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
《動畫造型設計》課程是為廣東工業(yè)大學動畫(中外合作)專業(yè)所開設的一門專業(yè)課程。
廣東工業(yè)大學動畫(中外合作)專業(yè)是經教育部批準的,于2013 年開辦的,依托國際交流合作,跨學院協(xié)同創(chuàng)新的中外合作試點教學項目。
與普通動畫專業(yè)相比,動畫(中外合作)有很大不同——招收文理科普高考生,而非藝術類考生。而《動畫造型設計》從課程前期所需技能基礎來說,是需要一定的美術基礎的,面對一群完全沒有美術基礎的學生,相當于一門全新的課程。
這里我將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思路關鍵之處與心得稍作整理概括,拋磚引玉與諸位分享。
粗略來看,普通文理高考生大部分幾乎沒有美術基礎。仔細分析,本專業(yè)學生與藝術類學生有如下兩方面優(yōu)勢:一是較好的文化基礎,各種設計學科所需的人文社科或自然科學知識基礎較好;二是文理生由于沒有經過當今流行的美術高考應試型集中培訓,因此反而能更好地銜接上大學階段的設計學教育。
同時劣勢也非常明顯:一是文理招生的學生美術造型能力基本功幾乎為零;二是由于前30 年整個中國應試教育模式對于音、體、美基礎素質教育的忽略,導致當代大學生審美能力低下,除非家庭從小培養(yǎng)重視或受過專門的教育。一小部分藝術類考生由于從小興趣愛好,因此情況稍好;而一般文理類普通考生,絕大部分都極度缺乏基本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
本課程學分3 學分,課時為48 課時,每周每次4 課時,共上12 周(次)。
根據學習主體的特征分析,課程設計如下:
第一模塊,設計洗腦,時長約2 周。內容:講解藝術與設計關系,給學生理清繪畫、美術、設計、藝術等概念與其相互關聯(lián),明確設計學的學科基本規(guī)律特征,同時銜接本課程中動畫造型設計的基本概念知識。
第二模塊,美術基礎,時長約3 周。內容:著重對于動畫造型設計所必須的一部分美術基礎作為重點教學。教學中注意因勢利導,大部分學生沒有經過應試美術高考,雖然美術基礎薄弱,但學生在繪畫風格上卻是百花齊放(有些同學的手繪風格讓我很驚喜,很意外)。因此,教師要注意在審美上做好引導,而不限制學生的天性表達,多多鼓勵,為后面的命題設計項目實訓環(huán)節(jié)打好基礎。
第三模塊,命題設計,時長約5 周。該環(huán)節(jié)教師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將設計思維、設計表達以及其他各項專業(yè)知識融入到設計項目中,使學生在完成項目過程中掌握和運用知識。本模塊的教學應該注意控制好項目的工作量,整體工作量不宜以藝術生動畫專業(yè)的工作量為標準,應相對較少一些。但是在項目難度上倒不必過多擔心,適中難度的任務才能產生學生的學習驅動力。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既要注意強調整個設計工作的規(guī)范、流程、標準,同時也要保護學生在設計思維中的創(chuàng)造力,這也是整個教學活動中的難點。
總的來看,課程教學效果不錯,也基本達到了教學目的。絕大部分同學通過“解剖麻雀”方式的學習過程,基本掌握了動畫造型設計中的知識、技巧以及要領。進行到中期看到孩子們的作品,也打消了我在上課前的一些擔心。事實證明,只要注意教學方式和正確引導,普通文理類高中生,一樣能銜接好大學設計學專業(yè)課程,并且,部分學生通過努力,其設計思維與設計能力甚至更強于目前的藝術類學生。
面對這樣一批對于藝術與設計學科猶如白紙的學生,一方面,教學過程略有難度與阻力——許多基礎知識需要從零開始普及講解;另一方面,也感覺責任與壓力巨大——畢竟學生將來的學習生涯,本專業(yè)相關的學習方法等等都將由此課程開始。這樣一來,問題也發(fā)生了——由于課程前期的過于保守,導致教學進度稍嫌滯后,事后復盤反思,第一模塊理論知識稍嫌冗余,應更改為針對本課程直接相關的理論概念知識;第二模塊教學效果最差,一方面限于教學空間教學設備的硬件局限,另一方面本人過于執(zhí)念于強調傳統(tǒng)的美術造型基本功的作用,事實上在社會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代,觀念與想法比工具與技法要更重要;第三模塊最大的遺憾是課時不夠。
所幸地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克制不揠苗助長,沒有急功近利地一味追究課程作品的最終效果。畢竟一顆顆剛剛發(fā)芽的種子,誰也不知道它們將來會不會成為蒼天大樹。
希望本課程分享對文理學生在專業(yè)上能有些小幫助,另外也希望各位同行多多給予指導與建議。
附一:命題設計詳細要求(暨課程考查作業(yè))
動畫角色造型設計
一、角色設計符合以下幾項基本需求
1.以同班同學作為角色設計原型,特征明顯。
2.該角色是某種動物。
3.角色設計須注入一定的風格、情感以及符合角色的氣質特征。
4.為角色設計至少兩種鮮明的職業(yè)(社會角色)。
二、具體要求
1.設計作品須體現(xiàn)原創(chuàng)性,不可使用剽竊、借用等學術不端行為。
2. 最低要求包括五個部分:a. 人物原型設計;b. 動物原型設計;c. 情感氛圍參考與關鍵詞;d. 角色草圖(各種草圖、三視圖、透視圖);e.角色正稿(兩個職業(yè)、六個表情、一張帶動態(tài)的角色效果圖)。
附二:學生作品節(ji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