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改改 賈潤成 周軍
摘要 ? ?以延安地區(qū)主栽辣椒品種37-82為試驗材料,采用硫磺熏蒸器在辣椒不同的生長階段進行熏蒸,研究單質硫熏蒸對溫室辣椒白粉病的防效。結果表明,單質硫熏蒸可有效防治日光溫室辣椒白粉病,防效在60.80%~82.48%之間,特別是辣椒生長發(fā)育的中后期易感白粉病時,效果更為明顯,同時單質硫熏蒸處理較未用硫磺熏蒸處理增產16.74%,增產效果明顯。
關鍵詞 ? ?辣椒白粉病;單質硫熏蒸;病情指數;防效;產量
中圖分類號 ? ?S436.418.1 ?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21-0114-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辣椒白粉病病原屬半知菌亞門粉孢屬辣椒擬粉孢菌,病菌以分生孢子從辣椒葉背氣孔或直接突破葉片角質層侵入,發(fā)病后分生孢子梗從葉背氣孔伸出,頂部長出分生孢子,形成密生白粉,菌絲體迅速破壞葉肉內葉綠體等亞細胞器,阻礙植株光合作用[1-4]。單質硫熏蒸是利用自動控溫熏蒸器將高純度的硫磺粉恒溫加熱形成氣態(tài)單質硫,使單質硫通過擴散均勻分布于相對密閉的日光溫室內,同時在作物各個部位形成一層均勻的保護膜,抑制棚內空氣中及作物表面病菌的生長發(fā)育,可以起到殺死和防止病原菌侵入的作用,從而保護植株,保證其正常生長。有學者研究表明,用硫磺粉熏蒸的不同時間段,對草莓白粉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時段的感病率降低7%~30%[5-7]。刁玉峰[8]也認為,硫磺熏蒸器對草莓白粉病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白粉病是日光溫室辣椒生產中的一種常發(fā)性主要病害,感染白粉病的植株,如果癥狀輕微,噴施普通殺菌劑即可防治;癥狀較重,若防治方法不當,單一加大用藥量,只能導致植株僵化、葉片老化,可導致辣椒減產10%~30%,嚴重影響辣椒的產量和品質。單質硫熏蒸能夠使藥劑均勻分布于整個辣椒植株表面,克服了傳統(tǒng)噴藥不均勻和有死角的問題。同時,該方法與噴霧施藥相比,還不會增加溫室內濕度,可有效避免高濕病害的發(fā)生,被認為是一種不帶殘留的作物病蟲害防治方法[9-10]。本研究旨在采用硫磺熏蒸器在溫室辣椒不同的生長階段進行熏蒸,研究單質硫熏蒸對溫室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期減少辣椒白粉病的發(fā)生,提高辣椒品質和產量。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延安市安塞區(qū)高橋鎮(zhèn)閆莊行政村一農戶的1號和2號2個日光溫室。該日光溫室東西長65 m、南北寬8 m、脊高5 m,地力均勻,肥力中等,前茬為黃瓜。
1.2 ? ?供試材料
本研究供試辣椒品種為辣椒37-82。供試地膜規(guī)格為0.008 mm×750.000 mm的白色微地膜。供試的“鴻源”牌硫磺熏蒸器為遼寧省東港市鴻源大棚機械廠生產。硫磺粉為中國石化鎮(zhèn)海煉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其含量≥99.98%,目數為600目。
1.3 ?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2個處理,分別為熏蒸和未熏蒸(CK)。其中熏蒸處理分3個時段進行,分別為2017年8月15日至11月15日,每間隔5 d熏蒸1次,每次熏蒸4 h(時段1);2017年11月16日至2018年1月16日,每間隔4 d熏蒸1次,每次熏蒸4 h(時段2);2018年1月17日至4月17日,每間隔3 d熏蒸1次,每次熏蒸4 h(時段3)。2號日光溫室不熏蒸作對照(CK)。除熏蒸外,2個日光溫室均按常規(guī)管理。
1.4 ? ?試驗實施
采用全覆膜種植方式,南北向起壟,壟高15 cm,大小行種植,壟寬80 cm,溝寬60 cm,2017年8月15日定植,每壟栽2行,行距60 cm,株距40 cm,密度為3.75萬株/hm2。其他管理方法同常規(guī)栽培。硫磺熏蒸器懸掛位置距日光溫室后墻3.5 m處,懸掛高度距辣椒頂端50 cm,懸掛間距7 m,起始位置距側墻3.5 m,每個日光溫室懸掛9個。1號日光溫室從2017年8月15日開始熏蒸,每個自動控溫熏蒸器初次添加硫磺粉30 g,以后在硫磺粉不足自動控溫熏蒸器容器1/3時補充硫磺粉至容器的2/3處。熏蒸時間在下午閉棚后20:00—24:00,使用自動定時器控制時間。
1.5 ? ?調查內容與方法
熏蒸前在每個日光溫室采用“S”形隨機取點法,取5個點,每點標記5株,記錄病葉數,計算病葉率、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分級標準:0級為無病斑;1級為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5%以下;2級為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5%~10%;3級為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11%~25%;4級為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26%~50%;5級為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50%以上。每隔10 d調查統(tǒng)計1次。計算公式如下:
感病率(%)=感病株數/調查株數×100;
病情指數=100×Σ(各級病葉數×各級代表值)/(調查總葉數×最高級代表值);
防治效果(%)=(對照病情指數-處理病情指數)/對照病情指數×100。
式中:Σ是各級乘積數值的總和。
2 ? ?結果與分析
2.1 ? ?不同熏蒸時間對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在3個熏蒸時段內,與未熏蒸(CK)相比,單質硫熏蒸的處理均可降低辣椒白粉病的感病率,且感病率均控制在10%以下,而未熏蒸的辣椒白粉病發(fā)生有逐漸加重的趨勢。
由表2可知,單質硫熏蒸對日光溫室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為60.80%~82.48%,病情指數在辣椒生長發(fā)育的各個時期較小、變化不大,而未使用單質硫熏蒸(CK)的日光溫室辣椒,其病情指數呈明顯增加趨勢,最高達到了19.23。因此,單質硫熏蒸可明顯抑制日光溫室辣椒白粉病的發(fā)生與流行,特別是辣椒生長的中后期易感白粉病時,抑制效果更為明顯。
2.2 ? ?單質硫熏蒸對日光溫室辣椒產量的影響
由表3可知,與未熏蒸(CK)相比,單質硫熏蒸的辣椒折合后的產量增加了8 355 kg/hm2,增產率達16.74%,增產效果明顯。
3 ?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在日光溫室辣椒生長的不同時期使用單質硫熏蒸可降低辣椒白粉病的發(fā)病率,提高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特別是辣椒生長的中后期易感白粉病時,效果更為明顯。通過天然存在的硫礦物熏蒸防治蔬菜病蟲害,不會誘發(fā)病原菌產生抗藥性,是一種無公害、成本低廉、技術簡單、易于推廣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3,11]。同時要根據辣椒植株長勢、感病狀態(tài)、溫濕度、自然條件等的變化加強管理,合理控制熏蒸時間,以求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另外,在試驗中還發(fā)現,單質硫熏蒸對其他真菌型病害和紅蜘蛛、白粉虱、薊馬等蟲害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體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
4 ? ?參考文獻
[1] 代明春,徐慶明.貴州省平壩縣辣椒主要病害及防治試驗[J].貴州農業(yè)科學,2004,32(4):51-53.
[2] 李玉聚,柴阿麗,趙彥杰,等.辣椒白粉病的診斷與防治[J].中國蔬菜,2009(7):19-23.
[3] 王春明,洪流,鄭果,等.5種殺菌劑對溫室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J].甘肅農業(yè)科技,2009(2):33.
[4] 張裘.防治辣椒白粉病藥效試驗[J].熱帶農業(yè)科學,1999(3):16-18.
[5] 姜兆彤,朱秀珍,張廣堂,等.溫室應用硫磺熏蒸器防治草莓白粉病的效果[J].北方果樹,2010(6):5-6.
[6] 胡永軍,國家進.溫室白粉虱熏蒸防治試驗[J].中國蔬菜,1995(5):40-41.
[7] 袁會珠,戈林泉,谷軍,等.溫室大棚硫磺電熱熏蒸技術研究[J].植保技術與推廣,2002,22(11):3-6.
[8] 刁玉峰.溫室應用硫磺熏蒸器防治草莓白粉病的效果[J].北方果樹,2016(2):16.
[9] 李軍見,王艷麗,于艷梅.硫磺熏蒸預防設施草莓白粉病試驗研究[J].陜西農業(yè)科學,2001(4):79-80.
[10] 郭玉祥,胡波,杜倫友,等.辣椒白粉病藥劑防治試驗初報[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7(12):54.
[11] 田梅,趙友德,鄧平,等.辣椒白粉病防治藥劑篩選試驗[J].長江蔬菜,2010(1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