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黎明(湖南省體操運動管理中心 湖南 長沙 410005)
單杠項目是體育活動中的基礎性訓練內容,可以在特定的動作練習中,強化身體多處組織,并在提高力量與靈活度的基礎上,實現訓練者核心力量的升級。對于這一體育項目的研究與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導教學,并在強化技術內容的同時,保證受訓者身體能力的成長狀態(tài)。
單杠是男子競技體操運動的重要項目之一,于1896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當前的體操運動中,通用的單杠高度為255cm,橫杠直徑為2.8cm,杠體長達240cm。在體育項目中,單杠競技動作,大多由擺動動作組成,其中沒有停頓的間隙。而其動作類型也較為多樣,并可大致總結為前后大回環(huán)、換握、騰身回環(huán)、轉體、扭握臂等動作。
從體育項目的鍛煉角度出發(fā),單杠運動不僅可以提高人體的身體素質,也能在強化體育精神的內容上發(fā)揮重要作用。而作為重要動作組成與銜接的擺動屈伸上動作,也是單杠項目中的基礎,需要在訓練中,明確地分析其動作組成,并在分解方法的控制下,保證訓練效果,提升訓練者綜合體育能力。
擺動屈伸上動作中,有較為完整的動作流程,并主要分為開始、中間、結束這三個階段。在進行訓練練習的過程中,應當分別對不同的動作階段作出分析,以此保證動作的連貫性。
雙手握杠需與肩同寬,于直臂懸垂形體下,屈臂引體。然后,雙腿前擺,在其擺回的同時,借助慣性完成壓杠引體向。這一動作中,需進行收腹舉腿,上肢向后傾倒,沿前上方軸線,作出伸髖送臀的動作,并將雙臂向后擺動,在打開肩角的同時,使身體最大程度地遠離原始握杠點,以此保證引體向上的擺動幅度。在這一技術動作中,快速的收腹舉腿是難點問題。需在整個舉腿翻臀的動作中,完成伸腿送髖的動作,應始終保持身體的直線狀態(tài)。尤其在后擺達到極限之前,還需要在直立的軸線上,稍微加入收臀提髖的動作,以此增加身體后擺的動作幅度,為前搖積蓄力量。
前擺動作達到極限狀態(tài)后,需盡可能地伸直身體,在快速收腹舉腿的同時,使髖部盡量折疊,并使雙腳接近單杠位置,達到曲體懸垂的動作效果。在這一動作中,需要利用慣性,形成身體的向前移動,并為接下來的后搖,創(chuàng)造出便于用力的姿勢,以此保證動作的連貫性。
從生物力學的加到度出發(fā),通過功能原理與機械轉化守恒定理,可以確定前擺的最大勢能,并在這一mgh最大數值的影響下,形成曲體回擺的1/2mv2動能。由此,在舉腿翻臀的動作中,使身體原本的最大勢能動力條件達到極限值,使向后擺動的速度上升到極值。所以,在這一動作狀態(tài)下,可以更好地完成曲體后擺,并降低雙手壓杠所消耗的力量,利用少量的支撐力量,就可完成整體動作。
當身體的后擺幅度,使肩膀與杠體呈垂直狀態(tài)后需要雙腿做出動作,在平行杠體伸出雙腿之后,形成髖關節(jié)靠杠的體改,并在上臂執(zhí)行壓杠動作。然后,在跟隨身體動作的同時,作出翻腕動作完成支撐。這一動作中,需始終保持身體的伸直狀態(tài),無論是雙腿前伸、雙臂下壓,還是身體上提,都需要保證其平直狀態(tài),以此保證對于身體重心與增勢的控制。由此,利用阻力矩原理,限制其數值區(qū)間的變化,并在肌肉發(fā)力的同時,讓身體沿著阻力矩的動能完成轉動,進而實現擺動屈伸上的整體動作內容。
擺動屈伸上動作的訓練中,對人體的物理與綜合力量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在克服自身重力條件的基礎上,借助慣性完成動作。而在慣性動作擺動的過程中,還需盡可能的提高自身對于身體的控制水平,以此保證動作完整性,并在連貫的動作形態(tài)下,完成自身的肌肉塑造。具體的練習中,需要將整體的動作訓練內容進行細化分解,并在如下動作內容的分步驟練習中,提高自身力量,以此為單杠運動中的擺動屈伸上項目提供基礎能力。
擺動屈伸上動作中,手部力量十分重要,是整體動作的軸心,尤其在前后大幅度的擺動過程中,需要強化手部力量。由此,在前搖、后擺等動作中,不至于出現手部脫杠的問題,對自身的安全狀態(tài)造成負面影響。對此項內容的練習,可以通過常規(guī)的握力器設備展開,當身體到一定強度之后,可以嘗試通過指臥撐的形式,對指部力量進行強化。然后,在單杠項目的訓練中,進行上杠練習,并使手部肌肉的使用,適應單杠項目中的擺動屈伸上動作。
例如,在實際訓練過程中,需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對訓練的強度與方式進行分析,并通過對現有力量的評估,確定針對性的訓練內容,以此保證訓練的有效性。而在數據分析中,不僅要分析握力與指力數值,也要對身體自重情況進行分析,在合理調控力量數值的同時,逐漸縮減兩者之間的差距,以此保證手部握力的訓練效果。循序漸進的力量強化訓練中,需要先從基礎的握力器訓練入手,在保證訓練強度的同時,快速提升手部抓握力量。當力量提升進入瓶頸階段后,就可適當的調整訓練方式,通過指臥撐的形式強化訓練等級。此訓練方法中,以手部的指尖作為支撐點,進行俯臥撐的動作。鑒于此種動作對于力量要求較高,因此在訓練初期,可以使用手指進行靜立支撐。如果此時的難度仍然難以承受,則可將膝蓋作為支撐點,以此保證身體的強度鍛煉效果,為擺動屈伸上動作訓練處更加穩(wěn)定的手部力量。
上肢力量是啟動擺動屈伸上動作的基礎,需要在基礎力量的條件下,完成壓杠操作。以此,上肢肌肉力量的鍛煉與塑造,在擺動屈伸上動作的練習中,顯得尤為重要。擺動屈伸上動作與引體向上動作相類似,但其對于上肢與背部力量的調用,需要在瞬間完成,并在肌肉催動的條件下,快速完成發(fā)力轉換,以此才能實現擺動屈伸上的整體動作內容。在這一要求下,應當對背部肌肉與骨骼骼肌進行訓練,并在復合性連續(xù)動作的引導下,快速完成多動作的連貫銜接。
訓練過程中,需要以靜態(tài)動作練習作為基礎,在感知肌肉發(fā)力條件的同時,通過大密度練習,使引導壓杠動作的肌肉發(fā)力,逐漸形成肌肉記憶。由此,在瞬時發(fā)力的條件下,也能自由的引導身體力量,完成預定的身體動作。例如,實際訓練中,可以將引體向上的動作作為基本發(fā)力練習方式,在找到背部與上肢發(fā)力點之后,更好的記憶并適應這一發(fā)力條件。另外,在力量訓練的過程中,還可以進行擺動屈伸上動作的模擬練習,在縮減動作幅度的同時,總結發(fā)力經驗。也可以利用較為低矮的單杠,進行壓杠練習,在不形成擺動條件的基礎上,提高壓壁肌肉的適應條件,完成特定肌肉的訓練。
擺動屈伸上動作中,腰腹部的力量,主要體現在后擺提臀、前擺抬腿、上崗前抬腿這幾項動作內容中。而在整體動作流暢性內容上,也要盡可能地提升腰腹力量,通過腰部核心力量的強化,保證擺動屈伸上動作中,各階段動作中身體的平直狀態(tài),以此增加動作的標準性與美觀度。
尤其在動態(tài)的前搖與后擺過程中,腰腹力量的調動,會增加離心力的影響水平,并更好的展示擺動屈伸上動作擺動優(yōu)勢,降低上肢與下肢的能量消耗,使其在瞬時動作變化的過程中,更好地完成技術動作。在此項練習中,除了基礎性的仰臥起坐訓練外,還可在吊杠動作下,完成抬腿動作,以此保證對于下腹肌與下肢力量的訓練。通過這一動作的訓練調整,可以在前搖最高點的同時,使下肢快速的作出反應。同樣,這一力量條件,也同樣適應于結束動作中的兩腿沿杠前伸,在盡可能維護動作標準的同時,完成動作內容的展示,保證擺動屈伸上動作的整體連續(xù)性。
另外,在這一訓練條件下,可以采用引體向上的輔助練習的形式,最大程度的發(fā)揮身體懸吊的優(yōu)勢,對各個身體機能與肌肉組織進行塑造。方法上,可以保持上肢的懸吊狀態(tài),并在腿部作出動作,使小腿在膝關節(jié)位置進行彎曲交叉,并在同伴輔助的作用下,逐漸找到動作發(fā)力位置,由此保證訓練的輔助效果。
擺動屈伸上的整體動作中,應盡可能的保持無氧狀態(tài)。而在多組動作的訓練中,需要對自身的呼吸頻率作出控制,在有效呼吸方式的引導下,保證運動中帶有一定的節(jié)奏感。尤其在腹部發(fā)力的過程中,應在一定動作條件的引導下,協(xié)調性的作出呼吸管理,在配合前搖與后擺的同時,實現動作停留。尤其在擺動屈伸上動作達到最終動作之前,需要在前搖向后擺動的過程中,完成短暫且快速的吸氣,保證最后動作的摒氣狀態(tài),以此為上肢壓杠進行蓄力。另外,有效且合理的呼吸節(jié)奏,是保證運動中腦部供氧狀態(tài)的重要條件,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通過這種呼吸,可以保證思路的清晰狀態(tài),并有效的控制身體動作。
綜合輔助訓練內容,是保證訓練有效性的重要輔助條件,雖然不會直接對身體素質造成影響,但可以在調整身體機能的過程中發(fā)揮關鍵作用。例如,在每次展開擺動屈伸上訓練之前,可利用綜合輔助練習,對身體進行拉伸,以此保證身體的展開狀態(tài),在更好的身體機能支撐下,投入到項目訓練中,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而在完成訓練之后,還需要預留足夠的休息與拉伸時間,在保證身體獲得足夠休息的同時,使其從高強度的訓練中的緩和下來,以免長時間高強度的訓練,使身體負荷水平超出承受能力,造成身體危害。另外,合理膳食養(yǎng)分補充,也是提高訓練效果的更有效途徑,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能量供應下,可保證身體肌肉的成長狀態(tài),降低身體疲勞感。
綜上,通過手指抓握、上肢力量、腰腹力量、呼吸等多項訓練內容,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人體核心力量與身體素質,并在完成訓練的同時,優(yōu)化單杠教學中的擺動屈伸上項目指導。而對于此類內容的研究與分析,不僅有效地完成了預定訓練內容,也為受訓者引入了綜合受訓方法,使其體育素養(yǎng)得到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