物理、化學等理科那么顯著,這也讓部分語文教師和學生感到迷茫。其實,語文學科的重要特點之一就在于它的基礎性和實用性,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并應用到學習和生活中去,這絕不是短時間內(nèi)就能看到明顯成效的,它需要時間的積累和生活實踐的積累。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認真學習語文,逐步提高語文水平,同時也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愛上語文,學好語文,不斷提高聽說讀寫能力。本文就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果的策略進行研究。
一、教師要注重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組織者和主導者,無論如何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習過程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的指導如果非常得當,就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學生在學習中就會輕松快樂,興趣濃厚,并有所收獲??梢?,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對學生有重要意義,教師必須注重自身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與時俱進,不斷補充新知識、新理念,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獲得學生的信任。教學實踐證明,科學的教學指導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為學生搭建自由思考的平臺,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中。
二、努力向語文課堂教學要成效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應該能讓學生獲得知識上和能力上的雙重收獲。一堂有成效的語文課取決于教師充足的課前準備,教師要找到該課內(nèi)容的重點和學生的興趣點,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能力,讓語文教學真正體現(xiàn)實效性。具體在教學實踐中可采用如下方法。
1.課前認真充分地研讀文本
如何把一篇課文的教學做到最好,課前對課文的充分挖掘非常重要。對于每篇文章,每個教師都有不同的教學角度和方法,關鍵是要發(fā)揮教師自身的特長,深入挖掘文本內(nèi)涵,并生動地呈現(xiàn)給學生?!皩④姴淮驘o準備之仗”,教師必須仔細研讀教材,深入鉆研文本,找到關鍵點,仔細思考如何打造一節(jié)高品質(zhì)的語文課,努力做到在課堂上生動演繹。要想達到這樣的目的,充分的課前準備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查找課文有關背景資料、相關知識,做好延伸拓展的內(nèi)容準備,以及課上環(huán)節(jié)的安排等。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币虼?,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置問題,努力讓學生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一個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感到學習的快樂,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熱情,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例如筆者在北京理工大學附中和該校教師開展同課異構教學活動時,講了季羨林大師的《幽徑悲劇》,受到專家的一致好評。筆者用課件給學生展示了北大校園的美景,還有那個被毀的枯藤蘿,強烈的對比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一個特定的問題情境之中,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常用方法可以在教學中根據(jù)不同課文來不斷摸索實踐,例如聯(lián)系生活、課上小游戲、借助多媒體手段、借助童話故事等。至于哪種方法的實際效果好,教師要結合課文具體情況和學情進行判斷。
3.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愛因斯坦曾經(jīng)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痹诤霌P創(chuàng)新精神的今天,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尤其重要。美國學者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這樣會使教學效果更理想。所以,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以利于學生更好地探究學習。例如,教師要營造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通過語言、眼神、動作等來鼓勵學生,相信他們能夠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甚至解決問題。教師還可以靈活運用教學手段,讓學生提出問題。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比較,組織小組討論匯報等,都能幫助學生思考并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還應該注重鼓勵學生之間的討論和自主探究,然后嘗試解決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動手、動腦,交流合作,獨立思考。
三、結束語
總之,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努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深入研讀文本,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問題意識,科學指導語文學習,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愛上語文,學好語文。
參考文獻:
[1]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中學語文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