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言語的本體論地位及其批判功能
        ——雅克·比岱的現(xiàn)代性批判理論研究

        2019-12-22 04:01:09唐正東
        關鍵詞:馬克思結構

        唐正東

        從言語或話語的角度來解讀現(xiàn)代性的結構及其內含的批判張力,這并非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像德國哲學家哈貝馬斯等人都曾有所涉及。但要說能從言語本身的批判性、建構性及其可能延伸出的復雜結構性的角度來展開論述的,就要數(shù)法國哲學家雅克·比岱(Jacques Bidet)①① 雅克·比岱是法國巴黎第十大學的哲學教授,國際著名的馬克思研究專家,《今日馬克思》雜志的負責人。《今日馬克思》雜志在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上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岱的代表作有:《當代馬克思辭典》《馬克思〈資本論〉研究》《總體理論》等。最為典型了。他把社會結構的主觀主義解釋維度上最重要的言語概念之內在理論張力發(fā)揮到了極致,并讓我們看到了在生活過程層面上范疇的實際效力并不只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外在表象,而是階級社會斗爭邏輯的反映。對他的觀點展開研究與評價,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現(xiàn)代性批判理論中主觀主義闡釋邏輯的生成原因,并以此來對如何越出基于結構的客觀主義闡釋邏輯與基于主體互動的主觀主義闡釋線索之間的二元對立提供一定的方法論啟示。

        一、言語在何種意義上具有本體論地位

        我們一般比較容易理解言語在商談關系之形式平等性意義上所具有的本體論地位,雅克·比岱的確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在《總體理論》的一開始就談到了言語的直接性及本質論特征。“開端是直接的,即言語的直接性,可是在這種直接性中出現(xiàn)了中介的要求,依據(jù)一種二律背反形式,這一要求是中心和個體的要求。誠然,這是虛構,但必須承認這一虛構有著本質論的地位?!盵1](P9)不過,我們在這段引文中除了要看到比岱對直接性的言語所具有的本質論或本體論地位的承認外,還要注意他所說的這種言語直接性是一種虛構,并且從中還出現(xiàn)了中介的要求。因為在我看來,后者才是比岱在言語問題上的關鍵思想。

        為什么言語的直接性中會出現(xiàn)中介的要求呢?在比岱看來,那是因為言語除了用于商談關系外,更重要的是對每個人或者說對大家的一種宣言,是一種被宣布的言語。這種宣布的言語的最重要功能就在于對我們之間的一切自然發(fā)生的東西加以重新審視和批判?!靶孕嫉难哉Z范疇:我們之間的一切都可以被重新審視。一切都服從我們大家之間的協(xié)約,就是說服從普遍的、可以為人人所接受的標準。因此,我們宣布最初是言語,言語是一切事物重新開始的可能性。”[1](P12)顯然,對比岱來說,言語并非只是商談倫理的形式,也不只是始源性維度上的社會關系狀態(tài),而是一種對自然現(xiàn)實性持批判態(tài)度的元結構之基礎形式。它本身并非一種自然狀態(tài),而是對在自由平等維度上存在問題的自然狀態(tài)進行審視和批判的終極參照物。在歷史的維度上,它并非是一種真實的存在;但在理論邏輯的維度上,它卻是一種必需的形而上學或本體論存在,因為只有它的存在才能讓人們對我們之間所發(fā)生的一切進行質問和重新審視。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比岱說言語的直接性是一種有著本體論地位的虛構。同時,也正因為如此,言語的直接性中才會出現(xiàn)中介的要求。

        在比岱看來,我們作為具體的、有限的人是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都用言語的直接性去跟其他人達成協(xié)約的,也就是說,言語的關系面對建構無限協(xié)約的要求肯定會無能為力的。因此,它必須要找到接替它的一些中介形式,這種中介就是契約?!霸谧杂?平等-理性的直接的言語關系之外、在這一關系可以依據(jù)理性、合理性和可靠性的標準所建立的東西之外,言語關系需要接替它的一些中介的出現(xiàn):‘契約的’中介。這些中介是這樣的,只有通過它們,簽訂契約者才能自由地、平等地、理性地組合。”[1](P12-13)比岱進一步指出,這里所講的契約絕不只是指個體間的契約關系,它還包括合作、共同的政府或國家等內容,因為正像言語關系中包括了理性、合理性和可靠性這三重內涵一樣,真正的契約也只有在契約、合作、政府這三個階段的統(tǒng)一中才會產生?!笆紫?,前面兩個(契約、合作)分別與這一關系的兩個面有關,即合理的一面(恰當)和理性的一面(真理-效率),而第三個(政府)與其實效性條件,也就是說和它的可靠性條件有關。但它們中的每一個都作為其他兩個的條件而出現(xiàn)。我們將把這一社會契約的意圖作為‘元結構’在第一部分加以研究?!盵1](P13-14)說實話,比岱在這里對契約的闡釋的確是比較難懂的,尤其是當我們習慣于用經(jīng)濟學的契約范疇來加以理解的時候。但如果我們真的進入了他的闡釋視域,那應當是不困難的。對于他來說,言語絕不只是個體間的交流工具,而是對一切事物之可能性加以重新審視的“宣言”。既然如此,如果沒有后兩項內容,那它如何去重新審視現(xiàn)實事物中存在著的合作與政府行為呢?

        當然,他的這種解讀視域也決定了他在元結構層面上對合作和政府的理解一定是有特別之處的。比岱沒有把它們界定為與個體間契約相對立的某種規(guī)制行為,而是強調中央契約與個體間契約的相互包容性。為此,他提出了私有自律與公共自律的共基性觀點,“黑格爾在其《法哲學原理》一書中首先把市場作為經(jīng)濟范疇提出,然后把國家作為其‘揚棄’提出。與黑格爾的這種順序相反,我提出(將其擴展到經(jīng)濟范疇并為了后來使其成為一種新的辯證法的原則)‘私有自律’和‘公共自律’的共基性--我使用康德的術語來表達,這些術語由哈貝馬斯重新使用。若自律能給自己制定規(guī)則,那么這種共基性事實上應該被詮釋為中央契約與個體間契約的互相包含”[1](P16)。對比岱來說,個體間契約在中央契約的范圍之內,否則,它就有可能掉入他律的統(tǒng)治之中,譬如,自由主義個體間的市場契約就掉入了市場規(guī)律的他律之中。而中央契約也是以個體間的自由契約為前提的,譬如,元結構層面上的政府或國家其實就像言語的組織一樣,作為公民社會的條件而存在。它不可能成為異在的權力,而只是受直接的言語合作的力量所支配。

        在《選擇的拓撲學》一文中,比岱對關于合作和政府的這種獨特理解進行了更為清晰的闡述。他指出,市場關系如果按照自由主義的那種理解是不可能得出正確結論的,因為這種解讀沒有把握住個體間契約和中央契約之間的共同蘊涵?!笆袌鲫P系只有根據(jù)自由共同意志的提出才能構成‘自由的’關系,因為這種意志是自由的,所以它可以要求市場之外的東西,即任何一種遵守社會契約的組織或規(guī)劃模式。但是,這種社會契約要對它為個體間的契約所帶來的限制做出相應的公眾說明?!盵2](P7-8)對比岱來說,正是因為基于言語的直接性,所以他才能把契約、合作、政府辯證地統(tǒng)一起來,把個體間契約和中央契約也辯證地統(tǒng)一起來。應該說,比岱是絕不可能像西方學界的意識形態(tài)批判理論家那樣,只把言語的理論作用限制在觀念意識形態(tài)的建構上的。因為對他來說,言語是用來重新審視所有一切事物的。因此,他的解讀對象不可能只是文化意識形態(tài),而必然是整個現(xiàn)代性的社會構成過程。

        再進一步,由于比岱緊緊扣住言語對一切事物之可能性的重新審視功能,因此,他對現(xiàn)代性社會構成過程的解讀不可能面向現(xiàn)代社會結構的邏輯-歷史生成過程、內在矛盾運動過程等內容,而必然會專注于特殊性維度上的現(xiàn)代社會結構,并著力解讀這種社會結構中的對抗性。再進一步思考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比岱的這種對抗性不可能是像馬克思在《資本論》等著作中所揭示的那種階級對抗的社會歷史內容,而必然是現(xiàn)代社會結構所宣布的東西與它真實的東西之間的比較中所發(fā)現(xiàn)的那種對抗性。如果從具體行動者的維度來看,“鑒于這一歷史的先驗從來只是在那些以自由平等的名義宣布統(tǒng)治(擁有、治理、指導)者和那些宣稱這一秩序有待實現(xiàn)者之間的對抗中被提出,那么我們就應該對這個歷史的先驗及其轉化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1](P39)。從根本上說,比岱是對上述兩者的對抗本身感興趣,而不是對這種對抗的社會歷史基礎感興趣。正因為如此,他對理論邏輯維度上從元結構向結構的轉化環(huán)節(jié)非常感興趣,并把它提升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岱最感興趣的不是元結構本身,而是這種元結構向結構的轉化過程。從理論邏輯的維度來看,只有通過這種轉化,現(xiàn)代性社會結構中的階級對抗邏輯才可能被昭示出來。而從歷史的或者說現(xiàn)實批判的維度來看,“只有從在其‘轉化’中的契約出發(fā)我們才能理解統(tǒng)治,并且逐漸理解現(xiàn)代特有的力量和暴力等一切因素”[1](P38-39)。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比岱才會強調在元結構-結構-政治這三個階段的辯證的聯(lián)結中產生了現(xiàn)代性的階級社會的邏輯。此處的政治顯然只是政治學意義上或者說階級對抗意義上的政治,而不是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中的政治。

        二、概念的社會效力與言語的批判功能

        比岱不僅在元結構層面上賦予言語的直接性以極其重要的基礎性地位,而且還在現(xiàn)實結構的層面上對它進行了更為深刻的闡述。他是通過言語的一種特殊形式即概念的復雜內涵及社會效力的維度來展開這種闡述的。一談到這個問題,比岱就注意到了馬克思在《資本論》第1卷第一章中對資產階級經(jīng)濟學范疇的客觀性及社會效力的描述。在說到貨幣用物化的形式遮蔽了私人勞動的社會性質以及私人勞動者的社會關系時,馬克思指出,“這種種形式恰好形成資產階級經(jīng)濟學的各種范疇。對于這個歷史上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即商品生產的生產關系來說,這些范疇是有社會效力的、因而是客觀的思維形式”[3](P93)。比岱在《總體理論》的第一章中就對馬克思的這段文字進行了引述[1](P47)。在他看來,亞當·斯密等資產階級政治經(jīng)濟學家是在市場的意義上來理解個體間契約的,“正如他所使用的詞匯(‘協(xié)議’、‘協(xié)定’)所證明的那樣,這種形式的社會性確切說是公開占據(jù)了‘社會契約’的位置,這一契約是從霍布斯到盧梭的傳統(tǒng)的契約主義的構成之根源”[1](P104)。也就是說,斯密等人的經(jīng)濟學范疇中只具有市場契約的維度,而不具有中央契約的維度,更談不上基于言語的直接性了。這就是為什么他們的理論范疇會以物的形式掩蓋私人勞動的社會性質并且只具有量的維度而不具有質的維度了。這些范疇具有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辯護的社會效力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比岱指出,馬克思對這種單一性的市場契約理論是持排斥態(tài)度的,而且還把它界定為一種關于私有財產之普遍準則的契約。不過,馬克思并非像盧梭那樣從自然狀態(tài)的角度來加以排斥,而是從中央契約的角度來加以拒絕的?!榜R克思是繼盧梭(《論人類的不平等》)之后拒絕這種形式的契約之人,即關于私有財產的普遍準則的契約。但是我們可以懷疑馬克思的拒絕和盧梭的拒絕在術語上有所不同,就是說馬克思是以一種可能的中央契約的名義拒絕的?!盵1](P104注釋2)在比岱看來,馬克思對斯密等人的資產階級政治經(jīng)濟學概念或范疇的拒斥,實際上就是一種哲學質問。雖然馬克思在展開這種質問的過程中在理解元結構復雜內容方面還存在著某些局限(譬如,不是從共時態(tài)而是從歷時態(tài)的角度來理解市場中介與組織中介的關系),但他的這種質問本身是其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的核心要義,也是我們應該繼承的。比岱認為,一旦我們真正地從元結構的角度來推動這種質問,那么,我們不僅可以提出普遍主義的言語直接性的前提,而且可以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解放思想及政治民主的任務。言語直接性在批判維度上的意義就是在此層面上展開的。

        在《馬克思〈資本論〉研究》一書中,比岱對馬克思在概念的拒斥與重建上的觀點進行了很有意思的闡釋。他從勞動能力與勞動力概念的區(qū)分、古典經(jīng)濟學家用勞動價值論遮蔽勞動力價值論、馬克思的勞動概念中的質的維度與階級結構之間的緊密關系等角度入手深入地闡發(fā)了這一點。“勞動‘能力’(labor-‘power’)范疇所具有的新穎性必須得到全方位的解讀;這種新穎性很可能被隱藏,就像它在‘勞動力’(labor-power)價值范疇中那樣。我們知道,古典經(jīng)濟學家們使用的是‘勞動價值’,馬克思通過引入‘勞動力價值’范疇,為辨析這種勞動力的價值與它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手段,并由此而建構了剩余價值理論。但是,‘勞動價值’這一偽概念的作用不僅在于模糊了剩余價值的問題。它同時還通過隱藏勞動能力概念而掩蓋了價值范疇在質的維度上的內涵,我們知道,這一維度上的價值內含著勞動,并且是與階級結構緊密相聯(lián)的勞動?!盵4](P45)比岱想要得出的結論是,馬克思在基礎性的概念層面建構了一個全新的視域,這是把社會政治的維度融入經(jīng)濟學范疇之后的一種全新視域。這不僅代表了馬克思對資產階級政治經(jīng)濟學范疇的質問與批判,而且代表著他的歷史唯物主義話語體系的嶄新內涵?!榜R克思是在一種全新的層面上來使用‘經(jīng)濟’這一術語的(學者們似乎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從《1857-1858年經(jīng)濟學手稿》到《資本論》,馬克思都用這一術語來詮釋具體的生產方式中特定生產關系的社會性內涵。這意味著要在一種前所未有的意義上來闡釋雇傭關系本身,這屬于歷史唯物主義的嶄新的文本對象,或者說,它意味著建構出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嶄新文本,這種歷史唯物主義顯然把社會政治的維度整合進了其重要概念的內涵之中?!盵4](P47)

        在《總體理論》中,比岱對這一問題的闡述更多的是站在概括和凝練的層面上來進行的。在強調了資本主義的商品交換關系不僅僅是一種市場契約關系,而且還是一種生產關系之后,他更強調指出,這種生產關系其實是一種強制性的生產結構?!安黄降鹊慕粨Q和排除的問題就這樣被提升到了剝削的問題的高度,就是說它們具有相同的責任:市場不是一種已知的天然調節(jié)手段,它也取決于別的可能的選擇,完全就像組織的形式那樣?!盵1](P167)比岱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他認為只要把商品交換關系指定為生產關系,或者說生產結構中的關系,那就等于把它指定為可能隨時被責難或質問的社會約束。他的推理是這樣的:市場動力本身是建立在不同的生產勞動在相等的時間內所生產的產品之間的交換差額之上的,這種差額促使生產者們提高生產率,而只有那些掌握著生產資料的人才可能做到這一點。而資本主義生產結構恰恰在強力地推行著這種交換關系,這正好說明這種生產結構或生產關系是導致剝削的真實原因,并且也是應該被責難和批判的對象?!爱斘覀兠靼滓咽袌龊徒M織放在同一層次上并作為階級的因素來考慮時,我們就可以這樣回到馬克思關于‘商品崇拜’上來,而且我們可以在他清楚闡明的東西的背后發(fā)現(xiàn)其他的東西:一個關于剝削理論的類似物。在商品和組織關系的干涉下,也就是說時間的不相等的調整,剝削關系所產生的東西也會產生在商品關系的范圍內,被理解為它只在資本主義中普遍占支配地位”[1](P167注釋 1)。

        在比岱的解讀邏輯中還有一個觀點需要加以說明:為什么用生產關系概念拒斥了交換關系概念就可以實現(xiàn)對資本主義現(xiàn)代性社會結構的批判?為什么不是像馬克思那樣必須從私有制社會矛盾運動的角度才能論證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此處的一個重要理論質點是:比岱認為所有的商品交換關系都是建立在交換者擁有該商品的所有權之基礎上的,而所謂的所有權必須在它得到全部的法律有效性之肯定的前提下才可能被加以承認。這樣一來,以交換關系為表征的社會結構便被歸結為某種共同意志的事實?!八袡嘀挥性谒康姆捎行员豢隙ǖ那闆r下才是可以承認的,就像一個簡單的規(guī)則一樣,

        它是一種共同意志的事實,這種意志可能要求另外一個共同意志。因此,元結構從來只在一種必定已經(jīng)‘把它轉化成它的反面’的結構關系中被提出,這種關系把自由轉化成社會規(guī)則,把規(guī)則轉化成法律?!盵1](P174)既然如此,比岱當然會把組織控制、財富剝削等客觀歷史現(xiàn)象當作基于共同意志的某種可商榷的事實來看待,而不會像馬克思那樣從客觀辯證法的角度把它們看成是由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運動所建構的歷史客觀事實。應該說,這也跟比岱把言語看成是對每個人或大家進行宣告的中介形式直接相呼應的。再進一步,對比岱來說,既然這些歷史現(xiàn)象只是可商榷的事實,那么,它們必定也是可選擇的事實,而不是必然的事實?!罢加泻涂刂?、商品和組織的限定只能作為可商榷的有效性意圖。它只能作為一種選擇的事實,也因此作為可逆的事實被提出。對結構的立場的確定只能在元結構的不確定的立場的聲明中給出。反之亦然?!盵1](P174)顯然,比岱專注于概念拒斥的角度來展開其現(xiàn)代性批判理論,是跟他的這種特殊的主觀主義解讀視域直接相關的。

        三、基于共同商議的政治

        可以想象,從上述解讀視域入手的比岱在思考解放路徑的問題時必然會選擇與言語相關聯(lián)的共同商議等思路,事實也是如此。在《選擇的拓撲學》一文中,比岱指出,“與拜物化的獨斷市場關系相比,社會主義更傾向于公共商討計劃。主要進行生產、交換的公司由國家所有(或在產權中占決定性的股份),教育、健康、研究、信息和其他基礎產業(yè)采取公共服務的形式并且自我管理從而得到促進發(fā)展,到今天這些還是社會主義的主要基準”[2](P26-27)。當然,他也很清楚,這么做絕非意味著僅僅回歸元結構的層面。比岱發(fā)明出了“元/結構”這個概念,其用意就在于:對于現(xiàn)代性批判的政治實踐來說,僅有元結構本身是不夠的,而且從本質上說,元結構也不是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術語。元結構是用來被結構中的否定者所意識到的、通過階級斗爭的實踐來實現(xiàn)的某種東西?!翱墒钦尾荒軞w納為宣言的元結構的術語。僅僅是因為宣言總是已經(jīng)在結構的形式中被轉化,所以政治才變得必要。在這些形式中,政治聲明自己被實現(xiàn)并這樣讓自己作為被否定者被意識到,而且聲明自己是可實現(xiàn)的,至少通過斗爭的實踐總是要實現(xiàn)的。因此,在這個意義上政治是元/結構的:它為一場解放斗爭設想條件”[1](P589)。

        那么,基于已有結構形式的政治實踐會遇到什么樣的復雜情況呢?在比岱看來,在資本主義現(xiàn)代性條件下,任何形式的“聯(lián)合”都仍然會受到階級因素的限定,這具體表現(xiàn)為在自由聯(lián)合起來的實踐活動中會出現(xiàn)各種不同的等級,而這些等級其實是不同的實踐者所受到的資本制約性形式、文化環(huán)境等多重因素影響的結果。“但是在結構的背景下(并且我們知道只有結構肯定元結構),聯(lián)合發(fā)覺自己的解放潛能受文化環(huán)境、資本-贈予的多樣性的制約,也因此受歷史的軌跡和命運的制約。即使聯(lián)合能導致第三個因素的產生,它也無法構成第三條道路,即一種‘唯一可替代的方法’,而只是第三個選項?!盵1](P586)當然,這么說并非意味著解放的不可能性,比岱對這一點看得是很清楚的。他指出,社會結構的共同意志本質決定了資本主義對財富的壟斷以及資本對社會的統(tǒng)治,必然被局限在一定的范疇內,而且,人民通過斗爭實踐也必然對社會結構的發(fā)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如果財產只有在物的使用可能被認可時才是確定的,那么由統(tǒng)治階級進行的壟斷會被局限在這樣一個范圍內,其中全體人民,通過不斷的激烈斗爭,能夠對要生產什么(學校而不是大炮,火車而不是汽車,劇院而不是賭場)的決定,對內在(工作和報酬的情況)和外在的(公共教育、信息獲取、公共服務)的生產條件,對它的結果(公共健康、環(huán)境)都能產生影響?!盵2](P27)

        讀到比岱的這段話,我們很容易聯(lián)想到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的那段名言:“個人怎樣表現(xiàn)自己的生命,他們自己就是怎樣。因此,他們是什么樣的,這同他們的生產是一致的--既和他們生產什么一致,又和他們怎樣生產一致。因此,個人是什么樣的,這取決于他們進行生產的物質條件?!盵5](P520)馬克思、恩格斯所持有的客觀歷史辯證法思想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像比岱那樣,相信只要通過斗爭就能對要生產什么和怎樣生產這一客觀生產過程中的兩個最重要因素加以改變。馬克思在后來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中的一些觀點也印證了他的這種思想。在談到革命斗爭的歷史前提時,他強調指出,“在這種普遍繁榮的情況下,即在資產階級社會的生產力正以在整個資產階級關系范圍內所能達到的速度蓬勃發(fā)展的時候,也就談不到什么真正的革命。只有在現(xiàn)代生產力和資產階級生產方式這兩個要素互相矛盾的時候,這種革命才有可能”[6](P229)。通過與馬克思思想的對比,我們就能更加深刻地領會到言語的視角對比岱建構其主觀主義的現(xiàn)代性批判理論框架是多么的重要。

        在厘清了政治斗爭的復雜背景之后,比岱指出,即使是在資本主義的環(huán)境中,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也可以通過政治民主的方式來顯現(xiàn)其強大的變革力量,因為“什么也不可能使人忘記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公有形式,從它與政治領域(共同審議的領域)的關系的角度來看,相對于私有形式的優(yōu)越性,因為資本主義依然是社會主義的背景,社會主義仍然是共產主義的條件”[1](P586-587)。當然,此處我們應該注意的是,比岱說的是大多數(shù)人,而不是所有人。那些處于壟斷和剝削地位的統(tǒng)治階級不僅不可能參與這種政治民主的斗爭,而且其本身還是大多數(shù)人的斗爭實踐所面對的對象。比岱在此處有這么一個觀點需要格外注意:處于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中的資本有兩種不同的形式,即馬克思意義上的所有權資本和布爾迪厄意義上的資質資本,這兩者之間是相互影響和相互滲透的。更重要的是,“這也是這兩個政治派別區(qū)分的準則,即具有穩(wěn)固財產的古典右派,在行政組織和公司中產生的社會-民主派”[2](P14)。也就是說,擁有所有權資本的那些人一定是維護現(xiàn)有統(tǒng)治形式的右派,而只有擁有資質資本的人才可能是對現(xiàn)實進行質問和批判的社會-民主派。所以,對大多數(shù)人通過政治民主的形式來推動的斗爭實踐來說,只有后者才是可以聯(lián)合的對象?!暗讓尤嗣竦慕夥挪呗宰匀皇窃噲D與在‘資格’中,而不是在‘財產’中,在官僚體制和行政體制尤其是在文化體制中,而不是在金融中,在組織中而不是在市場中取得優(yōu)勢的中間階級和統(tǒng)治階級達成聯(lián)盟?!盵2](P14)

        在比岱看來,這些擁有資質資本的人是和底層人民一樣,愿意推動對資本所造成的現(xiàn)實抽象的批判的,是愿意將現(xiàn)有的利潤-權利邏輯加以中立化的。因為就像阿多諾、列斐伏爾等人在分析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的傳統(tǒng)時所說的那樣,生產的后果其實是文化層面上的各種對立,“因為生產,即使在利潤的層面上,產生的是文化層面上已經(jīng)確定的使用價值及圍繞其產物而引起的社會和文化對立,但它不能造成對資本的對抗。在可能發(fā)生的社會、文化、生態(tài)、城市化、工會等單純‘對抗’運動的范圍內,反對‘生產資料私人所有制’的斗爭就會在日常生活中爆發(fā)。民眾的力量如此表現(xiàn)出來”[2](P28)。這就是比岱基于言語的元結構而建構出的解放路徑的可能性。

        從總體上說,比岱的觀點是對米歇爾·阿格里塔、阿蘭·利比茲等法國調節(jié)學派的思想、皮埃爾·布爾迪厄的批判社會學、哈貝馬斯的商談倫理學等觀點的繼承與發(fā)展。我以為,與其說比岱在元結構、結構、個體契約、中央契約等概念的使用上展現(xiàn)出了嶄新的學術思想,還不如說他在言語的直接性及其批判與解放功能的闡述上的確是匠心獨具的。我們不能認為他在這方面的觀點僅僅是對哈貝馬斯的繼承,因為他不僅把言語的直接性融進了元結構的框架之中,而且還把它運用到了對現(xiàn)代性社會結構的批判之中,并且這種批判還是在元結構與結構的辯證關系中得以進行的。我以為,他的這種解讀思路是頗有新意的。

        當然,我們同時也要注意到,比岱的現(xiàn)代性批判理論之所以會建立在言語直接性的基礎之上,并在一定程度上顯現(xiàn)出主觀主義的闡釋傾向,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跟他沒能完全領悟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闡釋方法直接相關的。從表面上看,他的確強調了對現(xiàn)代性社會結構的批判和超越,因而似乎表現(xiàn)出了歷史主義的理論特征。但問題的關鍵是:他的這種歷史主義的闡釋視域并沒有達到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層面。當比岱從所有的商品交換關系都必須建立在交換者擁有該商品的所有權、所有的商品所有權都必須得到全部法律有效性的肯定等前提出發(fā),得出以商品交換關系為表征的現(xiàn)代性社會結構的本質是共同意志、像財富剝削等異在性的歷史現(xiàn)象只是某種可商榷的、可選擇的歷史事實等結論的時候,他顯然忽略了一般性的商品交換關系與資本主義條件下普遍化的商品交換關系之間的區(qū)別,這跟他沒能從歷史唯物主義內在矛盾運動的角度來解讀商品交換、商品所有權等問題直接相關。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對資本主義商品交換關系的分析已經(jīng)超出了對商品本身分析的范圍,轉變成了“關于每一個產品必須在什么樣的社會經(jīng)濟基礎上才表現(xiàn)為商品的問題”[7](P43),這一觀點似乎并沒有引起比岱的重視。這一方法論上的局限也使他在推進現(xiàn)代性批判理論時沒能對社會結構的現(xiàn)實制約性及客觀規(guī)律性給予足夠的重視。

        猜你喜歡
        馬克思結構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形而上學》△卷的結構和位置
        哲學評論(2021年2期)2021-08-22 01:53:34
        一個半世紀后的卡爾·馬克思
        論結構
        中華詩詞(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4
        在馬克思故鄉(xiāng)探討環(huán)保立法
        人大建設(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新型平衡塊結構的應用
        模具制造(2019年3期)2019-06-06 02:10:54
        論《日出》的結構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fā)現(xiàn)
        湖湘論壇(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
        极品美女调教喷水网站| 在线播放国产女同闺蜜| 久久99亚洲网美利坚合众国| 最好的99精品色视频大全在线|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97人妻碰碰视频免费上线| 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一区av在线| 曰韩无码二三区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 人妻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视频免费进入观看| 粉嫩虎白女毛片人体| 久久精品免费无码区| 综合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97色在线 | 国产| 成年午夜无码av片在线观看| 91在线区啪国自产网页| 欧美视频第一页| 国产日产免费在线视频|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av白丝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 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66|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美女精品一区| 亚洲av日韩一区二区|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下载| 国产91色在线|亚洲| 日本精品av中文字幕| 色哟哟最新在线观看入口|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 国产美女av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脱狱者| 国产农村乱辈无码|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的视频网站| 亚洲高清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va韩国va欧美va| 欧美做受视频播放| 免费啪啪av人妻一区二区 | 尤物yw无码网站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