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冬梅,熊 濤,蔡 暢,楊 衛(wèi)
(水電九局西藏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西藏 拉薩 850000)
倉面設計作為單元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是對水工建筑物的單個澆筑部位進行詳細規(guī)劃,以確保混凝土澆筑的各道工序正常、有序,并按照相應的質量技術要求進行施工。倉面設計是混凝土澆筑質量控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保證措施[1]。
倉面設計最早于2000年在三峽二期工程中應用,在施工條件復雜與澆筑強度高的情況下,對規(guī)范施工作業(yè)、保證工程質量、加快進度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2]。2011年應用在官地水電站中,在工期縮短12個月,月澆筑強度增加約10萬m3的情況下保證了工程質量[3]。鑒于DG水電站大壩是目前在建的海拔最高的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受特殊的氣候與建設條件影響,對混凝土施工質量要求更高,且高海拔地區(qū)人工降效嚴重,類似工程項目應用較少,將倉面設計應用到DG水電站中,對單元工程進行合理規(guī)劃,加快工程進度,保證工程質量。倉面設計在DG水電站中的成功應用可供類似工程項目借鑒。
DG水電站位于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地區(qū),為二等大(2)型工程,以發(fā)電為主,水庫正常蓄水位3 447.00 m,相應庫容0.552 8億m3,電站壩址控制流域面積15.74萬km2,多年平均流量1 010 m3/年,電站裝機容量為660 MW。
大壩壩頂高程3 451 m,最大壩高117 m,是目前在建的海拔最高的碾壓混凝土壩,西藏在建最高大壩,壩頂長385 m,大壩碾壓混凝土93.7萬m3,常態(tài)混凝土50.5萬m3。
壩體所在地氣候特性為晝夜溫差大、空氣稀薄、大氣干燥、太陽輻射十分強烈,每年11月~次年4月為旱季,5月~10月為雨季,年溫差小而日溫差大,年平均溫度低,低溫季節(jié)長且最低氣溫低,溫差變化大,日照充足而多大風,氣壓僅有0.6個標準大氣壓;據(jù)壩址下游35 km的加查氣象站實測統(tǒng)計,晝夜溫差最大達20℃左右,氣候條件對混凝土的質量影響極大。
壩址兩岸山體陡峻,施工布置難度大;地質條件復雜,骨料供應緊缺;氣候惡劣,溫差大、氣壓低、風力強、凍土深、輻射強;先天條件的特殊性,對工程建設的各個單元帶來了各種考驗。
受壩體結構復雜、氣候條件特殊、建設條件差,交叉施工干擾大等因素影響,施工難度大,且初凝時間短,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任務艱巨。
因此,根據(jù)工程所處地區(qū)特點、倉面的結構特性,做出相應的倉面規(guī)劃和做好倉面澆筑前期準備,并指導作業(yè)人員施工,保證混凝土澆筑有序進行,并達到加快工程建設進度、保證工程質量,是尤為必要的。
1)倉面特征。描述了倉面詳細的參數(shù),具有相應的倉面高程、倉面樁號、倉內的配筋情況與倉位埋件等情況。
2)入倉方式。應根據(jù)工程所在地氣候特點,結合建設區(qū)域地勢條件,入倉方式的規(guī)劃決定了入倉道路的布置,在倉面設計過程中應該綜合考慮入倉道路的布置,入倉道路坡度應控制在18%~20%,入倉道路兩側坡比為1∶0.5,設鍵槽與限裂鋼筋,使得與后續(xù)混凝土澆筑更好的結合,保證壩體穩(wěn)定性。
3)混凝土分區(qū)與施工布置。倉面設計要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明確的混凝土分區(qū)。確定倉面的不同區(qū)域混凝土標號級配,倉面指揮時要避免混凝土下料發(fā)生混淆。施工布置包括設備、材料和倉面人員,設備包括混凝土的入倉設備、鋪料設備、平倉設備、倉面保溫保濕設備和倉面保潔設備等;材料主要為倉面保溫保濕材料;倉面人員包括設備操作員、質量與安全監(jiān)控人員、指揮管理人員等。
4)變態(tài)混凝土施工。采用一種介于常態(tài)與碾壓之間的混凝土,使其具備常態(tài)混凝土的可振搗性能,同時又具備碾壓混凝土施工快、強度高等優(yōu)勢。止水片周圍是變態(tài)混凝土施工的關鍵部位之一,應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采取止水支撐和保護措施,確保振搗密實。
5)溫度控制措施。大壩混凝土為大體積混凝土,須采取合理的溫控措施,采用智能溫控系統(tǒng)對壩體進行冷卻通水,對大體積混凝土的最高溫度控制極為有效。
6)碾壓參數(shù)。在碾壓混凝土施工前進行了碾壓混凝土試驗,確定最佳的碾壓參數(shù),以達到碾壓質量要求。在施工過程中采用智能碾壓系統(tǒng)對混凝土碾壓參數(shù)進行實時監(jiān)測,最終檢測壓實度滿足壓實標準為止。
7)過程養(yǎng)護。倉面須時刻使用噴霧機與沖毛槍保證倉面濕潤,改善倉面小氣候;及時處理倉面出現(xiàn)的積水;在已經(jīng)碾壓完成的部位未進行下層澆筑前覆蓋保溫保濕材料。
8)質量保證措施。根據(jù)壩體結構特點、碾壓混凝土試驗結果;結合施工工藝及技術要求,明確混凝土的升層高度、碾壓密實度、鋪料方法、與變態(tài)防滲區(qū)域的施工方式等;對于特殊部位的施工,須編寫專門的作業(yè)指導書并下發(fā)至每一個作業(yè)人員的手中。如遇施工縫與結構縫,鋪設限裂鋼筋,增加壩體穩(wěn)定性。針對澆筑時段的不同,提前查清天氣情況,做好應急措施,確保倉面澆筑作業(yè)能保質保量的進行。且在澆筑前對拌和系統(tǒng)設備例行檢查,避免澆筑過程中因設備出現(xiàn)問題而停止?jié)仓默F(xiàn)象。
為切實了解倉面設計在DG水電站的應用,以下為9~11號壩段3 352.00~3 356.70 m倉面設計實例。
根據(jù)大壩澆筑入倉方式規(guī)劃,大壩3 398 m以下的碾壓混凝土主要利用自卸汽車運輸,充分發(fā)揮自卸汽車入倉強度大的特點。且因施工結構需要,施工時將9~11號壩段合并為一個單元工程進行澆筑,澆筑高程為3 352.00~3 356.70 m,樁號為(壩上0-002.10~壩下0+094.50,壩左0+050.00~壩右0+033.64),永久面混凝土保護層為20 cm,抗震鋼筋網(wǎng)采用Φ25螺紋鋼相間布置,間距為20 cm;倉面升層4.7 m,開倉前,需將澆筑的分層線標注在模板上,以控制碾壓層高;經(jīng)計算,本倉混凝土總澆筑方量為22 813 m3,共有五種標號級配;分別為碾壓混凝土C9020W8F200和C9015W6F100、變態(tài)混凝土C9020W8F200和C9015W6F100以及常態(tài)混凝土C30W6F150;上游模板往里1.2 m為變態(tài)防滲區(qū)域;2019年6月澆筑,屬高溫季節(jié)施工,采取預冷入倉,溫度控制在10℃左右,允許間歇時間按2 h控制,預計澆筑歷時104 h。
入倉道路平面布置:采取壩后入倉+壩前出倉、倉內道路+倉外道路的組合方式形成機動而靈活的澆筑倉汽車運輸回路,過程減少施工干擾,加快澆筑效率。
圖1 入倉道路平面布置圖
混凝土分區(qū)與施工平面布置:該倉面存在多種級配的混凝土,根據(jù)施工規(guī)范,不同混凝土需要同時澆筑,保證混凝土交界面的結合質量;在結合部位,振搗棒需插入下層碾壓混凝土中5 cm,并進行復振確?;炷恋馁|量。
在上游防滲區(qū)、孔洞、模板、廊道等周邊無法用機械設備碾壓部位澆筑機拌變態(tài),無需造孔灌漿,須用振搗棒進行振搗,加強混凝土層間結合質量,振搗應使用高頻振搗器(變態(tài)混凝土施工主要采用Φ100振搗棒(50 cm長),靠近模板的部位采用Φ70振搗棒(60 cm長),振搗時間宜大于常態(tài)混凝土1~2倍,保證漿體翻至表面。施工時振搗棒垂直插入混凝土中,快插慢拔,振搗時將振搗器插入下層混凝土5 cm左右,保證均勻性和碾壓區(qū)與變態(tài)區(qū)結合,振搗后無氣泡產生,振搗器提出的漿液,表面光滑圓潤平順。
圖2 混凝土分區(qū)及施工平面布置圖
溫度控制措施:該倉布置了3層冷卻水管,采取水平間距為1 m,垂直間距為1.5 m,距離模板面1 m,與誘導縫的距離范圍為0.8~1.5 m,用U形錨筋固定,特殊部位的冷卻水管鋪設可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每趟支管不超過300 m,采取一拖三的方式,即一趟主管最多接三趟支管,冷卻水管鋪設完畢后,統(tǒng)一接對應主管引進智能溫控分控站。
該倉內埋設了10支溫度計,垂直間距為3 m,以便后期壩體溫控系統(tǒng)監(jiān)測冷卻水管的作用。
碾壓參數(shù):采用通倉法分層澆筑,進占法進行卸料,鋪料厚度宜為34±2 cm,滿足壓實厚度為30 cm,智能振動碾壓參數(shù)按照2+6(行走速度為1.0~1.5 km/h)進行施工,碾壓完成后對于條帶不平整部位采用無振慢速2遍加碾平整,無法碾壓的局部采用小碾碾壓20遍。
澆筑時段在夏季,屬于高溫大風季節(jié),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迅速,為了保證碾壓密實度和良好的層間結合,在倉面施工過程中,需采取沖毛槍和噴霧機改善倉面小氣候,同時避免出現(xiàn)倉面積水;在已經(jīng)碾壓完成的部位,未進行下層混凝土澆筑前覆蓋彩料布進行保溫保濕。
倉面內的資源分配包括入倉機械、倉面的主要設備及設施、倉面指揮人員、相關值班人員等,合理的資源分配決定了資源的利用率。
1)采用自卸汽車直接入倉方式澆筑混凝土的倉面最大澆筑面積為4 591.5 m2,碾壓層厚為30 cm,按6 h覆蓋,需最大強度為229.6 m3/h。從左岸混凝土生產系統(tǒng)經(jīng)左岸沿江通道、下游圍堰,汽車運距為1.5 km,倉內平均行駛速度降低25%,自卸汽車平均速度取14 km/h,來回共需時間為12.85 min(1.5÷14×60×2=12.85),拌和站攪拌時間6 min,考慮洗車、卸車、轉向、調車、排隊等時間和其他原因停車的時間約10 min,共計28.85 min。綜合考慮上述因素,一輛自卸汽車每小時可運料2車,25 t自卸汽車每車裝料13.5 m3(裝3罐,4.5 m3/罐),其生產強度為27 m3/h。共需25 t自卸汽車229.6÷27=8.5臺,考慮到維修和備用,共配備10臺25 t自卸汽車。
2)倉面內主要施工機械設備計算如下。
振動碾配置。大壩碾壓混凝土碾壓主要采用三一STR130C-8型振動碾,其生產率為:
Q=V(B-b)H×K/N
式中:V為振動碾碾壓行走速度,取1 500 m/h;B為振動碾作業(yè)寬度,取2.135 m;b為要求的重迭寬度,取0.2 m;(B-b)為一次有效碾壓寬度,取1.94 m;H為碾壓層厚度,取0.3 m;K為碾壓作業(yè)綜合效率,取0.9;N為碾壓遍數(shù),取6遍。
單臺振動碾生產率Q=1500×(2.135-0.2)×0.3×0.9/6=161.7 m3/h
共需配置振動碾數(shù)量229.6/161.7=1.42臺。
考慮1臺維修備用,經(jīng)以上分析需配置3臺STR130C-8型振動碾。
平倉機配置。平倉擬采用山推SD13S平倉機,其生產率為:
Q=W×V×D×E/N
式中:W為平倉機作業(yè)寬度,取1.8 m;V為平倉機作業(yè)速度,取1.6 km/h;D為攤鋪層厚度,取0.34 m;E為平倉機作業(yè)效率,取0.6;N為平倉機的攤鋪次數(shù),取值1次。
單臺平倉機生產率Q=1.8×1600×0.34×0.6=587.52 m3/h
平層鋪筑一層(30cm)共1 377.45 m3,共需配置平倉機數(shù)量1377.45/587.52=2.35臺。
考慮1臺維修備用,經(jīng)以上分析需配置4臺平倉機。
綜上所述,該倉面的設備分配如表1所示。
工程地處高原地區(qū),人工降效嚴重,應根據(jù)澆筑時段的氣候條件,實際澆筑情況進行人員分配,此倉除去設備駕駛員外,人員分配如表2所示。
表2 人員分配表
經(jīng)過倉面應用情況分析,最終該倉澆筑完成歷時87.7 h,實際澆筑方量為21 580 m3,澆筑強度為246 m3/h,完全滿足最大強度要求;經(jīng)檢測,已澆筑的混凝土壩體內冷卻水管通水冷卻效果好,有效控制了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倉面設計切實發(fā)揮出指導作用,規(guī)范施工,提高澆筑效率,保證了壩體混凝土質量。
在西藏高海拔、特殊氣候、建設條件差、工期緊的情況下,結合碾壓混凝土施工快、強度高的特點,對大壩碾壓混凝土施工進行倉面設計、資源規(guī)劃、減少了施工干擾,在質量、進度和安全方面均得到了保證,自2019年3月碾壓混凝土開始澆筑以來,截止至2019年8月共完成混凝土澆筑60.22萬m3,并在2019年8月完成混凝土澆筑11.51萬m3,創(chuàng)開工以來最高紀錄,收到了業(yè)主賀信;倉面設計在DG水電站壩體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對保證混凝土質量,規(guī)范施工過程發(fā)揮了極大作用,加快了DG水電站的建設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