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淑娟(撫順市體育運動學校 遼寧 撫順 113000)
柔道發(fā)源于日本,是一種以摔法和地面技術為主的格斗術,經(jīng)過在我國的不斷發(fā)展,與中國的本土武術相融合,最終形成了我國獨具特色的柔道運動理論和實踐。隨著當今社會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高校中的柔道教學活動也逐漸十分普遍。柔道不僅僅是一項強身健體的體育運動,更是一種精神文化的體現(xiàn),對于學生在競技精神方面有著極大地促進作用。在學習這項運動的過程中,對于柔道的技巧要求比較高,因此學生可以掌握一定的相關技能,但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所以需要更多地學習一些保護性的技術,使自己可以在學習柔道的基礎上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眾所周知,柔道起源于日本,在我國的發(fā)展并不是非常好,尤其是在我國高等學校的體育教學中,柔道運動的教學并不是十分良好,我國的柔道運動教育基礎相對薄弱,主要原因在于,它不是我國的本土運動,只是隨著國際運動的逐漸重要,我國才開始逐漸發(fā)展這項運動,再者我國民眾對于柔道運動的文化內(nèi)涵了解并不充分,在推廣的過程中,受了解程度與文化價值的阻礙,不能得到大幅度的良好推廣,另外,我國目前的普通高等學校在柔道方面的師資力量或是其他關于柔道的資源并不充分,甚至有所缺乏,所以,這些因素的存在,導致柔道運動在我國高等學校的發(fā)揮在那過程中極為緩慢。
當然,隨著我國大學生體育協(xié)會柔道分會的正式成立,大學生對于柔道運動的了解也逐漸擴大范圍,柔道運動的比賽類項目逐漸增多,面對社會的推廣,柔道的文化內(nèi)涵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普及,普通高等學校也在逐步加大柔道運動項目的資源擴充,不斷培養(yǎng)柔道運動的相關人才,為國家柔道運動人才的培養(yǎng)做出更大的貢獻。
大家都知道,柔道運動具有一定的對抗性,在訓練的過程中需要雙方運用各種高難度的技術性動作,在訓練中難免會存在一定的危險,所以,開展這項運動的前提便是要保證學生的安全。對于學生來說,在進行學習柔道之前要先保證自身的身體素質(zhì),柔道運動對于學習者的身體素質(zhì)要求非常高,學才能只有在身體素質(zhì)達標之后再進行柔道運動學習。在接觸處柔道學習之處,學生都會感到好奇,并對柔道運動充滿熱情與學習興趣,但是往往在這個時候也最容易忽略其自身的承受能力,一不小心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所以,在學習柔道運動時,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一定要重視安全問題,教師在訓練過程中也要細心觀察,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教學訓練,保證學生的安全,這是幫助學生掌握柔道運動的基礎,也是對學生人身安全的負責。
在學習柔道的過程中,尤其是剛開始學習時,學生會非常的興奮,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注意力分散的情況,稍不留神就會因為一些高難度的危險動作而倒在地上,為了減少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在倒地后的一些及時補救的保護性動作的學習非常重要,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身體免受傷害,所以,學習好保護性技術,也是學習柔道的一項重要課程,只有在保證自己安全額前提下,才能進一步學習更加高難度的動作,可以說,保護性技術動作的學習是柔道技術學習的重要基礎,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步驟。
在教學柔道的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保護性技術的重要性,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對自身的防護。只有教練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遵循柔道教學的原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更加有所權衡,心中有一個標尺,把握好度,盡做大的努力保護好自己也保護好對手。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一味地講述,而是要激發(fā)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自主學習,教練可以向?qū)W生親身示范,要以演示的方式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保護性技術動作的要領所在,教練對學生手把手的進行柔道保護性技術教學,并將摔倒后的情況以及如何運用保護性技術動作保護自己的要領部位演示給學生,運用正確的保護性動作告訴學生如何進行自我保護動作,并且要對學生再三強調(diào)保護性技術的重要性。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保護性技術,重視保護性技術動作的學習,養(yǎng)成保護自己的運動習慣,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來學習好保護性技術。
教練在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淺入深的對學生進行教學,要充分保證學生的柔道基礎非常扎實,讓學生了解到保護性技術的作用,教練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努力采取各種措施強化師生之間的信任,促使學生領悟保護性技術動作的要點,掌握好保護性技術的要領,有效地保護自己。另外,教練也要對學生合理的安排訓練亮度,結(jié)合訓練項目的特點,進行合理的安排,提升學生的柔道技術,而不是無節(jié)制的對學生進行高強度的訓練,這樣會使學生產(chǎn)生疲憊感,從而降低學生的訓練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意志強度、學習能力以及柔道天賦各不相同,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實際情況,教練必須針對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進行針對性教學,對不同學生的學習存在的問題進行單獨的指導,幫助每一位學習柔道的同學都能夠掌握好技術,然后逐步加強聯(lián)系,強化肌肉記憶,使其成為一種保護自己的本能反應,從而幫助學生掌握保護自身的能力和技巧,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
教練在對學生進行訓練時,如果要教授學生新的動作,教練必須親自進行示范,并且示范的動作必須要有著非常直觀的感受,給學生留下最直觀、最深刻的印象,柔道是一項高危險的運動項目,它的教學絕不能僅靠口述的講解就可以教會,教師必須要對相關的學習動作進行最規(guī)范的示范,在學生學習的初級階段,幫助學生做好保護性技術動作的基礎,對自己的身體做好保護。
柔道的保護性技術動作是柔道運用的基礎,所以必須要讓學生打牢基礎,在日常訓練的過程中,不僅要高強度的練習保護性技術動作,更要不斷的進行鞏固練習,不是說學會了就可以放下了,這項技能在任何柔道訓練或賽場上都會經(jīng)常用到,因此,鞏固提高的原則必須要遵守,在初級階段要頻繁練習,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鞏固。
柔道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一項危險系數(shù)比較高的運動,在訓練過程中,除了要具備健康的身體素質(zhì)和保護性技術,還要在訓練場上具體情況具體處理,即臨場應變能力。在選手在賽場上必須要具備超強的隨機應變能力,臨危不亂,在訓練場上,什么情況都可能會發(fā)生,這種應變能力在柔道訓練中對于保護自己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在賽場上,賽場不同于訓練場,其心理情緒會影響技能的正常發(fā)揮,因此,要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經(jīng)常組織學生之間的實戰(zhàn)比賽,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促進學生技術水平的提高。
大量的實踐研究表明,體育運動的訓練學習對于身體素質(zhì)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柔道學習訓練的過程中,要想熟練掌握柔道動作的要領就必須要加強學生的體能訓練,只有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上來,學生才能具備一個柔道運動員最基本的條件,體能是運動的基礎,只有具備相應的體能,學生才能進行相關的訓練活動。所以,在開展柔道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專項技術與身體素質(zhì)的結(jié)合,有計劃地開展柔道訓練項目,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從而進行更多的運動訓練。
柔道運動在保護性技術方面的學習十分重要,教師要對學生的訓練情況進行認真觀察,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保護性技術的重要性,重視安全問題,將柔道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規(guī)范學生的動作,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教師要重視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本著自覺地原則自主學習、自主練習,強調(diào)練習 保護性技術的重要性,使每個學生都能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另外學生之間無論是身體素質(zhì)還是學習能力或是興趣愛好都存在差異,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在課堂上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根據(jù)不同的學生調(diào)整教學方法,促使每個學生都能更積極地學習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