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摘 ? ?要】為弘揚和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家風家訓,泰州廣電制作了六集家風專題片《親語連廉》,該專題片精選歷代清官廉吏以及當代優(yōu)秀黨員領導干部的家風故事,詮釋城市文化傳承中的家風力量;影像活化家風內涵中的人和故事,追溯廉潔文化的淵源,探尋城市文化的根與魂,繪就泰州城市的特有氣質。節(jié)目多渠道抵達用戶,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
【關鍵詞】親語連廉;家風;政風;城市文化;城市廣電
城市廣電,與百姓的距離最近,理應在弘揚和傳承優(yōu)秀家風中勇于擔當主動作為。今年2月,泰州廣播電視臺聯(lián)合市紀委監(jiān)委、市委宣傳部拍攝制作了六集家風系列電視專題片《親語連廉》,用電視手法將記載在碑文族譜中的文字,轉化為鮮活的正能量故事,在廣大干部群眾中引起了熱烈反響,受到了各方好評。
《親語連廉》專題片先后在江蘇衛(wèi)視、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站、“學習強國”APP等主流媒體平臺上傳播,與全國觀眾分享了泰州優(yōu)秀的家風文化,產生了較大影響。
一、精選范例,影像活化家族故事,詮釋家風傳承的力量
家規(guī)家訓或以文字記載在族譜中,或以書畫懸掛在墻頭上,但真正傳承延續(xù)家風靠的是行動,看的是作為。編導人員沒有停留在對家風家訓字義的解釋上,而是查閱大量史料,精心選擇范例,挖掘鮮活的人與事以詮釋家風家訓的傳承。
(一)梅蘭芳家族的家風底線
梅蘭芳是泰州優(yōu)秀的城市文化符號之一,他不僅是把京劇旦行表演藝術推向巔峰的藝術家,還是第一位把京劇介紹到海外、使京劇躋身世界戲劇之林的文化使者。對應“國重于家,德先于藝”的梅家祖訓,編導通過大量的影視資料,并邀請梅蘭芳紀念館的專家,向觀眾講述了梅蘭芳恪守祖訓,冒著生命危險,蓄須明志,稱病堅決不給日偽演戲的往事。梅蘭芳的兒子梅葆玖說:“泰州是梅家的根,因為這里有梅家的祖訓——‘國重于家,德先于藝?!?/p>
(二)李德仁家族的德才報國
“詩禮傳家,德才報國”是泰州溱潼一門三院士的李家家訓。李德仁早年留學德國,期間,他自創(chuàng)了一種震驚國際測量學界的“李德仁方法”。就在世界各大研究機構向他伸來橄欖枝的時候,他毅然回到母校武漢大學任教。
專題片的編導沒有平鋪直敘這個故事,而是巧妙地從李德仁的妻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寫給丈夫的家書講起,他的妻子寫到,幾十年來你一直在學習,在花國家的錢,現在到了該回國“擠奶”的時候了。李家家訓不僅成為指引李德仁、李德毅、李德群三兄弟的指路明燈,同樣也激勵著他們的家人“德才報國”。
(三)陳燕萍家族的底色本分
“法官媽媽”陳燕萍是當代泰州人的驕傲。編導組運用影視動畫凸顯父親陳廣對她的諄諄教誨:“公正廉明,扶弱抑強”“有一顆愛心,善良的心,才會有一顆公正的心?!闭沁@樣的家風家訓讓陳燕萍一直堅守共產黨人應有的底色和本分。
此外,專題片還以情景再現的形式再現了因絕不與奸佞同流合污而稱病辭官的明朝三品大官儲巏,嚴詞拒絕大漢奸汪精衛(wèi)委任的辛亥革命元勛朱履先等泰州先賢的故事,他們同樣以最美麗動聽的傳承音符,奏響了牢牢堅守家風家訓思想底線的激越之歌。
如何用電視影像呈現家規(guī)家訓?編導們嘗試采用各種制作手法來“還原”場景,影像化家族故事;對于實在無力“還原”的,則借助漫畫、連環(huán)畫等方式進行動畫處理來故事化呈現。這樣“虛實相生”的手法,既尊重歷史,又鮮活生動。
二、追根溯源,深化家風傳承的主旨,探尋城市文化的根與魂
廉潔在泰州城市文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清史稿》中,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就被列為“廉吏”。 鄭板橋為官清廉,為人自律,常寫家書教誨族人修身養(yǎng)德,后人把其家書選編付梓《鄭板橋家書》,書中家訓,一直為后世所謹遵。
家風連著政風,廉潔文化是優(yōu)良家風家訓傳承的必然結果,也是泰州城市文化的特色。因此,專題片的編導們并沒有連篇累牘地列舉泰州的廉潔故事,而是重點追溯廉潔文化的淵源,探尋泰州城市廉潔文化、家風文化的根與魂。
(一)“頭頂何字值千金”,廉源于“范”
明清兩朝,泰州黃橋的何氏一共出了四進士、十舉人、三十二貢生、三百多位秀才,并且他們大都知書達理、嚴于律己,為民潔身自好,為官清正廉潔。問渠哪得清如許?千淘萬漉根在“范”。這“范”就是何家的十條家范。
專題片的編導運用情景再現、虛實結合等影視劇拍攝手法,再現了《何氏家范》形成的過程:從南宋何氏避亂黃橋偏居一隅,到行善積德睦鄰孝悌成為望族;從第七代子孫明朝何濟抄錄名篇諍言向鄉(xiāng)鄰宣講,到把先祖?zhèn)儌飨聛淼闹倚⑷柿x、樂善好施的美德制成《何氏家范》,源遠流長綿延傳承數百年。
(二)王氏六規(guī)訓,泰州廉潔文化根植于“泰州學派”的哲學智慧
地以人聞,“派”以地名,這正是泰州家風醇厚、人文底蘊深沉的體現。泰州學派的創(chuàng)立者王艮及其追隨者王氏宗祠里的王棟,他們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高度制定的《六規(guī)訓》,即《孝順父母歌》《尊敬長上歌》《和睦鄉(xiāng)里歌》《教訓子孫歌》《各安生理歌》《毋作非為歌》,對當今社會都起著道德規(guī)范作用。
(三)胡氏家訓,泰州廉潔文化的提升得益于“教化”和“融合”
以《何氏家范》、王氏《六規(guī)訓》為代表的泰州城市家風文化起源于鄉(xiāng)野民間、繁榮于家庭家族、流播于本土教化,因此,其土壤豐腴,根基厚實,承恩先祖,惠澤后世,傳承數百年。她與時代共生,又與時代共進。同時泰州家風文化也善于吸收外阜文化的精華,與外阜文化融合共興。
范仲淹是北宋名臣,天禧五年他調任泰州西溪(今東臺)鹽倉監(jiān),清廉自守修成捍海堰,泰州人贊之為范公堤。此時的泰州人胡瑗正在泰州小城懸梁苦讀,他吸收了范仲淹的“憂樂觀”,提出了“不以一己為憂樂,所憂者天下,所樂者天下”的民本思想,而浸潤了這種“憂樂觀”的胡氏家訓“立身以品德第一,讀書以濟世為上”,又在泰州安定書院的瑯瑯讀書聲中影響了他的1700多個學生。
民族英雄岳飛、文天祥,雖在泰州時間不長,但他們的家國情懷,不僅化作了泰州人交口相傳800余年的英雄傳說,而且他們的形象、精神永遠融入了泰州城,融入了泰州人,成為泰州家家戶戶學習的標桿。
追溯廉潔文化的淵源,深化了家風傳承的主旨。正是家風的約束功能、評判功能、引領功能和整合功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家庭成員的行為、作風和操守;提倡什么,容忍什么,禁止什么,嚴懲什么,規(guī)范著家庭或家族的道德準則和價值取向,厚德持家必定廉潔為官,泰興仙鶴灣的遺帶亭,海陵稻河灣的八訓堂,他們家族興旺的香火點燃了泰州城市的精神,鑄就了城市文化的靈魂。
三、多渠道分發(fā),借助互聯(lián)網點燃城市的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說:“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得“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盵1]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為了讓六集家風專題片《親語連廉》走進千家萬戶,特別是走到年輕群體當中去,泰州廣電充分發(fā)揮互聯(lián)網優(yōu)勢,在泰州電視臺、江蘇衛(wèi)視播出的同時,聯(lián)合市紀委監(jiān)委、市委宣傳部,同步將之制作成針對各種層次用戶的版本多屏分發(fā),在電腦屏、手機屏、公交車載屏、街頭廣告屏進行融合傳播。
泰州廣電“我的泰州APP”同時推出視頻、文稿、圖集三個版本,“泰州微視聽”“勤廉泰州”等泰州政務微信號在刊播新聞和評論的同時與相應版本互動跟進,廣電報新周刊同時推出生活在身邊的泰州名人的家風故事20多集。
傳承好家風匯聚正能量,轉作風先要正家風,用家風涵養(yǎng)核心價值觀,以“小家”推動“大家”,一時間,六集家風專題片《親語連廉》馨滿泰州城。
泰州古代廉官鄭板橋、儲巏、胡瑗、徐蕃、嚴清,近代實業(yè)家劉國鈞、單毓華、單聲,革命家朱履先、方祖岐,時代楷模張云泉、陳燕萍,以及張文德、郭寶珍、邱祖文等當代眾多基層黨員干部廉潔奉公、克己為民的群像,借助互聯(lián)網走進了千家萬戶,泰州的一代代厚德家風傳人宛若燦爛星辰,用自己修身、齊家、濟天下的生動實踐,厚重了泰州城市廉潔文化的沉淀,璀璨了泰州城市家風文化的絢爛星空,點燃了泰州城市的精神。
以歷史對接現實,泰州廣播電視臺在《親語連廉》中的探索只是小小一步,在編導制作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遺憾。但遺憾就是動力!我們還將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融合,為進一步弘揚和傳承傳統(tǒng)文化不遺余力,向觀眾奉獻更為鮮活的精神文化大餐。
注釋:
[1]習近平:在2015年春節(jié)團拜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7-02-18(02).
參考文獻:
[1]胡斌.紀錄片《守望家風》探究中華文化的根與魂[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9-04-18(08).
[2]曲經緯,方毅華.《家風》:喚起深隱于基因中的文化自覺[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6(07).
(作者:泰州廣播電視臺)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