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艷,陶加法,陳 強,陳文興,石忠華 (中車長江車輛有限公司,湖北武漢 430212)
近年來,為響應國家綠色環(huán)保的號召,水性涂料作為一種新型綠色環(huán)保涂料進入涂裝行業(yè)。在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研發(fā)水性涂料,其所占市場份額逐年遞增,已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制造、船舶制造、鐵路機車、交通橋梁和建筑等行業(yè)。水性涂料自2008年開始被應用于鐵路貨車上,迄今為止已在多個鐵路貨車制造工廠所使用,并逐漸取代了傳統(tǒng)的溶劑型涂料[1]。
水性涂料以水作為稀釋劑,綠色環(huán)保,對人體無傷害。但由于水性涂料的干燥受環(huán)境溫度、濕度的影響較大,涂料性能及施工工藝與傳統(tǒng)的溶劑型涂料有所不同,在低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下易產(chǎn)生漆膜缺陷[2]。針對水性涂料的特殊性,詳細介紹了鐵路貨車用水性涂料的性能特點和施工工藝,并針對水性涂料在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的涂膜缺陷提出了一些處理方法。
根據(jù)鐵路總公司下發(fā)的標準《鐵路貨車用水溶性涂料技術條件(暫行)》(TJ/CL 251.1)的規(guī)定,鐵路貨車用水溶性涂料中的有機揮發(fā)物(VOC)含量需≤150 g/L,比溶劑型涂料中的VOC含量大大降低。
為了研究及驗證其環(huán)保性,從多方面對水性涂料進行了環(huán)保性能研究:
(1) 選取了多個水性涂料樣品進行了實驗室性能檢測,檢測結果見表1,表1結果顯示,幾個水性涂料樣品的VOC含量遠低于150 g/L。
(2) 溶劑型涂料施工現(xiàn)場有濃烈的刺激性氣味,嚴重刺鼻、刺眼,在現(xiàn)場中較長時間停留時容易出現(xiàn)頭暈、惡心等癥狀;水性涂料施工現(xiàn)場氣味大大減小,進入水性涂料施工現(xiàn)場人體沒有明顯的不適感。
(3) 分別對水性涂料施工現(xiàn)場廢氣入口處及出口處的廢氣進行了測試,檢測其成分及含量,結果見表2。根據(jù)表2結果可知,水性涂料廢氣入口處各廢氣含量也能符合GB 16207—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規(guī)定的有組織廢氣排放標準。
以上結論說明:采用水性涂料噴涂鐵路貨車,VOC的排放量大大減少,未經(jīng)過廢氣處理也能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的要求。
根據(jù)上述研究情況,鐵路貨車采用水性涂料,可從源頭上控制VOC的排放[3],改善作業(yè)環(huán)境,保護作業(yè)人員身體健康,保護環(huán)境,帶來積極的社會效益。
水性涂料以水作為主要溶劑,大大減少了可燃物——有機溶劑的含量,經(jīng)鑒定,水性涂料不燃不爆,消除了溶劑型涂料在運輸、貯存、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隱患[4]。
水性涂料以水作為主要溶劑,干燥速度受環(huán)境溫度、濕度影響較大,在低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下會存在難干甚至不干的現(xiàn)象;環(huán)境溫度過高或濕度過低時容易產(chǎn)生干噴,導致漆膜缺陷及附著力不良的情況[5]。經(jīng)試驗研究,水性涂料的施工與溫濕度的關系如圖1所示。
從圖1可知,溫度15~35 ℃、相對濕度45%~70%的環(huán)境最適合于水性涂料的施工。
與有機溶劑相比,水的表面張力較大,在基材表面的鋪展性、潤濕性相對較差。因此,與溶劑型涂料相比,水性涂料對涂漆表面污染物,尤其是油污較為敏感。施工前表面污物去除不凈時,易導致涂膜缺陷。
(1) 預處理
鋼材表面需進行拋丸預處理,除銹等級應達到GB/T 8923.1—2011中的Sa 2.5級。未經(jīng)拋丸預處理的表面,車體或配件成形后,表面需進行拋(噴)射處理,除銹等級應達到GB/T 8923.1—2011中的Sa 2.5級,拋(噴)射除銹方法無法實施時,允許采用機械打磨除銹方法替代,除銹質(zhì)量須達到GB/T 8923.1—2011中規(guī)定的St 2級。
(2) 噴漆前的表面清理
因水性涂料對基材表面清潔度的要求較高,在水性涂料噴涂之前,需對涂裝表面進行徹底清理,鏟除焊渣、飛濺等附著物;對預涂底漆覆蓋不良部位及已返銹部位進行打磨;用200#溶劑汽油或者水性清洗劑將基材表面的油斑、腳印、粉筆字、探傷殘留物等污染物擦洗干凈。存在油斑的部位應重點清理,擦洗2~3遍。
鐵路貨車使用傳統(tǒng)溶劑型涂料的涂裝工藝流程為:底漆預涂→底漆噴涂→底漆干燥→面漆預涂→面漆噴涂→面漆干燥→面漆修補→標記涂打→油漆損傷部位修補。
水性涂料的噴涂工藝流程與溶劑型涂料的大致相同,其設備原理、噴涂方式,使用設備,均與溶劑型涂料一致。因水性涂料的施工受環(huán)境溫濕度影響較大的性能特點,當溫度過低或濕度過高時,需對待涂裝的車輛進行預熱,噴涂室內(nèi)需進行送熱風操作,涂裝完畢的車輛需進行烘干。
在下述情況下水性涂料噴涂需增加車輛預熱、送熱風、涂料預熱等處理過程。
(1) 車輛預熱
在氣溫低于12 ℃或環(huán)境相對濕度>85%時,噴涂底漆前應對車體或配件進行預熱,預熱溫度≥40 ℃,預熱時間≥15 min。
(2) 送熱風
當氣溫低于5 ℃條件下噴涂或環(huán)境相對濕度>85%時,應啟動噴涂室送風加熱系統(tǒng),保證室內(nèi)溫度不低于12 ℃。
(3) 涂料預熱
在氣溫低于5 ℃條件下,水性涂料應采取加溫措施,一般采用調(diào)漆罐水浴加熱的方式,加熱溫度不宜低于12 ℃。與此同時,涂料庫房也需啟動保溫裝置,保證庫房溫度不低于12 ℃。
(4) 涂料干燥
當環(huán)境溫度低于12 ℃、相對濕度大于85%或大批量生產(chǎn)時,涂料須采用烘干方式進行干燥,烘干溫度不低于50 ℃,烘干時間不少于30 min。當車體或配件裝有橡膠、塑料等元器件時,烘干溫度不得高于70 ℃。
當工序及環(huán)境條件能保證水性涂料自然干燥時,允許采取自然干燥方式,自然干燥的時間須保證涂層達到實干。
另外,水性涂料漆膜在實干前對水敏感,涂層未達到實干前,車體或配件不得露天存放或淋水。
除施工黏度外,水性涂料施工參數(shù)與溶劑型涂料大體一致。因水性涂料所使用的樹脂與溶劑型涂料不同,水性涂料存在一種假稠現(xiàn)象,控制水性涂料施工黏度參數(shù)與溶劑型涂料一致時,噴涂時涂料過稀,會產(chǎn)生大面積流掛現(xiàn)象。根據(jù)本公司大量噴涂試驗研究及后續(xù)跟蹤情況,制定了鐵路貨車常用的幾種水性涂料的施工參數(shù),見表3。
表3 鐵路貨車用水性涂料的施工參數(shù)表Table 3 Construction parameters table of water-based paint for railway truck
根據(jù)對水性涂料的研究及噴涂經(jīng)驗來看,水性涂料涂裝常見如下缺陷,針對這些缺陷,專門研究制定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圖2 車體表面涂料流掛Figure 2 Surface paint sag
形成原因1:噴涂環(huán)境溫度太低。
解決措施:噴涂前基材表面預熱、噴漆室送熱風加熱(12 ℃以上)、涂料材料預熱。
形成原因2:噴涂及干燥環(huán)境相對濕度太高(>85%)。
解決措施:噴涂前表面預熱、噴漆室送熱風加熱(12 ℃以上)、涂料材料預熱。
形成原因3:一次性噴涂過厚。
解決措施:控制噴涂距離和噴涂流量,注意在噴涂過程中兩條漆帶不能過多重復,保持均勻的噴涂速度。
形成原因4:涂料過度稀釋
解決措施:調(diào)漆時控制加水量,涂料黏度調(diào)配應在工藝規(guī)定范圍內(nèi)。
圖3 涂層表面開裂Figure 3 Cracking of the coating surface
形成原因:一次性噴涂太厚、烘干溫度過高和閃干時間太短等綜合因素影響。
解決措施:(1) 一次性噴涂厚度最好控制在50~80 μm之間。(2) 烘干溫度不要超過70 ℃,在能干的情況下,最好控制在40~60 ℃。
(3)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噴涂后可閃干10 min左右后再烘干。
形成原因1:噴涂環(huán)境溫度過高(>40 ℃)。
解決措施:降低環(huán)境溫度或稀釋涂料。形成原因2:噴涂環(huán)境相對濕度太低(<40%)。解決措施:提高環(huán)境濕度或稀釋涂料。
圖4 干噴產(chǎn)生的白霜Figure 4 Hoarfrost from dry spray
圖5 斑點Figure 5 Spots
形成原因1:基材表面存在污染物。
解決措施:加強基材表面清理工作,確保將油污、探傷液及其它污染物清理干凈。
形成原因2:噴涂材料中混有油脂。
解決措施:切換水性涂料前,應對使用溶劑型涂料的調(diào)漆桶、噴涂設備及管路系統(tǒng)進行徹底清洗。建議先用溶解性強的環(huán)氧漆稀釋劑或聚氨酯漆稀釋劑浸泡1 h以上,然后再清洗噴漆機及管路系統(tǒng),最后再用清潔自來水沖洗,直至清洗水無色、無明顯油花。
形成原因1:基材表面的油污等雜質(zhì)未清理干凈。
解決措施:加強基材表面清理工作,確保將油污、探傷液及其它污染物清理干凈。
形成原因2:噴涂時溫度過低或者相對濕度過高。
解決措施:根據(jù)環(huán)境溫度和濕度情況,增加表面預熱、噴漆室送熱風(12 ℃以上)、烘干等操作。
通過對水性涂料性能特點及施工工藝的研究,提出了處理涂膜缺陷的方法,通過制定適合鐵路貨車水性涂料施工的工藝規(guī)范,有效解決了鐵路貨車用水性涂料施工工藝技術尚不成熟的難題,為水性涂料在鐵路貨車上的全面推廣應用、實現(xiàn)綠色制造奠定技術和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