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礎教學部, 江蘇 無錫 214153)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公道正派才能出清風正氣,廉潔自律才能塑良好形象?!秉h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明確提出,選用“忠誠干凈擔當?shù)母刹俊?。這是新時期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正確認識黨員干部形象的基本內涵和時代價值,繼承和發(fā)揚不同歷史時期優(yōu)秀黨員干部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具有歷史特質的時代精神,對新時期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黨員干部形象建設是中國共產黨政黨形象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基本依托,是黨員骨干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在具體工作中體現(xiàn)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過程。具體來講,黨員干部形象建設就是黨員干部作風建設的具體體現(xiàn),作風建設的過程, 也就是塑造黨員干部形象的過程。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以來,一直依托黨組織內部的制約監(jiān)督機制,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教育,使得黨員干部對外一直保持良好的形象,并以此贏得民眾的認可與支持,夯實黨的社會基礎,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歷史的腳步走到今天,正處于中國共產黨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致力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黨員干部的形象建設就顯得更具時代的價值和意義。首先,黨員干部形象建設是對優(yōu)秀革命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長期革命斗爭、國家建設與改革實踐的過程中,形成了蘊涵不同歷史時期精神追求、精神品格和精神力量的優(yōu)秀革命文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歷史時期,黨員干部只有帶頭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先輩精神,并不斷注入新的時代內容,才無愧于革命先烈的浴血榮光,也才能真正受到人民群眾的尊重、支持和擁護。其次,黨員干部形象建設是新時期黨的先進性的具體體現(xiàn)。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堅持領導帶頭、以上率下,層層立標桿做示范,團結帶領黨員干部齊步走、踏實干,使黨員隊伍尤其是黨員干部隊伍的形象與面貌為之一新,很好地詮釋了新時期黨員干部的先進性,也再次證明中國共產黨是一個與時俱進、時刻保持先進性的政黨。第三,黨員干部形象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們黨有8900多萬名黨員、45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和基層黨組織就是黨的細胞和基石,黨員干部形象建設必然成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重要內容。從十八大以來查處的黨員干部違紀違法的案例看,有些黨員干部黨性意識弱化,宗旨意識淡漠,工作作風漂浮,前進動力不足,日益脫離群眾,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嚴重損害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黨員干部只有以優(yōu)良作風塑造良好形象,才能夯實黨的執(zhí)政基礎,也才能為黨肩負起團結帶領人民群眾繼續(xù)前進的歷史重任。第四,黨員干部形象建設還是黨員素質提升的有力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標準,既是每一位黨員干部的價值追求,也是黨員干部自我完善和自我發(fā)展的內在需要。只有把好干部標準內化為自己的信念,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才能“守住底線”“不碰紅線”,也才能帶動并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先后經(jīng)歷了建黨初期、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等不同的歷史階段。建黨初期,中國共產黨就非常注重發(fā)展先進分子入黨,除思想追求進步外,出身與經(jīng)歷也成為發(fā)展黨員的條件。中共一大黨綱明確規(guī)定,黨員必須認同黨的綱領和政策,而且不能跨黨和做官。時任中共中央局書記的陳獨秀因此辭去了國民黨廣東政府內擔任的職務,出身于舊軍隊的朱德在申請入黨之初受到陳獨秀的冷淡,直到1923年建立國共合作統(tǒng)一戰(zhàn)線時才取消了黨員不能跨黨和做官的限制,這也為非工人出身的先進分子加入黨的組織打開了大門[1]。1929年毛澤東在古田會議上提出要重視思想上建黨,認為在農民占主體地位的中國不必過分強調社會成分,入黨條件中明確了諸如忠實、有犧牲精神、沒有發(fā)洋財?shù)挠^念、不吃鴉片、不賭博等具體內容,這在當時背景下,無疑在人民群眾中樹立了黨員和黨的干部的先進性形象。對照紅軍時期、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入黨誓詞,服從紀律、不怕困難、不怕犧牲、永不叛黨是這些時期共有的內容。毛澤東同志在1935年5月專門就黨的干部問題如此論述:“這些干部和領袖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有政治遠見,有工作能力,富于犧牲精神,能獨立解決問題,在困難中不動搖,忠心耿耿地為民族、為階級、為黨而工作?!盵2]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大力培養(yǎng)勤儉、廉潔、克己奉公的黨員干部,嚴懲克扣、截留、盜竊、侵吞、浪費公用財物和挪用公款等行為,提倡勤儉節(jié)約,加強管理教育,嚴懲違法犯罪,黨員干部中出現(xiàn)了“只見公仆不見官”的景象。解放戰(zhàn)爭時期,廣大黨員干部緊緊地凝聚在連隊黨支部周圍,身先士卒,沖鋒陷陣,干部清廉,軍紀嚴明,軍民魚水情深,與國民黨官僚作風形成鮮明對比,成為我軍的一大政治優(yōu)勢,為贏得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28年艱苦卓絕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無數(shù)優(yōu)秀中華兒女在血與火的磨礪和洗禮中,用生命詮釋黨員干部的崇高形象,大批黨員干部以身作則,身先士卒,用血肉之軀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錚錚誓言,并形成了具有時代性的精神財富。建黨時期和大革命時期的“紅船精神”,土地革命時期的“井岡山精神”,轉戰(zhàn)二萬五千里創(chuàng)造人類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的“長征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戰(zhàn)勝貧困與封鎖的“延安精神”,中國革命取得全國勝利之際以“兩個務必”為精髓和靈魂的“西柏坡精神”,從一定意義上講,這些時代性精神就是無數(shù)優(yōu)秀黨員干部革命精神的生動寫照。他們?yōu)榱苏x而崇高的革命事業(yè),把個人的生死榮辱置之度外,他們信念堅定,意志剛強,拋頭顱灑熱血,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為了勞苦大眾的利益和共產主義的理想英勇獻身,使歷史上那些“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志士仁人也為之遜色[3]。
新中國建立以后,國家經(jīng)濟建設急需大量的干部。黨中央決定通過教育改造原國民黨政府機關職員、選拔培養(yǎng)大批青年知識分子和工人等方式,吸收大量的新干部進入黨內,以解決干部數(shù)量嚴重不足的問題。有些投機分子也乘機鉆進黨內,在工作中嚴重影響了黨員干部的形象。黨員干部中官僚主義、命令主義、主觀主義的作風開始流行;一些干部對工作不負責任,嚴重脫離群眾,采取蠻橫態(tài)度去完成工作任務;驕傲自滿的情緒嚴重,經(jīng)不住權力的誘惑,甚至貪污腐化,違法亂紀等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嚴重地損害了黨與人民政府的威信[4]。黨在革命年代形成和保持的優(yōu)良作風卻在革命勝利后受到了極大挑戰(zhàn)。在此形勢下,中央于1950年5月初在全黨范圍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整風運動,克服黨員干部中的官僚主義、命令主義、自傲情緒和“革命到頭”思想。1951年12月掀起了一場以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為主要內容的“三反”運動,清除了黨和國家干部隊伍中的腐化分子。如上海在中央統(tǒng)一部署下相繼開展了整風運動、“三反”運動,并建立了紀委監(jiān)察機構懲治腐敗分子,追繳了大量贓款,對黨員干部起到了教育作用,使腐敗現(xiàn)象大為減少,逐漸在人民心目中樹立起清廉形象[5]。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中央把“又紅又?!弊鳛辄h員干部選拔和任用的標準,從理論、政策、業(yè)務文化、技術水平等多方面加強對領導干部的教育培訓,培養(yǎng)既懂政治又懂業(yè)務“紅專并進”的黨員干部。粉碎“四人幫”后,鄧小平賦予“又紅又?!备涌茖W的時代內涵,即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要懂具體的業(yè)務工作。此后,又紅又專的選人用人思想,成為干部考察的重要標準。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涌現(xiàn)出一大批優(yōu)秀的黨員干部,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發(fā)出時代的最強音。有帶領大寨人自力更生向窮山惡水開戰(zhàn)的山西大寨村黨支部書記陳永貴,有“兩彈一星”元勛錢三強、錢學森、朱光亞等,有大慶石油大會戰(zhàn)“鐵人”王進喜,有河南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有“人民的勤務員”共產主義戰(zhàn)士雷鋒,有江陰華西村黨支部書記吳仁寶,等等,這些形象同樣也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質的大寨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雷鋒精神。這一時期還出現(xiàn)了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紅旗渠精神、唐山抗震精神等。這些優(yōu)秀的黨員干部及他們身上集中展現(xiàn)的堅定信念、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勇于開拓、服務人民的時代精神特質,承載著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奮勇向前。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實現(xiàn)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并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做出工作重點轉移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從這次全會揭開序幕,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終于從嚴重的歷史挫折中重新奮起,帶領中國人民開始了改革開放和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而奮斗的新長征。要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一支學習型黨員干部隊伍勢在必行。鄧小平同志把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比喻成一場深刻的偉大的革命,并指出我們是在不斷地解決新的矛盾中前進的,全黨同志一定要善于學習,善于重新學習。江澤民告誡全體黨員干部,在重大的歷史轉折關頭,新矛盾、新問題、新情況、新知識、新經(jīng)驗層出不窮,黨員干部更要注重學習。為了推進學習型政黨建設,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對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集中進行一次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十六大以來,在胡錦濤同志領導下著力完善黨員干部的學習制度,在全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提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重大任務。可見,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取得重大成績,重視學習,培養(yǎng)學習型黨員干部、建設學習型政黨是一個重要原因。長期以來,堅持群眾路線始終是黨的事業(yè)贏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之一。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簡潔明確地概述了黨的群眾路線思想;2001年十五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指出:“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群眾?!笔舜蠛?,習近平進一步強調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中央于2012年出臺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八項規(guī)定”,在嚴厲整治“四風”的基礎上,2013年6月又掀起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2015年4月中央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2016年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guī)、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全面從嚴治黨,進一步增強全體黨員的“四個意識”,也為黨員干部更好地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更好地服務于改革發(fā)展和民生幸福提供了實踐基礎。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大潮中,先后形成了特區(qū)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青藏鐵路建設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時代精神。湖南省委副書記鄭培民、“全國公安系統(tǒng)一級英雄模范”任長霞、“全國優(yōu)秀縣委書記”廖俊波、“全國優(yōu)秀教師”黃大年……,他們是黨員干部的典范,是時代的先鋒,是社會的楷模,更是引領時代前進的航標燈。這些精神都是一大批身處時代大潮中的先進人物、英雄模范或群體,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或在特殊的任務或困難面前,胸懷國家民族的利益,在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驅使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體現(xiàn)了不同歷史時期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廣大黨員干部就是這些精神的中流砥柱。因此,這些精神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黨員干部和革命力量的形象寫照,它們是相互聯(lián)系一脈相連的,是不斷繼承、發(fā)展和升華的,其精神內核共同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
思想建黨歷來是黨的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的重要基礎。大革命時期當革命處于“白色恐怖”的低潮時,很多革命立場不堅定、政治信仰迷茫、貪生怕死的黨員甚至干部成為可恥的叛徒;革命勝利之后,隨著流血戰(zhàn)爭的結束和國家建設的開始,有些人乘機鉆進黨內,成為見風使舵的投機分子。這些現(xiàn)象都給黨的事業(yè)和黨員干部的形象帶來負面影響,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十九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fā)展,但部分黨員干部仍然存在思想不純、黨性不強、精神懈怠、脫離群眾等問題,使黨員干部和黨的形象受到損害。我們應從三個方面加強思想建黨工作,以塑造黨員干部良好形象。一是把好思想入黨關,聽其言觀其行,加強考察與指導,更要重視干部思想上入黨;二是加強以理想信念為主題的黨性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與做有機銜接,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黨員干部,把理想信念內化和固化為黨員的政治信仰;三是在黨性教育與業(yè)務工作中始終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具有較強專業(yè)能力和專業(yè)精神的紅專并進的黨員干部。
優(yōu)良的作風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中國革命事業(yè)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是觀察黨群干群關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在炮火連天的革命歲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都是影響深遠的好作風,深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贊譽。在新時期新形勢下,一些黨員干部卻高高在上、脫離群眾、頤指氣使、“四風”盛行,引起人民群眾的強烈反感,不僅嚴重損害了黨員干部的形象,也極大地損害了黨的執(zhí)政形象。如何推進作風建設呢?習近平總書記說,“在新的形勢下,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币痪湓?,走群眾路線是改進作風的唯一路徑。要沉到群眾中間去,下到基層下到底層,傾聽群眾聲音,了解百姓訴求,認認真真為人民群眾、困難個體或群體做好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小事。工作作風改善了,服務意識增強了,群眾觀念長駐心間了,黨員干部良好形象也就自然樹立起來了。
方志敏在《清貧》中展示的共產黨人形象與國民黨的高官形成鮮明的對比,至今讓人感動不已,堪稱革命者清廉的典范;戰(zhàn)爭年代,中國共產黨也雷厲風行地進行反腐,1932-1933年瑞金蘇維埃政府對犯有嚴重貪污犯罪的高官判處死刑,毛澤東親筆簽署了關于懲治貪污浪費行為的訓令;延安時期懲處黃克功、肖玉碧等雖有戰(zhàn)功但腐化墮落的干部;建國初期中央堅決查處了劉青山、張子善貪腐案等等。歷史證明:反腐倡廉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也塑造了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形象。“公道正派才能出清風正氣,廉潔自律才能塑良好形象”,習近平同志簡潔準確地概括了清廉風氣與良好形象的關系。黨的十九大進一步將反腐敗斗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對當前反腐形勢做出科學的判斷,明確表達了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的堅定決心。黨員干部時時刻刻要保持頭腦清醒,警鐘長鳴,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言行,做遵紀守法的表率,做勤政為民的表率,做廉潔自律的表率,以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操守和廉潔自律意識,努力加強黨員干部的形象建設。
土地革命時期,受政治條件和物質條件的局限,沒有有利的輿論宣傳,中國共產黨的形象往往被敵人歪曲甚至妖魔化,導致民眾缺少認知甚至被民眾誤解。對于這種情況,中共中央雖然也利用一切機會做廣泛的宣傳鼓動工作,但當時國民黨控制著國家的輿論工具,中國共產黨的聲音幾乎沒有傳播的空間。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曾這樣描述:“中華天朝的紅軍在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度的腹地進行著戰(zhàn)斗,九年以來因遭到銅墻鐵壁一樣嚴密的新聞封鎖而與世隔絕?!盵6]而當一些西方記者考察延安后,認為共產黨和國民黨相比是光耀四射的,整個抗戰(zhàn)時期共產黨用英明的領導,不僅抗擊敵軍,保護人民,而且使人民脫離苦難。正是這樣的一些西方記者讓國統(tǒng)區(qū)乃至全世界認識和了解了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形象。由此足見輿論宣傳對于形象塑造的重要。當下,報刊、廣播、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等各種媒體工具應有盡有,網(wǎng)站、QQ、微博、微信各種新媒體平臺應接不暇,在新形勢下有效利用媒體工具,采用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線上線下結合,開展思想教育,加強工作交流,進行輿論宣傳,必將成為提升工作效果、塑造良好形象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