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火東
(廣東市橋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1499)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不斷提升以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建筑行業(yè)得到了較為快速的發(fā)展,與此同時社會各界對于建筑工程施工質量也予以了更高程度的關注,自然地對巖土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于建筑工程而言,巖土工程深基坑開挖規(guī)模越大,其安全性也就越難以保障,所以建設規(guī)模較大的工程質量越是受到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面對巖土工程支護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必須采取有效的支護技術進行施工,并充分落實施工技術要點,針對性的采取措施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此才能確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與穩(wěn)定性,從而在根本上確保建筑工程建設質量。
就本質上而言,深基坑支護是巖土工程對建筑結構安全施工的保護,深基坑支護施工其主要目的就是為對安全隱患進行有效預防與控制確保施工環(huán)境的高度安全。一般而言,深基坑支護主要應用于基礎深度在5 米以上的,建筑規(guī)模較大的建筑工程施工當中。就支護型式而言,深基坑支護型式主要可分為:攪拌樁、排樁與鋼板樁、灌注樁、地下連續(xù)墻等多種類型。但無論是哪一種類型,深基坑支護施工的根本目的都是確?;虞^好的強度與承載力,對建筑地基進行有效改善,進而提高建筑基坑整體的穩(wěn)定性。通過對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有效運用,充分落實相關施工措施能夠在根本上避免巖土工程出現坍塌的問題,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與質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深基坑支護設計是深基坑支護施工的基礎依據,然而在諸多支護設計過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兩點問題:一是支護結構設計問題。對于深基坑支護施工而言,支護結構形式的確定極為重要,一般來說。常見的支護結構包括深層攪拌樁支護、地下連接墻支護、土釘墻支護與排樁支護等類型,所以在對深基坑支護技術進行設計時,應主要結合這幾種類型對基坑深度、范圍等展開精確的測量與比選,根據地質詳細勘查資料明確相關參數。然而由于支護類型選擇有誤,實地測量不準確,或者理論與實際偏差較大等原因,導致了諸多施工安全問題。二是設計效果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一般來說,在對深基坑支護結構進行設計過程中應根據極限平衡理論對基坑受力程度進行分析,然而有時在實際上支護結構與受力程度比理論數據大得多,進而導致了施工事故頻發(fā)。
對于深基坑支護施工而言,土方開挖施工是極為關鍵的步驟之一。而土方開挖施工超挖問題常有發(fā)生,對后續(xù)施工進度的順利推進造成極大不良影響,在整體上影響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對施工技術及其管理上不足。土方開挖施工對施工技術有著較高的要求,在使用機械設備進行挖掘施工時,必須嚴格按照深基坑支護設計要求的邊坡長度、角度、深度等參數進行施工,同時還要實現對開挖土層的合理解決,隨挖隨走,避免堆積基坑頂范圍,因此,土方超挖、坑頂堆載等問題極為常見。
無論是邊坡施工還是深坑施工,全面的施工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施工單位為了提高工程收益而擅自縮短了施工周期來完成預先設定任務,但其過程忽視了施工過程的要求難度。在施工管理方面,由于指揮不當或者人員配置等問題,導致諸如邊坡位置等施工未能投入足夠的力度,導致了施工質量與施工安全無法保障,滑坡、超挖、欠挖等問題時有發(fā)生,進而降低了施工質量。而且許多施工單位未能實現對巖土工程施工的信息化與動態(tài)化管理,管理人員難以對施工現場情況進行實時掌握,這也是導致管理措施落實滯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對深基坑支護結構設計進行完善過程中,除了要充分掌握先進的巖土工程深基坑施工技術之外,還應注意充分結合支護結構實際受力隨著巖土變化而轉變的規(guī)律。目前,我國在支護結構設計方面還未形成相對統(tǒng)一的設計規(guī)范,通常是根據朗肯理論、庫侖理論等對實際土壓力分布情況進行確定,在一定程度上對施工方法與實際設計缺陷有一定的彌補作用。但是基于朗肯理論的結果與實際計算有著較大差異,在經濟性與安全性方面有所欠缺?;诖耍仨殢娀罨又ёo設計理念,在充分結合實際施工的前提下,加強對國內外先進設計理念的學習與應用,掙脫“結構荷載法”束縛,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構建起以檢測為主體的,信息化,動態(tài)化的設計體制。
在進行巖土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過程中常常運用到混凝土灌注樁支護、錨桿支護、微型樁以及深層攪拌樁等技術,要求工作人員能夠結合實際情況來采用相應的工藝技術。其中混凝土灌注樁支護技術其流程先是平整鉆孔場地、測量放線布孔,排水溝的挖設、設置出泥漿池、準備泥漿、樁機、鉆孔、清洗孔、鋼筋籠制安、灌注樁的澆筑。錨桿支護技術主要用于加固巖土深基坑、邊坡深基坑等工程以及采場、隧道等施工,其原理在于運用金屬件、聚合物件或是其他材料制作為桿柱,將其送達到洞室周邊巖體或地表巖體實現鉆好的孔內,利用其頭部、桿體的特殊構造、尾部托板,或依賴于黏結作用將圍巖與穩(wěn)定巖體結合在一起而產生的懸吊效果、組合梁效果、補強效果,以達到支護的目的。該種支護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支撐體的承受力,提高其穩(wěn)定性,增加其抗變形能力,并且該種方式還能夠大大減小人力資源以及能源的損耗。微型樁技術其作業(yè)較為便捷,且成樁率高,所以常常被運用到地下巖土工程施工當中。在運用該項技術時,要求工作人員能夠切實根據設計方的要求來開展,將工程中的每項要求予以明確,以確保成樁質量。而且還要求對鉆孔實施多次注漿,直至其成樁。深層攪拌樁技術較為常見的形式時格柵形式,特別是深度在7m 以內的,同時紅線與坑邊有一定距離的三級或者二級基坑采取這種形式,會取得更加有效的效果。
確保巖土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質量,必須加強對施工過程的有效管理。首先,應基于對巖土工程實際情況的詳細分析,合理地設計深基坑支護施工方案,并對后續(xù)施工進行縝密安排,避免出現盲目施工。其次,施工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施工前充分做好相關的交底工作,確保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施工人員充分了解施工目標與施工要求,尤其是技術人員必須充分掌握設計圖紙和施工地質條件資料,在施工過程中對施工隱患進行有效控制,避免出現施工問題而影響整個建筑工程的建設質量。唯有在實際實際施工中,嚴格遵守深基坑開挖基礎原則,對開挖與支護施工管理進行逐步完善,才能有效避免施工不規(guī)范導致的各種問題,進而提高支護施工質量。
對于巖土工程而言,深基坑支護工作監(jiān)測技術在工程預警、安全方面起著極為重要作用。監(jiān)測技術發(fā)展至今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主要分為周邊建筑監(jiān)測、地下管線監(jiān)測、道路監(jiān)測、地面沉降變形監(jiān)測、深層水平監(jiān)測、水位監(jiān)測、支護結構變形監(jiān)測等主要這幾種。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各方建筑單位應根據變形監(jiān)測數據,對深基坑與變形情況進行實時測控,按照實際偏差度對深基坑情況進行有效地更正,做到變形數據心中有數,進而有效地提高整體基坑的安全性。對于施工監(jiān)測人員而言,必須充分掌握規(guī)定使用的觀測軟件、硬件的操作,才能確保監(jiān)測數據的準確性。在對周邊環(huán)境進行測量核對的同時,應結合深坑實際施工出現的問題制定解決方案,確保施工安全與有序推進。
綜述可知,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對于巖土工程施工而言極為重要,這要求建筑單位能夠正確認識到巖土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中所存在的問題,并且加強對于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改進、創(chuàng)新,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實際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確保巖土工程的施工安全與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