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雯,濰坊工程職業(yè)學院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改變了以零零后、九零后為代表的高校學生的日常生活。無論是生活瑣事,還是學習上的疑問,他們都習慣使用手機、平板等查閱信息。這使得真正到圖書館閱讀的學生數量明顯下降。閱讀隨意化、功利化、膚淺化暴露了當今高校學生“閱讀貧瘠”的問題。面對新媒介的沖擊,高校圖書館想要提升閱讀推廣的質量,必須轉變思維,積極應用現代化的發(fā)展成果,勇于創(chuàng)新,完善自身建設。
一般而言,高校圖書館是校園閱讀推廣的旗手,擔負著營造良好閱讀氛圍,引導學生讀好書的責任。然而當前國內不少高校圖書館仍沿用傳統(tǒng)發(fā)展模式,其功能僅局限于向學生提供書籍查詢和借閱,缺乏系統(tǒng)的閱讀推廣活動。即使作了嘗試性的活動,也面臨諸多阻力,因而大多偃旗息鼓。有學校通過聯合圖書館與學生部、新聞中心等部門共同開展閱讀推廣,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該合作模式并不長久和穩(wěn)定,高校仍普遍存在閱讀推廣主體不明確的問題。
在推廣形式上,國內各高校圖書館仍沿用專家講座、征文活動、知識競賽等方式,盡管能在短時間內激發(fā)一部分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閱讀經歷,但由于其舉辦時間較為固定,加之形式內容大同小異,對樂于不斷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學生來說缺乏吸引力,因而閱讀推廣的效果十分有限。
開展閱讀推廣,不管是場地布置,還是人員邀請,均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此外,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來,有時還需為優(yōu)秀讀者頒發(fā)獎勵。高校圖書館獲得的經費劃撥本來就普遍不足,而這些經費大多用于添置圖書館的電子設備和文獻資料,所剩下的很難支撐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
各高校舉辦閱讀推廣的時間多為一年或一季度一次,有的也統(tǒng)一安排在閱讀活動月或世界讀書日。總的來說,活動的開展欠缺連續(xù)性,即使能引起學生的注意,也難以培養(yǎng)其長期的閱讀習慣和愛好,這對高校閱讀和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非常不利。
信息時代電子文獻的出現無疑豐富了文獻閱讀的方式。與紙質文獻比較,電子文獻閱讀更為方便、快捷,適宜于資料隨時隨地的快速查找。然而當前高校在開展閱讀推廣時對數字文獻的宣傳力度明顯不足,庫存種類不齊全,相關學習課程滯后,影響了閱讀的全面推廣。
推廣主體的明確是有效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前提。第一,在高校中要成立相關學生組織,比如書友會、閱讀愛好者協會或分學科、領域的組織。建立上述閱讀推廣組織旨在擴充推廣主體,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激發(fā)其閱讀和號召閱讀的激情,營造健康文明的高校文化。閱讀協會中有不少人際交往廣泛、在學生團體中有威望的成員,通過他們能極大提升推廣的效果。在實際工作中,閱讀協會應找出學生的興趣點,同時宣傳有底蘊的優(yōu)秀文化,使閱讀成為一種常態(tài)。第二,針對推廣具體事務高校應當結合實際,設立閱讀推廣辦事處。招聘推廣方面的人才,制定一個明確可操作的方案,深入到校園日?;顒又?,與大學生展開心靈的對話,了解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的真實想法,指導他們養(yǎng)成科學的閱讀習慣,并建立閱讀反饋熱線。
同樣一本書,推廣的形式不同,其效果也顯著不同。高校開展閱讀推廣必須重視形式的多樣化和創(chuàng)造性。第一,舉辦閱讀活動前,要使參與者熟悉活動主題,在引導上形成一個明確的方向,才能提高宣傳推廣的實效性。第二,突破常規(guī)活動形式。比如把書中的知識唱出來,展示“真人圖書館”等,不僅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而且彰顯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條件具備時還可搭建一個讀者與作者交流的平臺。第三,注重閱讀經驗的分享。邀請學院知名度高、受學生歡迎的教授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介紹書籍在自己人生軌跡中的重要價值,激勵學生奮發(fā)讀書。
第一,爭取校內合作,獲得教務處、宣傳部等支持,以合作形式共同推廣。第二,與校外書商合作,贏得書商贊助,并獲取更大力度的優(yōu)惠。第三,發(fā)動學生爭取到周邊企事業(yè)單位的支持,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能力,還獲得了一些贊助費用。
閱讀推廣不再局限于一個季度或一年,只要有好的創(chuàng)意,并且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參與,就可以廣泛開展。例如每月可以結合社會熱點,確立一個主題,圍繞它執(zhí)行閱讀推廣的計劃,使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自覺性。
根據經費情況,引進觸屏閱讀器、多屏顯示器等設備,吸引學生眼球,滿足多層次的閱讀需要。同時,開設培訓課程,介紹數字閱讀的功能和優(yōu)勢。
閱讀推廣是高校提升自身軟實力,增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辦法?,F階段各高校重視程度不夠,暴露了不少問題。要明確推廣主體,豐富形式,拓寬資金來源,縮短推廣間隔周期,營造良好的數字閱讀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