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琪
周末,一直在家里寫作業(yè)的小木,抬頭望望外面的好天氣,一臉神往。父親進來了,看到小木的表情,頓時明白了?!皟鹤樱瑸榱霜剟钅憧炭鄬W習,我?guī)闳€神秘的地方?!毙∧練g呼起來:“太好了,我終于可以去透透氣了!”
不一會兒,他們來到小河邊,河面被太陽照得銀光閃閃。父親在河邊租了一條船,來到了河中心,拿起隨身攜帶的魚竿開始釣魚,嘴里還叼著煙斗,悠然自得?!鞍职郑腋墒裁茨??”“別著急,等我釣上魚啊,帶你到河邊吃烤魚。”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父親專心致志地釣魚,幾乎忘了小木的存在。小木想:老爸只顧著釣魚,都不理我,怎么才能讓他跟我玩兒呢?魚兒在水里這么快活,把它們做成烤魚,是不是有點殘忍了?怎么才能讓爸爸打消釣魚的念頭呢?
突然,小木腦袋里冒出了一個想法。他脫了衣服,跳入水中,像魚兒一樣,穿梭自如。哇,在水里游泳好舒服啊!這時,前方出現(xiàn)了一條黑黑的線,原來是父親的魚鉤啊。小木把準備好的白板掛到魚鉤上,然后若無其事地回到船上,甩甩頭發(fā),穿好衣服。
這時,父親發(fā)覺魚鉤沉沉的。小木急忙說:“爸爸,瞧,魚鉤動了,一定有一條大魚上鉤了!”父親趕忙用力一提魚鉤,一個白白的東西在空中劃出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這哪是魚,明明是一塊白板嘛!上面還寫著字:我們今天不想來,致禮!——魚兒。父親看出來這是小木寫的字,再看看小木期待的表情,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他哈哈大笑:“兒子,今天魚兒跟你一樣,也放假了呢!我們不釣魚了,改去看電影吧!”
小木幾乎要跳起來了,開心地大叫:“太好了,看電影去咯!”
點評
這是一篇看圖習作,小作者觀察細致、想象合理,在細節(jié)上下了功夫,一系列動作、心理描寫非常生動,人物對話鮮活、真實,實現(xiàn)了從圖到文的轉換。
看圖習作,首先要整體看圖,前后比較:圖中多了什么,少了什么,改變了什么,了解圖畫的主要內容,也就是整個故事的大概內容,確定主題。這篇《魚兒來信》,從圖中來看,孩子和大人關系很親密,不妨把他們理解成父子。而“我們今天不想來”,這封由兒子寫的“魚兒來信”,則揭示了故事主題。
明確了主題,再細讀圖片。作者畫圖時,每一筆都有目的,對圖意的表達都是有作用的,特別要研究變化的因素。圖中,爸爸原先在釣魚,最后釣到了兒子的字;兒子原先在船上,后來跳入河中游泳,把寫了字的白板掛在了魚鉤上。這些變化就是故事的經過。故事的結尾是怎樣的呢?兒子為什么要寫這封信?父親看到字后會有什么反應?大家可以把圖中的人想象成自己,設想在這樣的情景下,自己怎么做,怎么想,有什么感受,這樣就能寫出真情實感來,使讀者身臨其境。
(點評人:李吉銀,揚州大學教科院附屬楊廟小學校長,江蘇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