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興
(廣西柳州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 廣西 柳州 545001)
在引發(fā)社區(qū)獲得性感染致病菌中,流感嗜血菌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可對繼發(fā)性感染和原發(fā)性感染進行誘導,導致其發(fā)生,中耳炎、肺炎、腦膜炎是最常發(fā)生的疾病,隨著流感嗜血桿菌檢出率的增高,還會加劇 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對于不同區(qū)域對抗生素的耐藥性也具有很大的區(qū)別,本文分析了我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門診和住院患者分離的268株流感嗜血桿菌的臨床特征及耐藥情況,報告如下:
將我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門診和住院患者分離的268株流感嗜血桿菌進行分析,膿液、血液、分泌物及擴痰是標本的主要來源,一種標本送檢多次,也只統(tǒng)計一次。
儀器和試劑,采用我院購置的全自動細菌分析器、頭孢噻吩紙片和API NH(法國梅里埃VITEK2-compact),購置萬古霉素巧克力平板和血平板,另外購置英國Oxoid公司的藥敏紙片和V+X因子。在衛(wèi)生部臨床檢驗中心購置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流感嗜血桿菌ATCC49274。鑒定和藥敏方法:對膿液、血液、分泌物及合格痰及萬古霉素巧克力平板進行選取,采用5%二氧化碳、35攝氏度的培養(yǎng)箱進行培養(yǎng),時長22小時,對巧克力平板上可疑菌落進行選取,依照相關規(guī)定和標準進行藥敏試驗和鑒定。
數(shù)據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75 株流感嗜血桿菌中痰標本共檢出268株,檢出率為97.45%。
268 株流感嗜血桿菌中β-內酰胺酶陰性菌株2株,β-內酰胺酶陽性菌株106株,產酶率39.55%。
β-內酰胺酶陽性的流感嗜血桿菌對氨芐四林耐藥率為100.0%,對復方新諾明耐藥率為68.9%,對美洛培南、氨曲南、阿奇霉素、頭孢曲松 頭孢呋辛、頭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具有較高的敏感率,β-內酰胺酶陰性的流感嗜血桿菌常用抗生素敏感性較高,β-內酰胺酶陽性株的耐藥性顯著比β-內酰胺酶陰性株高。
表 流感嗜血桿菌對常用藥物的耐藥率(%)
分析流感嗜血桿菌的臨床特征,其一,通常情況下,因老年人,年齡偏大,機體免疫力和生理功能的衰退加上與基礎疾病相伴,因此五十歲及其以上年齡患者流感嗜血桿菌感染率較高[1]。另外抗生素的大量應用,特別是廣譜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機體內的正常菌群遭到破壞,引發(fā)感染的發(fā)生。由此可說明流感嗜血桿菌呼吸道感染人群主要為老年患者。其二,流感嗜血桿菌感染的多發(fā)季節(jié)為秋冬,那是由于寒冷季節(jié),吸入的冷空氣使呼吸道黏膜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遭到了削弱,纖毛活動能力降低,對分泌物的順暢排出造成了影響[2]。且冬季室內空氣流動速度放緩,加大了呼吸道上皮細胞上流感嗜血桿菌的附著,感染發(fā)生率增加。
此次結果得知,氨芐四林對β-內酰胺酶陽性的流感嗜血桿菌對耐藥率為100.0%,對β-內酰胺酶陰性株耐藥率為0.3%,由此可說明治療β-內酰胺酶陰性流感嗜血桿菌,仍可用氨芐四林。隨著上述藥物的使用量的不斷擴大,同時加劇了其耐藥情況。流感嗜血桿菌作為生物膜致病菌的一種,在電鏡下可對其形態(tài)大小進行觀察,當中的菌體互相粘結,構成了一種生物膜屏障可對抗生素藥物分子的深入進行阻擋[3]。另外復方新諾明耐藥率58.9%,而美洛培南、氨曲南、阿奇霉素、頭孢曲松 頭孢呋辛、頭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藥物耐藥率均低于19%,可當作臨床經驗用藥。
綜上所述,美洛培南、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頭孢素類藥物具有較高的敏感性,而β-內酰胺酶陽性株對氨芐四林及復方新諾明具有較高的耐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