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有人說,無限風光在險峰;有人說,尋常巷陌亦風景。發(fā)現(xiàn)風景,欣賞風景,關乎閱歷,關乎眼界,關乎胸襟。
[思路點撥]
此作文題的材料共有兩句話。第一句話用“有人說”告訴我們“風景”在兩個地方——險峰、尋常巷陌。第二句話提示我們如何能發(fā)現(xiàn)和欣賞“風景”——“關乎閱歷,關乎眼界,關乎胸襟”。因此,本次作文題的核心話題就是“風景”。
那么,什么叫風景呢?所謂風景,是指由光對物的反映所顯露出來的一種景象,可分為自然風景、人文風景。其實,根據(jù)材料第二句話“發(fā)現(xiàn)風景,欣賞風景,關乎閱歷,關乎眼界,關乎胸襟”,我們還可以概括出第三種風景——“心靈的風景”,正所謂“情人眼里出西施”。如果把自然風景和人文風景概括為“客觀的風景”,那么心靈的風景就是“主觀的風景”。如此,我們可知“風景”應有三種類型:自然風景、人文風景和心靈風景。
從自然風景的角度,我們可以立意: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欣賞大自然中的美——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和欣賞;從人文景觀的角度,我們可以立意:風景的背后是人的本質力量——人的認知、人的智慧、人的情感、人的精神等;從心靈風景的角度,我們可以立意:風景其實是人心的投射——與其用眼去發(fā)現(xiàn)美,不如以美的心靈去看待世間萬事萬物。
[佳作示范]
風景總在攀登險峰后
文/劉聿桐
王安石認為:“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币簿褪恰盁o限風光在險峰”。有人說:“不對呀,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尋常巷陌亦風景!”呵呵,好像也有道理。然而,我認為,此風景非彼風景也。
真正的風景,應該是在攀登險峰后的所見,正如“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中的第三個境界。
“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边b想五柳先生當年抬首望南山,發(fā)現(xiàn)遠處的山峰并不美麗,而一個人一壺酒一卷書,看“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才是真正的風景。其中的秘密是什么呢?我想,那就是先生在飽嘗人生艱險之后的頓悟!
事實上,一個從未經歷過人生風險的人,是很難感嘆出“尋常巷陌亦風景”這句話的。因為他并不覺得這暖陽照著的深巷有什么歲月靜好的風韻。在他的心中,尋常巷陌就是尋常巷陌,如是而已!
毛姆說:“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頭看到了月亮?!彼固乩锟颂m疾步如飛,如愿以償?shù)刈飞狭怂膲粝搿?5年之內,這個倫敦股票交易員風馳電掣,越過城市,越過中產階級,越過太平洋,越過人生,越過人性,終于追上了命運這匹烈馬。別人也許會同情他的窮困潦倒,但他拿起畫筆時,卻覺得自己是一個君王,直到得麻風病死在小島上,他也未曾悔過分毫。他將攀登山峰之險發(fā)揮到極致,對那些所謂幸福地生兒養(yǎng)女的巷陌平凡生活極盡嘲諷,臨死前,他竟然要求把他的曠世之作付之一炬。這讓人不勝唏噓!人生真正的風景到底是什么?
尋常巷陌當然是風景,但巷陌的美麗風景恰恰最需要閱歷、眼界和胸襟才能感知、發(fā)現(xiàn)與體會。當你飽覽過山川江河,擴大了視野胸襟,尋常巷陌的風景才會落入你的心里。
所以,從尋常巷陌到美麗風景,攀登險峰是必不可少的征途。
放眼當今社會,有很多“佛系青年”還沒有深入社會竟然無病呻吟地說:“尋常巷陌亦風景。”真實的情況是,他們有的甘作蝄與學鳩止步于榆枋之間,南冥對于他們太過遙遠,終不可圖。有的或許曾為心中的遠峰所吸引,然而在攀登崎嶇的道路時,心生畏懼后便逃往巷陌,委屈地舔著自己的傷口并自欺欺人地說:“平平淡淡才是真!”對此,我也只能“呵呵”了!
風景總在攀登險峰后,愿你我都努力做一只向上的鯤鵬,努力攀登險峰,有一天當我們成功飛上九天時,所有的閱歷就會變成遼闊的眼界與胸襟,那么,所見之處,就皆是風景!
[評點]
此文針對材料中的關鍵詞——風景,文章辨析“攀登險峰后看到的風景”和“攀登險峰前在尋常巷陌中看到的風景”之間的區(qū)別,思維獨特,見解新穎。在具體的論述中,文章有破也有立,有否定也有肯定,有正面論述也有反面論述,如此便形成了表達的張力,且極富邏輯性。文末,提出發(fā)現(xiàn)真正的風景的辦法——做一只向上的鯤鵬,極富意味。
(作者:陳玉駒,江蘇省張家港市沙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