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 著
長鏈非編碼RNA LINC00308在前列腺癌中的表達及意義
王孝錦,萬佳慧,徐湛翔等(1)(1)
miR-411-5p在胃癌中的表達及其生物學功能
吳克盛,符清勝,趙 軍等(1)(4)
轉鐵蛋白-金納米簇熒光分子探針小鼠體內急性毒性研究
李建偉,王 芳,蔡芳震等(1)(9)
原代人臍帶血來源間充質干細胞生物學特性的鑒定
楊旭芳,王 華,楊云芳等(1)(13)
不同日齡雛鴨建立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比較研究
施 偉,張亞琦,宋 偉等(1)(16)
不同部位結腸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的對比分析研究
鄧加強,周琿堃,錢奇鋒等(1)(20)
匹多莫德輔助治療小兒反復性呼吸道感染療效的Meta分析
王朝亞(1)(23)
磷酸奧司他韋制劑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
王娜娜,韓 芳(1)(27)
雌激素通過抑制Caveolin-1表達促進宮頸癌細胞生長
商 宇,馬 微,張鵬霞等(1)(32)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CRP、Hcy及IL-6水平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邱紹容,馬江濤,陳衛(wèi)布(1)(35)
妊娠糖尿病孕婦糖化血紅蛋白與新生兒血糖水平的相關性研究
黃慶桃(1)(38)
黃連解毒鼻用溫敏凝膠的熱力學和流變學性質研究
謝偉容,陳素慧,蔡藝敏(1)(41)
超聲引導下標準通道經(jīng)皮腎鏡治療上尿路結石療效分析和結石殘留因素分析
吳志毅,賴放穎,梁卓寅等(1)(45)
一種簡便的自制組織微陣列方法——以宮頸癌為例
徐曼莉,馬忠宇,陳廣玲等(1)(49)
分娩后婦女盆底功能損傷調查及影響盆底功能的產(chǎn)科因素分析
吳梓瑛(1)(52)
MSCs-CM對人增生性瘢痕成纖維細胞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
崔曉麗,孫治國,趙勝超等(2)(1)
TUSC3在乳腺癌中的表達及對乳腺癌細胞增殖能力的影響
劉佳奇,王曉雪,魏倩囡等(2)(6)
Linc-OIP5調控乳腺癌細胞的增殖和侵襲
朱 青,楊 月,王紅艷等(2)(10)
CENPC、CENPT在乳腺癌中的表達及意義
王曉雪,劉佳奇,趙若晗等(2)(13)
小干擾RNA沉默PHF19基因表達后對宮頸癌細胞生物學行為的影響
陳夢茜,金在順,徐春艷等(2)(16)
腦原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對主動飲酒大鼠戒斷后再飲酒量的影響
張麗麗,李鑫鑫,王 娜等(2)(22)
Rab25、Claudin-5和Claudin-7在結直腸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劉 芳,王志強(2)(25)
7,8-二羥基黃酮對間歇性主動飲酒模型大鼠飲酒量的影響
李鑫鑫,張麗麗,王 娜等(2)(30)
前列腺癌差異性下調lncRNA的數(shù)據(jù)挖掘及表達分析
萬佳慧,王孝錦,王秀麗等(2)(33)
GNB3C825T基因多態(tài)性與氨氯地平治療老年高血壓療效的相關性
高 莉,梁 冰(2)(37)
二陳丸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血清瘦素、脂聯(lián)素、白細胞介素-10及胰島素抵抗的影響
操電群,劉 毅(2)(42)
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與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伴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相關性
朱昌苗,劉品杭,劉小麗等(2)(45)
血清降鈣素原監(jiān)測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抗感染治療中的價值
劉曉燕(2)(49)
高壓氧治療對大腦中動脈狹窄患者側支循環(huán)及預后的影響
邱日漢,梁惠玲,黃秋皓(2)(53)
不同狀態(tài)下rTMS對腦卒中遲緩性癱瘓恢復期患者脛前肌和腓腸肌表面肌電的影響
楊麗紅,王和強,賴新波等(2)(57)
25G細針復合小劑量羅哌卡因腰麻在肛周疾病手術中的應用效果
朱玉梅(2)(60)
18F-FDG PET/CT對nm23表達的非小細胞肺癌分期和放療計劃的影響
夏露花,崇 樂,王新華等(2)(64)
硝普鈉聯(lián)合腎上腺素冠脈內注射治療急診PCl冠脈慢血流療效
李紹華,陳麗丹,陳德俊等(2)(67)
不同血糖控制情況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維生素D及血脂水平
林青青,曾白華(2)(70)
氧糖剝奪上調活性氧介導SH-SY5Y細胞Parthanatos死亡
郭文旭,張忠敏,關亞新(3)(1)
HO-1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肺組織內的表達變化
黃衛(wèi)巍,陳 陽(3)(5)
脛骨平臺骨折手術的相關血管神經(jīng)解剖研究
盧興浩,李文娟,朱學倉等(3)(9)
格列齊特聯(lián)用羥苯磺酸鈣對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大鼠PKC、VEGF、HIF-1α表達的影響
王閃閃,程賢琨,潘文強等(3)(11)
老年大鼠股動脈結扎加股動靜脈吻合與單純股動脈結扎的側支血管生長情況的差異性分析
李友余,方安寧(3)(15)
CD16在結核病患者中性粒細胞的表達及意義
趙云霞,王世杰,王 春等(3)(19)
電針刺激“焦氏運動區(qū)”對腦缺血大鼠NGF和VEGF表達的影響
雷 瀛,馬 英,張志遠等(3)(23)
酵母雙雜交技術篩選與STING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
劉晶瑩,李勝龍,宋 佳等(3)(26)
山綠茶醇提物對小鼠血糖水平雙向調節(jié)作用的研究
陳 晶,吳燕春,李 萍(3)(29)
腦室內脈絡叢乳頭狀瘤的MR分析及臨床意義
沈麗榮,徐志鋒,司建榮(3)(32)
關節(jié)鏡下保留殘端重建前交叉韌帶的臨床效果
劉春磊,王貴清,鄒 華等(3)(36)
髓內釘技術與微創(chuàng)鈦板技術治療脛骨骨折的Meta分析
劉 克,趙志巖,梁春雨(3)(40)
細胞視黃酸結合蛋白Ⅱ在乳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陸 進,張 磊,俞 鵬等(3)(48)
消化性潰瘍病人健康教育干預效果的Meta分析
梁亞靜,朱寧寧(3)(53)
伊伐布雷定治療老年射血分數(shù)降低性心衰及對血漿NT-proBNP的影響
方武洪(3)(59)
高強度聚焦超聲對喉癌術后感染患者P53、Cdc2蛋白表達及復發(fā)率的影響
那文江,王 茜(3)(62)
個體化營養(yǎng)干預聯(lián)合運動療法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
汪 霞(3)(66)
老年女性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治療方式及預后的臨床研究
劉慶偉(3)(70)
HPLC-ESI-MSn分析葡萄籽原花青素在人體尿液中的代謝產(chǎn)物
張 麗,任小垌,楊曉雨等(3)(74)
hBDNF轉基因神經(jīng)干細胞對腦外傷大鼠的神經(jīng)保護作用
徐忠燁,胡永珍,張立陽等(4)(1)
二氫楊梅素對乳腺癌模型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對小鼠肝、腎毒性的影響
張明亮,劉先富,陳 晨等(4)(6)
UC-MSCs腹腔移植對db-/db-小鼠血糖和體重的影響
李翰陽,張尚衡,王耀坤等(4)(9)
納美芬聯(lián)合醒腦靜治療急性酒精中毒的Meta分析
婁真帥,李 倩(4)(12)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療前后生存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朱仁英,趙玉梅,李 悅等(4)(20)
不同濃度高滲鹽水對顱腦損傷患者顱高壓的影響
葉嘉輝,丁燕晶(4)(23)
脛骨平臺骨折術后感染的病原學及危險因素分析
劉理博(4)(27)
血清sST2對慢性心力衰竭診斷及預后評估中的價值
王衛(wèi)云,曾傳林,郭 燕等(4)(30)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血中B族維生素的水平
楊棟梁(4)(33)
組織多普勒Tei指數(shù)評價慢性腎臟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臨床價值
伍明月,陳 輝,余 樂等(4)(36)
rhEPO聯(lián)合GMl對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神經(jīng)功能修復的影響
曾慶煌,曾仁和,連文昌等(4)(39)
不同運動耐力對高齡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
陳 嘯,張嘉瑋,笪月芳等(4)(43)
人參皂苷通過促進自噬改善地塞米松降低C2C12細胞葡萄糖攝取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陸勝利(5)(1)
不同氫氧化鋁佐劑劑型輔助卵清蛋白誘導小鼠變應性鼻炎的效果比較
王黎源,袁 圓,李 成等(5)(6)
組織蛋白酶B在TRAIL誘導胃腺癌SGC-7901細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涂龍霞,查道德,李蓓莉(5)(9)
壬基酚染毒對大鼠學習記憶能力及腦組織氧化損傷指標的影響
劉雨竹,叢 琳,岑思婷等(5)(12)
生姜對小鼠腸道菌群及局部免疫功能的調節(jié)作用
陶 俊,寇 碩,唐小云(5)(15)
近20年我國糖尿病認知功能障礙研究熱點、趨勢的可視化分析
李會娣,施 慧,王 靚等(5)(18)
愈風寧心輔助治療冠心病療效的系統(tǒng)分析
張本凱,汪和貴(5)(23)
心理干預對國內腦卒中后抑郁預防效果的Meta分析
唐玉婷,朱寧寧(5)(26)
探究尿激酶聯(lián)合序貫抗凝療法治療老年肺栓塞及其對生存質量的影響
林曉敏,涂智毅(5)(31)
迪澳結核分枝桿菌恒溫核酸檢測法、Xpert MTB/RIF檢測法與傳統(tǒng)固體羅氏培養(yǎng)法的比較分析
韓 珍,朱惠慧,范遠珍(5)(36)
敲減BMI1對HeLa細胞增殖、侵襲、遷移及凋亡的影響
郭 楠,王慶瑋,羅賢臣等(6)(1)
熒光定量PCR法檢測外周血LUNX mRNA表達與肺癌微轉移的關系
喻朝澤暄(6)(4)
PLAUR基因過表達對人結腸癌細胞株CD133+、CD44+細胞增殖的影響
宋國權,張迎澤,王 璇(6)(7)
線粒體核糖體蛋白L13在肺腺癌中的表達及意義
馬 娜,劉 芳(6)(10)
MRI彌散張量成像各項異性分數(shù)定量評估膠質瘤Ki-67標記指數(shù)的價值
丁治民,翟 建,陳基明等(6)(14)
超氧化物歧化酶檢測輔助診斷2型糖尿病腎病
張 帥,殷國泉,于春曉等(6)(18)
內側柱支撐重建結合鎖定鋼板內固定與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近端骨折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
左天香,王 迅,楊禮躍(6)(22)
circPVT1與lncGAS5在乳腺癌中的表達
張雯瓊,金春明,尹貴彬(6)(29)
異夏佛塔苷對人非小細胞肺癌A549細胞抗腫瘤的活性及其作用機制
梁 楓,于麗麗,汪榮斌等(6)(33)
血清堿性磷酸酶與急性腦梗死發(fā)生及其預后的相關性
韓曼云,梁 冰(6)(37)
不同Wagner分級糖尿病足患者創(chuàng)面病原菌分布特點
王紅梅,石 鋒,吳永新等(6)(40)
血液凈化對膿毒癥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及細胞因子的影響
鄭志忠,吳壽坤,伍榮樂等(6)(43)
經(jīng)驗交流
格列齊特聯(lián)合參芪降糖顆粒治療2型糖尿病
李海輝,陳華春,鄭于春等(1)(55)
不同通氣方案對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動脈血氣及呼吸力學指標的影響
岳朝東(1)(57)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對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影響
李 潔(1)(59)
固爾蘇聯(lián)合CPAP治療NRDS的療效分析
魏林娜(1)(61)
蘇黃止咳膠囊聯(lián)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
宋小雪(1)(64)
雙環(huán)形切口保乳手術與傳統(tǒng)保乳手術治療乳腺癌臨床對比觀察
徐 滔(1)(66)
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硫酸氫氯吡格雷對冠心病患者行PCI術后血清sCD40L、HMGB-1水平的影響
馬廣慈(1)(68)
生物反饋電刺激聯(lián)合等速肌力訓練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
來紅淼(1)(71)
沙利度胺聯(lián)合化療對胃癌患者血清MMP-9、VEGF水平的影響
邢愛民,張念波,劉英杰(1)(73)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lián)合子宮背帶式縫合術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剖宮產(chǎn)產(chǎn)后大出血中的應用
王紅梅(1)(75)
5S管理方法應用于眼科病房
岳 瑩(1)(77)
電針頭穴輔以康復訓練及平衡訓練儀治療小腦梗死患者平衡障礙
關亞新,張麗榮(1)(79)
信必可都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的影響
趙麗麗,姜愛英,尹 巍等(1)(81)
ACEI類藥物對心力衰竭早期干預的臨床研究
曾傳林,姚黎軍,劉倫翠等(1)(83)
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自體動靜脈內瘺成熟度評估中的價值
李 敏,龍虹達,鄭建珽等(1)(86)
膝內側單切口雙鋼板加壓內固定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療效觀察
張向東(1)(89)
1例依達拉奉導致的急性藥物性肝損傷的病例分析
王釗紅(1)(91)
髕骨針纜系統(tǒng)內固定結合3D打印治療髕骨骨折
邵 晨,牛國旗,朱勛兵等(2)(73)
丹參川芎嗪注射液用于急性胰腺炎的非手術治療
王 璇,林煥雄,陳健珊(2)(75)
丁苯酞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hs-CRP 及神經(jīng)炎癥變化
蔣福生,陳勇軍,張 平(2)(77)
盆底肌肉康復訓練聯(lián)合盆底重建術治療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王志華,陳麗清,郭 艷(2)(79)
替格瑞洛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及MACE發(fā)生率的影響
楊春華(2)(81)
小硬腦膜窗口在大量基底節(jié)區(qū)腦出血去骨瓣減壓血腫清除手術中的應用
任振強,關 毅,史永濤等(2)(83)
小劑量右美托咪定對ICU機械通氣患者鎮(zhèn)靜效果和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鄒良亮,陳麗嫦(2)(85)
腹腔鏡腎癌根治術與開放性腎癌根治術治療局限性腎癌的對比
解軍委(2)(88)
微創(chuàng)鎖定接骨板與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肱骨近端骨折對比
袁柳松(2)(90)
經(jīng)皮椎間孔鏡與小開窗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對比分析
李磊本,張昌盛,張福華(2)(92)
人工關節(jié)置換與PFNA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對比
王子星(2)(94)
喉罩與氣管插管在腹腔鏡手術麻醉中的應用
李 航(2)(96)
超聲引導下超微通道經(jīng)皮腎鏡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
趙志祥,吳海渤,何 峰等(2)(98)
檢測腦脊液GnRH和β-EP對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臨床價值
彭 華,唐曉平,孫浩耕等(2)(100)
據(jù)時間點按壓子宮預防剖宮產(chǎn)產(chǎn)后出血的臨床觀察
潘志婷,鄧衛(wèi)紅,王莉莉等(2)(102)
超聲診斷單純性羊水過多在評價胎兒畸形以及預后中的價值
王 欣(2)(104)
大便自動拍照系統(tǒng)在預測極低出生體重兒膽汁淤積中的價值
李惠玲,何少玲,彭海波等(2)(106)
刮痧聯(lián)合中藥擦浴治療小兒外感發(fā)熱退熱效果
陳秋風,彭印文,彭愛平(2)(109)
多層螺旋CT小腸造影在小腸間質瘤診斷中的應用
陳義磊,盧 虹,楊 波等(2)(111)
25羥維生素D缺乏與H型高血壓病相關性
周曉莉,鄭 玥,鞠紅艷(3)(79)
“王”形鼻中隔成形術在老年慢性鼻竇炎伴鼻中隔高位偏曲中的應用
李 慧,劉詩嫻,張俊杰等(3)(81)
經(jīng)腹部淺表超聲在急性闌尾炎臨床診斷中的價值
夏 磊(3)(85)
疏血通注射液對大鼠腦脊液潛在生物標志物的影響
倪開嶺,王景欣,趙玉佳等(3)(88)
馬來酸桂哌齊特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
王伊紅,付 微(3)(90)
左西孟旦與米力農治療頑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腎功能不全的臨床療效對比
陳 旭,劉子由(3)(92)
3D腹腔鏡在婦科腫瘤手術中的應用
劉高焰,周春婭,朱會蓉等(3)(94)
鼓膜切開置管聯(lián)合藥物灌注治療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
戴如立,鄧華瑞,駱映峰(3)(96)
高劑量枸櫞酸咖啡因治療早產(chǎn)兒呼吸暫停
秦盼盼(3)(98)
祛濕化痰方聯(lián)合復方二氯醋酸二異丙胺片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
朱守志(3)(101)
不同灌注方式對上尿路結石患者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術后感染的影響
李 卓,肖展聰,張康妹等(3)(104)
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對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CT、CRP、PA、TRE水平及血乳酸清除率的影響
夏延貞,商雄躍(3)(106)
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序貫通氣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撤機成功率的影響
陳建江(3)(109)
兩種根管治療術對牙體牙髓病的臨床療效
李瑞華,王 春,劉宏升等(3)(111)
比較分析經(jīng)剖宮產(chǎn)術與順產(chǎn)產(chǎn)婦子宮復舊
彭小鳳(3)(113)
藍岑口服液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陳威威,裴艷瑩(3)(115)
128層螺旋CT小腸造影對小腸疾病的鑒別診斷價值
邵建文,李曉華(3)(118)
基于五行理論的情志療法對I型胃神經(jīng)內分泌腫瘤女性患者的療效
那文江,魏 雪(3)(120)
子宮動脈與胎盤血流參數(shù)預測妊娠高血壓的臨床價值
伍嘉琳,李玉華,黎巧兒等(4)(45)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細菌性肝膿腫中的應用價值
王亞萍,葛 暉,程 將(4)(48)
TLIF與PLIF治療退變性腰椎滑脫癥
菅炎鵬,徐松山,李 濤等(4)(51)
安絡化纖丸聯(lián)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
劉 瑜,張 靜(4)(54)
普羅布考聯(lián)合瑞舒伐他汀治療腦梗死合并糖尿病
王伊紅(4)(56)
去甲腎上腺素聯(lián)合多巴酚丁胺治療膿毒性休克
鐘景興,許春燕(4)(59)
內鏡下聚桂醇聯(lián)合組織膠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
解春靜,劉秋梅,宋彬彬等(4)(62)
葉酸對不同MTHFR 基因型合并H型高血壓腦梗死的療效
劉涓涓,李才明,羅秋云等(4)(65)
普瑞巴林聯(lián)合曲馬多治療頑固性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
田映青,洪懷章,楊遠超(4)(68)
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聯(lián)合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復雜性上尿路結石
楊麗芬(4)(70)
硬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
柳茂成,彭勝林,杜勇強(4)(72)
鴉膽子油乳聯(lián)合替莫唑胺對膠質瘤患者生存情況影響
楊利輝,宋紀寧,張建剛等(4)(74)
克林霉素與曲安奈德鼻噴霧劑聯(lián)合鼻內鏡手術治療鼻竇炎伴息肉
呂 靜(4)(76)
雷珠單抗不同給藥時機對增生型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玻璃體切割手術效果的影響
蔣勝群(4)(78)
含破骨細胞樣巨細胞的胰腺未分化癌1例
邵建中,張興芳,陳 彬等(4)(81)
急性腎動脈栓塞1例報告及文獻復習
燕 慧,梁 冰,酈憶文(4)(83)
結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癥誤診腺癌2例并文獻復習
李麗娟,李淑蓮,王景波等(4)(85)
目標導向的凝血管理在產(chǎn)后出血中的應用1例
張 鵬,江連祥,戴澤平(4)(88)
20例應用ECMO治療的危重癥患者的安全管理
孫瑞祥,方 可,江海嬌(5)(3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腎臟早期損害的觀察
鄧智健(5)(44)
康復訓練聯(lián)合股神經(jīng)阻滯在膝關節(jié)前交叉韌帶損傷術后的應用
吳春霞,吳典捷,龍玉蘭(5)(47)
經(jīng)皮腎鏡超聲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
李 周(5)(49)
艾條灸促進腹腔鏡闌尾炎手術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
周雪瓊,江金萍,梁海文(5)(51)
消積顆粒聯(lián)合補佳樂、醋酸甲羥孕酮治療宮腔粘連
黎雪玲,周小玲,周海寧(5)(54)
麝香保心丸聯(lián)合比索洛爾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
劉艷芳(5)(57)
尺神經(jīng)原位松解術與尺神經(jīng)松解皮下前置術治療肘管綜合征的療效對比
黃遠清(5)(59)
AnuA、抗ds-DNA抗體、抗Sm抗體聯(lián)合檢測診斷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價值
馮明揚(5)(61)
集束化干預模式對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睡眠質量和負性情緒的影響
高志敏(5)(63)
影響呼吸心跳驟?;颊咝姆螐吞K成功的因素及應對對策
邱惠中(5)(65)
早期顯微手術夾閉瘤頸治療腦動脈瘤破裂出血
王偉杰,王曉東,方大釗等(5)(67)
CTU、IVU在診斷雙腎盂輸尿管畸形中的臨床價值比較
王宇峰,陳立春(5)(70)
家庭醫(yī)生式服務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馮煥珍,區(qū)曉芬,區(qū)曉珊(5)(73)
微創(chuàng)閉合復位彈性髓內釘內固定治療兒童股骨粗隆下骨折
柏 彬,張楊西貝(5)(76)
個體化健康教育模式對改善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行為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鄧智健(6)(46)
針灸推拿輔助治療慢性腰背痛患者
潘道友,錢伶敏,王小琴(6)(48)
姿勢控制聯(lián)合等速肌力訓練對糾正腦卒中患者膝過伸的療效
鐘文祥,李小燕(6)(51)
改良踝關節(jié)后外側入路聯(lián)合內側復位固定治療三踝骨折
陳泳鑫,萬文國,吳福棠(6)(53)
強化二級預防管理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藥物依從性及預后的影響
李杰文,朱常勤,范國鋒(6)(55)
益氣活血祛瘀通絡法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及對患者心功能和血漿BNP水平的影響
鮑火庚,彭 倩(6)(57)
口腔根管治療的臨床質量分析
李 瑜(6)(60)
CO2激光手術和顯微鏡器械手術治療聲帶息肉的療效對比
王紅海(6)(63)
后路通道下椎管減壓聯(lián)合經(jīng)皮椎弓根螺釘固定治療伴神經(jīng)損傷的胸腰椎骨折
熊 森(6)(65)
丹參酮ⅡA磺酸鈉聯(lián)合rt-PA靜脈溶栓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及血清VEGF水平的影響
高石磊(6)(67)
呼吸康復訓練指導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的療效
黃加文,鄒建華,張曉靜等(6)(69)
合并心電圖碎裂QRS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預后比較
王江峰 (6)(71)
利福布丁聯(lián)合莫西沙星治療復治涂陽肺結核的效果
鄭梓坤,謝舒穎,陳為鎧等(6)(73)
產(chǎn)后抑郁癥與不同分娩方式的相關性研究
代雪梅(6)(75)
卡維地洛聯(lián)合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老年風濕性心臟病心力衰竭
劉艷芳(6)(77)
游離腓動脈穿支皮瓣修復手足部皮膚軟組織缺損
黃遠清(6)(79)
糖尿病足潰瘍的臨床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
楊紅玉(6)(81)
短篇報道
右冠狀動脈右室瘺合并巨大右冠狀動脈瘤、肺動脈瓣狹窄1例
孫定策,孫仕斌,譚 雷等(3)(123)
以未明熱為表現(xiàn)的結核病11例診斷體會
彭崇兵(3)(125)
利用復合VSD技術減張治療巨大腹壁切口疝1例
曾 超,黃 鶴,王俊峰等(5)(80)
馬凡綜合征孕婦合并主動脈夾層1例
宋 羿,張大發(fā),周 偉(5)(82)
Babinski-Nageotte綜合征1例
趙悅辛,王本玄,尹昌浩(6)(83)
1例疑似CLIPPERS綜合征的臨床分析
賀夢菲,孫文強,尹昌浩等(6)(85)
綜述、調查與個案
肺癌的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進展
牛玲玲,金藝鳳(1)(93)
菱形體蛋白的研究進展
萬佳慧,王孝錦,姜世君等(1)(98)
竹葉中黃酮類化合物的研究進展
韓衛(wèi)麗,張 永(1)(102)
射血分數(shù)中間值心力衰竭的研究進展
岳寶霞,王衛(wèi)云,田 惠等(1)(104)
噻托溴銨/奧達特羅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進展
別福鑫,魏 盈,呂玉鳳等(1)(107)
心臟康復的現(xiàn)狀
安立敏(1)(110)
體外沖擊波治療跟痛癥的研究進展
趙勝超,李 衛(wèi),吳 博等(1)(113)
軀體癥狀障礙相關研究進展
宋新然,楊衛(wèi)邊,孫 丹等(1)(117)
社區(qū)意識研究進展
汪 玲,尹 皓,劉成祥等(1)(120)
美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對我國留守兒童心理服務的啟示
孫 婷,唐啟壽,張武麗(1)(124)
癌癥患者正念與生活質量的關系:心理彈性的中介作用
赫英娟,王冬梅,馬子媛(1)(127)
藥學服務對支氣管哮喘患兒知識知曉、用藥依從性的影響
曾旭鈞,藍雪容,李橋輝(1)(130)
某省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學員滿意度與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研究
趙 靜,楊慶宇,萬 娟(1)(132)
胃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研究及治療進展
柳 娟,杜 凌(2)(114)
基于M-SHEL模型的住院老人安全用藥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葉 紅,錢 榮,張 華(2)(117)
白癜風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
孫一峰,馬志紅(2)(120)
飲酒與糖尿病及其心血管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
孫亮亮,謝 虹,張艷芳等(2)(123)
自噬在視網(wǎng)膜光損傷中的研究進展
黃 潔,俞 洋(2)(127)
早期鎮(zhèn)痛治療應用于急腹癥患者的診治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
曹 陽,邵纏嬋,林學武(2)(131)
醫(yī)學院學生睡眠質量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
胡欣宇,關紅軍,魯俊華(2)(135)
三級甲等醫(yī)院護理組織信任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武 鵬,段艷芹,張 梅等(2)(138)
懸吊式免氣腹單孔腹腔鏡處理妊娠合并癥2例臨床報告并文獻復習
方川川,羅永紅,倪觀太等(2)(142)
隱源性機化性肺炎誤診為普通肺炎1例
楊義春(2)(145)
血栓彈力圖聯(lián)合血小板聚集率對PCI術后雙抗治療研究進展
李 銳(3)(127)
常規(guī)超聲聯(lián)合螢火蟲技術對痛風診斷的研究進展
鄭建珽,房 鑫,孫迎燕等(3)(129)
胃鏡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治療方法的研究進展
解春靜,劉秋梅,宋彬彬(3)(133)
氣質類型、家庭壓力對農業(yè)傷害水平的影響
王嘉淇,關寶生,張藝瀠等(3)(136)
健康賦權理論對住院肝硬化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
張先翠,沈海晨(3)(139)
臨床護士主觀幸福感與組織信任的關系
梁玉猛,劉晶晶,丁 啟(3)(143)
北京市西城區(qū)嬰幼兒屈光狀態(tài)分析
崔金玉(3)(146)
活性氧在牙周炎發(fā)生發(fā)展轉歸中的作用和意義綜述
王 芃,吳立鵬(4)(90)
醫(yī)用超聲在腕管綜合征評價中的應用進展
劉建廷,肖嘉懿,袁 琳等(4)(9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病因研究進展
劉來艷,劉少峰(4)(95)
肝纖維化治療的研究進展
黃 珍,王小花,劉海峰(4)(98)
尖銳濕疣的最新治療進展
邵雪杰,谷朝霞(4)(101)
胸腰椎骨折中PLC損傷的研究進展
胡霖霖,周 晶,向 橙等(4)(104)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DNA甲基化研究進展
丁 雪,劉 杰,王 博等(4)(107)
過渡性護理模式的研究進展
戴 安,左吉玲,敖 博等(4)(110)
高密度脂蛋白對動脈粥樣硬化的雙重作用及調控的研究進展
何 東,黃春艷(4)(115)
炎性細胞因子調節(jié)肺上皮鈉通道在ALI/ARDS發(fā)生發(fā)展中的研究進展
鄭俊雅,張 珍,李魯新等(4)(118)
癌癥患者心理社會適應水平研究進展
王 雪,宮葉琴,戴 安等(4)(122)
ICU患者早期康復的研究進展
韓汝寧,李秀川(4)(125)
醫(yī)學生“軟癮”現(xiàn)狀的調查與對策分析——基于牡丹江醫(yī)學院的調查
由萬寧,李小林,李鳳錦等(4)(128)
某市三甲醫(yī)院護士知識共享行為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康 蓉,劉晶晶,梁玉猛等(4)(131)
糖尿病患者相關心理痛苦的研究現(xiàn)狀
謝欣欣,謝 虹,張艷麗(5)(85)
膀胱癌淋巴結清掃術的新研究進展
王德鑫,劉一鳴,齊 峰(5)(91)
加溫加濕高流量吸氧在輕中型急性腦血管病患者中早期應用的研究進展
常文君(5)(96)
血管性認知障礙護理的研究進展
胡丹丹,趙維納,潘志婷等(5)(100)
多索茶堿聯(lián)合阿奇霉素治療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研究進展
王丹丹,王艷嬌,張晶晶等(5)(103)
對氧磷酶-1 Q192R基因多態(tài)性與氯吡格雷治療冠心病療效之間相關性的研究進展
鄧樹強(5)(106)
心力衰竭患者中肥胖與BNP、NT-proBNP水平關系的研究進展
田 惠,岳寶霞,徐 彪等(5)(110)
超微血管成像技術在超聲檢查中研究進展
孫 楠,單叔煤,張雯瓊等(5)(112)
577nm微脈沖激光治療糖尿病性黃斑水腫的研究進展
王瑞英,張秀萍,尹 璐等(5)(116)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慢性腎臟病的相關性研究進展
鄧輝艷,李桂芹,孫源博等(5)(118)
肝纖維化中TGF-β/Smad信號通路研究進展
于 洋,史嘉翊,黃 珍等(5)(121)
尿酸鹽晶體對腎臟的致炎作用研究進展
余 畫,關寶生,牛效清等(5)(124)
MicroRNA對周圍神經(jīng)損傷施萬細胞調控的研究進展
趙庭琪,薛秋爽,董姝妍等(5)(127)
人中性粒細胞載脂蛋白在相關臨床疾病診斷中的應用進展
沈海萍,唐杰露,金 杰等(5)(130)
惠州市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家庭養(yǎng)育情況和血清微量元素關系研究
葉 娜,覃立剛,周 福等(5)(133)
安徽省護生對新入職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制度認知及影響因素分析
張 銘,劉 歡,李遠珍等(5)(136)
皖江地區(qū)農村居民抑郁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
張建英,張 銘,劉 歡等(5)(140)
中高職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認知心理咨詢效果
唐 壯,耿艷萌,韋思煜等(5)(144)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術中慢血流的研究近展
王 剛,高鳳敏,楊驕霞(6)(90)
甲狀腺功能減退對CKD影響的研究進展
劉 杰,孫源博,丁 雪等(6)(94)
噻托溴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進展
吳珊珊,梁 媛,別福鑫等(6)(97)
經(jīng)皮內鏡下椎間盤切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研究進展
李 想,王振海,盧曉強等(6)(100)
腦梗死并下肢深靜脈血栓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
王 鶴,劉淑芹(6)(103)
腸造口患者術后病恥感研究進展
于雅楓,寧 美,戴 安等(6)(106)
多糖結構分析的研究進展
霍琛鑫,劉忠義,嚴開川等(6)(109)
右美托咪定減輕七氟烷誘導產(chǎn)生神經(jīng)毒性的研究進展
管釗銘,劉 巖,李 琳等(6)(112)
PCSK9基因功能及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
黃 詠,趙曉輝(6)(115)
ALK融合基因陽性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研究進展
劉琳瑞,王志強(6)(117)
CUG2的研究進展
莊麗雯,安錦丹,王 瑩(6)(122)
尿毒清顆粒治療慢性腎臟病的研究進展
陳麗梅,趙玉丹,王婷婷等(6)(127)
我國患者參與患者安全的研究現(xiàn)狀及啟示
李遠珍,王聰智,汪 苗等(6)(130)
哮喘患兒疾病護理管理的研究現(xiàn)狀
戴 安,林 英,王 晴等(6)(133)
手機依賴對自測健康的影響
肖瑩瑩,戴 安,曹 宇等(6)(137)
安徽省高血壓患者健康信息素養(yǎng)現(xiàn)況及影響因素研究
周 花,但孝玉,閔 純等(6)(141)
護理醫(yī)學
腎移植受者出院后自我護理能力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曾旭婧(1)(135)
護理風險歸因類型的Q方法研究
孫 婷,唐啟壽,謝 暉(1)(140)
連續(xù)性護理模式對高齡孕婦自我管理、分娩結局及母乳喂養(yǎng)認知的影響
章雪梅,徐景妍,唐淑蘭(1)(144)
基于知信行理論的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自我效能及血糖的影響
周紅旭,馮梅芳,李 琴(3)(148)
圍術期四位一體全人照護模式在斷指再植患者中的應用
蔣彩霞,朱 麗,周春花等(3)(151)
醫(yī)用智能翻身墊的設計及在骨科臥床患者中的應用
石秀峰,陳淑芳,張先棠等(4)(134)
冠心病患者在接受磁共振檢查中配合音樂護理的效果
苗樂杰,王 劍,付 微(4)(137)
情景游戲聯(lián)合家屬參與式護理干預對門診慢性支氣管炎患兒霧化吸入依從性的影響
徐演文(4)(140)
微信平臺在腦卒中患者延續(xù)性護理中的應用
余紅雨,錢 榮,楊 帆等(4)(142)
心理護理對主動免疫治療原因不明復發(fā)性流產(chǎn)的干預效果
王秀蘭,王 燕,劉群艷等(5)(147)
頸動脈支架成形術的綜合護理
諶玉姣(5)(150)
微信隨訪聯(lián)合KAP理論對初產(chǎn)婦自然分娩后自護能力及純母乳喂養(yǎng)效能的影響
高海霞(5)(153)
正念干預在護理領域中應用的swot矩陣分析與策略
周 博,王 剛,余 慧等(6)(144)
全程責任制級區(qū)對應式急救管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中的應用研究
鄧允英(6)(148)
Waston關懷理論在護士人文關懷能力培訓中的應用
沈海晨,許友清(6)(151)
高教研究與高校管理
習近平新時代文化自信視域下的醫(yī)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歐陽明月,焦義培(1)(147)
臨床醫(yī)學(麻醉學方向)畢業(yè)生就業(yè)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以蚌埠醫(yī)學院為例
吳金萍,馮忠蘭(1)(151)
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混合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
馬克龍,李 璐,劉巖巖等(1)(154)
MiniQuest模式在《中醫(yī)臨床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王 翔,施 慧,袁亞美等(1)(157)
應用Jigsaw教學法、凸顯能力主線的《社區(qū)護理學》教學探討
管 慧(1)(160)
《數(shù)據(jù)結構》教學改革與醫(yī)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探析
李亞崗,李志芳,王會琴(1)(163)
導入式結合框架式教學法在本科醫(yī)學院校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劉洪鳳,韓智學,李 齊等(1)(166)
分級診療背景下全科醫(yī)生培養(yǎng)方式的研究
于家同軒,向鴻梅,賈云鵬等(1)(169)
《腫瘤的免疫逃逸》微課的設計制作體會
吳鳳嬌,錢中清,宋傳旺(2)(149)
研究生文獻檢索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
金松根,林 利,郝俊峰(2)(153)
高職醫(yī)學院校教學質量監(jiān)控思考——基于高職醫(yī)學教育特殊性的視角
李 淼,白正勇,付達華等(2)(156)
團隊自主學習模式應用于《全科醫(yī)學概論》
趙 睿,楊秀木,劉 峰等(2)(158)
三維教學模式在耳鼻咽喉喉頭頸外科臨床實習的應用
李 慧,張俊杰,張明潔等(2)(162)
基于建構主義的臨床見習在《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實踐與效果
葉菁菁,黃 俊,丁彩娟(2)(164)
智能手機助力婦產(chǎn)科護理學課堂考核方式改革
顧 琳,魏碧蓉(2)(168)
科研院所實時報銷模式向預約報銷模式轉換的探討
沈 麗,邱圣龍(2)(170)
高等院校財務制度變革困境與優(yōu)化
王小薇,陳 張,于 淼(2)(173)
食品衛(wèi)生與營養(yǎng)學本科專業(yè)就業(yè)選擇及職業(yè)發(fā)展狀況分析
劉華青,趙文紅,王春華等(3)(154)
勝任力及勝任力模型的研究進展
金麗嬌,王俊林,劉俊峰等(3)(157)
基于科研項目的護理本科生科研能力訓練模式及效果評價
何麗芳,林志萍,蔡鼎男等(3)(160)
敘事醫(yī)學在培養(yǎng)醫(yī)學生敘事能力中的應用
張靜雅,馬苗苗,王 潔(3)(163)
教師標準化病人在婦產(chǎn)科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施素華,凌 利,何蓮芝等(3)(167)
微信打卡學習法在《中醫(yī)護理學基礎》自主學習中的應用
夏哲遠,余 爽,施 慧等(3)(170)
模擬教學對護理學專業(yè)學生核心能力的影響
薛 芳,段 緩,李金芝(3)(174)
“情境+競賽”式教學法在衛(wèi)生檢驗與檢疫專業(yè)實踐教學中的探索
陶香林,蔣 平,葉長江等(3)(177)
學習適應在高職護生核心自我評價與學習倦怠間的中介作用
陳 華,陳 樹,張 瑾等(3)(180)
基于CiteSpace翻轉課堂在我國護理教育應用研究的可視化分析
王 校,邊麗娟,江 燕等(4)(144)
以勝任力為導向的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模式探索
金麗嬌,龔海東,劉俊峰等(4)(148)
同伴教育在內地新疆班基礎護理技能教學中的應用
錢立晶,黃安莉,楊 慶(4)(151)
影響醫(yī)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投入因素的調查
王曉彥,李 禮,張 翠(4)(154)
PBL與LBL相結合在醫(yī)學影像學教學改革中的探索
郭 飛,許 紅,齊 琦(4)(157)
《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教學優(yōu)化
儲曉琴,王 茜,桂雙英等(4)(159)
微課結合TBL+CPC教學法在病理學實驗課中的應用
金 雯,王 波,楊 梅等(4)(163)
新時代醫(yī)學生優(yōu)秀道德品質培養(yǎng)的意義及路徑
王 鑫,張德才(4)(166)
“互聯(lián)網(wǎng)+醫(yī)患園”一站式醫(yī)療服務模式的構建設想
孫志秋,姚黎英,張永利等(4)(169)
以厚植生命價值為目的的高校輔導員工作模式之芻議
閆莉妍,左 全(4)(171)
多樣化情境教學創(chuàng)設在高職醫(yī)學生物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林淼芳,楊 升(4)(174)
基于MOOC的CBL混合教學模式構建核醫(yī)學教學新方法
任 麗,張從利,孫俊杰等(5)(156)
基于HOPE理念的人文素質教育融入超聲診斷學PBL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張順花,張 艷,高 琴等(5)(159)
大學生成就動機與學業(yè)成績關系的分析
劉文旻,蔡婷婷,張子辰等(5)(163)
“大創(chuàng)項目”是“卓越醫(yī)生”在基礎醫(yī)學階段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載體
鄒維艷,嚴海芹,孫美群等(5)(166)
家庭資源差異對醫(yī)科大學生就業(yè)質量的影響探析
張 艷(5)(169)
醫(yī)學影像診斷學實驗課教學實踐與體會
陳劉成,王震寰,沈龍山等(5)(172)
“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的醫(yī)學研究生英語多層次多元化教學模式構建
張淑玲,馬 微,朱莉莉等(6)(155)
醫(yī)學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資本缺失困境探析
歐陽明月(6)(157)
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背景下鄉(xiāng)村醫(yī)生能力提升研究
趙 睿,劉 峰(6)(160)
BOPPPS教學模式下藥理學課堂教學設計初探
劉嘉祺,翟鳳國,周福波等(6)(163)
基于過程性評價的藥物化學課程教學探索與實踐
吳成柱,王皓天,霍 強等(6)(165)
與臨床整合的《局部解剖學》教學方法的應用
劉冬播,石 彥,陳傳好等(6)(168)
校企協(xié)同背景下《藥物制劑》 課程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改革探索——基于職教崗位能力的培養(yǎng)
范高福,湯 潔,龔菊梅等(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