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鳳
(江蘇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江蘇徐州 221116)
寰球中國學生會(The World Christian Students’ Federation)是李登輝、朱少屏等于1905年7月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一個以辦理中國留學生外出留學為主要事宜的地方性民間學生社團組織。本項目擬在梳理寰球中國學生會的成立背景、發(fā)展軌跡及其在五四時期的活動的基礎上,探討其在五四時期所作出的社會貢獻,為現今留學教育機構提供借鑒和啟示,以彰顯留學生群體的愛國主義精神。
20世紀初,社會環(huán)境較為寬松,許多民間社團紛紛涌現,加之幾次留學熱潮的出現,推動了寰球中國學生會的成立和發(fā)展。1905年5月,李登輝在上海青年會發(fā)表演說,主張新建一個學生聯合會,這個團體“既像學會又像福利團體的組織……以圖改造社會,貢獻祖國”。6月29日和7月1日,他兩次召集上海灘知名人士開會,發(fā)起并創(chuàng)建了寰球中國學生會。該會以“協助和推動‘清王朝的進步’,促進在世界各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之間的聯系與團結,提供會員有關就業(yè)、醫(yī)藥及法律等方面的咨詢服務”為宗旨,借以喚醒國人的愛國思想。
寰球中國學生會主要負責為全國各地路經上海出國的留學生作各種安排,包括辦理出國手續(xù)、告知留學需注意的各類事項、介紹各國民俗和國內外大學概況等,也會為歸國留學生介紹應聘工作等事宜。該會設立學校部、介紹部、出版部、會員部、演說部、經濟部、庶務部、游學招待部、代辦招考部等八個部門,分別處理各種會務。首屆會董選舉李登輝為會長,后因其1913年受聘為復旦公學校長校務繁忙,特邀請朱少屏擔任總干事。
1917年朱少屏代理會長職務,在主持會務期間服務內容不斷增加,其規(guī)模也隨之擴大,如為出國留學生代辦各種手續(xù)(包括向教育部領留學證書、辦理護照、匯換貨幣、買船票等);為各學校代聘教員或專門人才;代外省各大學招收學生;替國內外大學畢業(yè)生介紹工作;開辦全日制中小學及專科學校(分日校、夜校兩種);印發(fā)《游學指南》《出洋學生調查錄》和《出洋手續(xù)》等。
筆者結合《申報》等各大報刊中有關寰球中國學生會的資料,經過細致研究和分析,將該會在五四時期的會務活動分為文化教育活動和政治性活動兩大類。
寰球中國學生會在五四時期承辦的文化教育活動主要包括邀請社會名流或專家學者演講、開辦日校和夜校、接洽留學生深造等,其在促進社會教育和東西方文化交流方面發(fā)揮了特殊而又重要的作用。
寰球中國學生會經常邀請名人學者到會演講,每年平均舉辦約30次。演講涉及政治、經濟、教育、科學等各個領域,演講者均為某一領域專家。如1924年11月8日,俞鳳賓博士在該會作了《紅會救傷時種種見聞與感想》的演講;同年11月29日,虞鴻勛碩士作了《關于教育之幾個大問題》的演講;1927年11月24日,鐘榮光作了《華僑教育》的演講,對當時改良社會和加強文化教育具有實際意義。此外,寰球中國學生會還開辦了日校、夜校和打字、會計等各種業(yè)余補習班。日校設有小學部和中學部,夜校則設國文、英文、德文、法文等科目,主要為留學生補習外語和輔導學生更好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
寰球中國學生會在五四時期開展了諸多政治性活動,其中包括該會對國內政治事件的態(tài)度與主張以及對外交事件的關注和回應,這些活動均體現出這一時期留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懷和報國之心。
1919年7月4日,寰球中國學生會聯合歐美同學會、上?;浇搪摵蠒⒔K省教育會等各公團提出對德約不簽字之主張:“(1)德約前在山東權利膠濟鐵路當然收回,青島作為自由商港。(2)軍事協議當即作廢。(3)高徐順濟草合同墊款,責成訂約人籌還。但聞因青島事關系重大,須再行詳加考慮,開會議決,正式發(fā)表云?!?919年7月31日,寰球中國學生會等十團體又發(fā)表了對美提調停八款之主張。1920年1月24日,又與各公團發(fā)表了抵制日貨對外宣言。此外,該會聯合各公團發(fā)表的涉外主張以及致巴黎專使電、援助請愿代表電、請拒日本魯案通牒之公電、消弭戰(zhàn)禍之要電等關注政治、外交事件的活動均屬于政治性活動,體現了五四時期該會對國家時政的關心。
寰球中國學生會在五四時期積極為留學生辦理各項手續(xù),有力地促進了留學運動的發(fā)展,從而推動了中國留學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該會廣泛參與五四運動,激發(fā)了民眾的愛國意識,還介紹獨具特色的西方文化,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
寰球中國學生會在五四時期為中國留學教育事業(yè)的開展出力甚巨,其時,很多進步青年都是通過寰球中國學生會而遠赴國外留學。
清華學校成立后,寰球中國學生會為幫助留美生專門設立清華出洋學生辦事處,全權負責該校學生出國留學事宜。該會還舉辦外文補習班,在歐美各國主要城市分設聯絡處,出版《游美須知》《游歐須知》,指導學生選擇留學方向。五四時期各大報刊都有大量關于寰球中國學生會歡送留法生的消息。1919年3月16日,《申報》報道了歡送第一批留法生情形:“寰球中國學生會昨日下午三時開會,歡送赴法國留學學生,中西來賓到者有……三百余人。先由主席朱少屏君報告開會,并致歡迎詞?!挚钜圆椟c而散?!?919年12月9日,《時事新報》報道:“前日上午十時,寰球中國學生會開會歡送留法學生,到者有湖南、四川等省男女學生一百余人……茶點后,由主席朱少屏君致歡迎詞?!?/p>
寰球中國學生會致力于服務學生和發(fā)展教育,會員遍布全國,社會影響擴大,到五四時期已成為上海教育界頗具聲望的團體。1919年初,日本駐華公使向北京政府施壓,企圖鉗制巴黎和會中國代表。2月9日,寰球中國學生會致電北京政府及巴黎和會中國代表:“中日問題,關系至巨,頃間日使干涉,乞堅持勿讓?!?月17日,中國代表復電:“自當協力進行,竭盡綿薄,以副雅望。”
五四運動爆發(fā)時,寰球中國學生會聯合歐美同學會等積極響應北京學生的愛國行動。5月31日,萬余名學生組成的游行隊伍沖進租界進行反帝愛國宣傳。當游行隊伍抵達上海縣商會,寰球中國學生會學校學生周正輝、裴國雄和其他幾位代表一起會見商會負責人,陳述了國家興亡與工商業(yè)發(fā)展的利害關系,呼吁商界立即表明態(tài)度,共同救國。
1919年6月25日,寰球中國學生會與教育界、商業(yè)界幾個團體聯名致電巴黎和會中國代表,要求他們態(tài)度一致,決不簽訂損害國家利益的對德和約:“如或違背民意,不保留青島及山東主權而簽德約者,當與曹、章、陸同論。”6月28日,中國代表正式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在國家危急時刻,寰球中國學生會能夠堅定地與民眾一起投入反帝愛國斗爭,救亡圖存,其愛國精神難能可貴。
寰球中國學生會在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視創(chuàng)辦報刊,成立印刷部、出版部和寰球雜志社,定期出版刊物,以期更好地為留學生服務,面向大眾啟迪新知。該會還舉辦了兼容并包的會務活動,向國民介紹了獨具特色的西方文化,加速了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寰球中國學生會在五四時期編輯、出版并發(fā)行的刊物有《寰球中國學生會年鑒》《寰球中國學生會特刊》《寰球中國學生會周刊》和《寰球中國學生會周年紀念冊》,這些刊物都是記載該會最原始的資料,內容豐富且數量繁多,是研究此期中國出國留學情況的重要資料,也為當時各機構和學生了解出國、回國留學人員及該會等有關情況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寰球中國學生會職業(yè)介紹部還聯絡留學歐美各國學生會及全國大學、專門學校,征集各類專門人才,編造名冊以介紹歸國留學生就業(yè)。在寰球中國學生會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赴國外學習先進思想和科學文化知識,該會在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同時亦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
自清末以降,留學生群體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地位逐步遞增,寰球中國學生會在五四時期熱忱投身中國教育,推動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其貢獻不可磨滅。以該社團成員為代表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樣生生不息,值得世人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