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財經職業(yè)學院 江西 九江 332000)
自2019年起,我國對納稅人不同來源、不同性質的應稅所得先分別按照不同的適用稅率預繳,然后將納稅人全年的各項所得匯總清繳,多退少補。自此,逐步建立了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混合征收模式。
2019年新個人所得稅法中將個人應稅所得分為綜合所得、利息、股息及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根據混合征收制模式下匯總計算繳納的原則,將原來分項計算繳納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匯總合并為綜合所得這一大類,然后按照適用稅率計算應納所得稅額。
按照新個人所得稅法的規(guī)定,對于居民綜合所得適用3%~45%的超額累進稅率,對于個人經營所得適用5%~35%的超額累進稅率。對利息、股息及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與原個人所得稅法的規(guī)定一致,仍然適用20%的稅率。
對居民個人綜合所得由之前的按月計征改為按年計征。其中,工資薪金按月預扣預繳,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內辦理匯算清繳;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按月或按次預扣預繳,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內辦理匯算清繳。經營所得按月或按季預繳,次年3月31日前辦理匯算清繳。利息、股息及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只需要在每次取得應稅所得時按次計算繳納,不需要按年匯算清繳。
以居民個人每年綜合所得減除生計費60 000元,減除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本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扣除項目,然后扣除六項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其中,專項附加扣除為2019年新增的扣除項目。具體包括:
對于納稅人年滿3歲的子女學前教育與學歷教育的支出,應按照1000元/人/月扣除。其中,父母雙方可以選擇由一方100%扣除,也可以選擇由雙方各按50%扣除。
對納稅人同一學歷學位繼續(xù)教育按400元/月且不超過4年定額扣除。對納稅人職業(yè)資格繼續(xù)教育支出在取證當年直接扣除3600元。
對于納稅人大病醫(yī)療支出個人自己支付部分年累計超過15 000元的部分,在年度匯算清繳時按限額80 000元扣除。
對于納稅人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按照1 000元/月但不超過20年扣除。對于納稅人住房租金分別按照1 500元/月、1 100元/月、800元/月三種不同的標準扣除。納稅人不得同時分別享受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扣除。
納稅人贍養(yǎng)一至兩位年滿60歲老人的贍養(yǎng)支出按照2 000元/月定額扣除,若分攤則每人不超過1 000元/月。
張某為居民個人納稅人,2019年扣除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本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扣除項目后共取得稅前工資收入20萬元,兼職勞務報酬收入3萬元,發(fā)表文章稿酬收入2萬元。張某有兩個小孩均在上小學,其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由其100%扣除,張某的父母健在均已滿60周歲,贍養(yǎng)老人專項附加扣除由其100%扣除。張某2019年應納個人所得稅為:全年個人應納稅所得額=200 000+30 000×(1-20%)+20 000×(1-20%)×70%-5 000×12-1 000×2×12-2 000×12=127 200元,全年個人應納所得稅額=127 200×10%-2 520=10 200元。
納稅人自己在納稅申報期限內向稅務機關申報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自行填寫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依法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適用自行申報納稅的情形包括:
取得綜合所得需要按規(guī)定辦理匯算清繳;取得境外所得;非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等。
應當由扣繳義務人在向職工支付職工薪酬時預扣或代扣繳納個人所得稅。
(1)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獎金時,按照累計預扣法,即用居民個人在本單位至當前月份累計工資薪金收入扣除累計應當扣除的各個項目后的差額為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適用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稅率表,計算出累計應當預扣預繳稅額,然后減去前期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最后得到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若余額為負,則暫時不退稅。若年末余額仍然為負,則在辦理年度綜合所得匯算清繳時實行多退少補。例如,居民個人王某2019年度每月工資薪金收入15 000元,每月繳納社保和住房公積金1 700元,獨立贍養(yǎng)年滿60周歲的父母,全年享受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則王某2019年1月累計預扣預繳應稅所得=15 000-5 000-1 700-2 000-1 000=5 300元,1月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額=5 300×3%-0=159元。2月累計預扣預繳應稅所得=30 000-10 000-3 400-4 000-2 000=10 600元,2月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10 600×3%-159=159元。12月累計預扣預繳應稅所得=180 000-60 000-20 400-24 000-12 000=63 600元,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63 600×10%-2 520-159×11=2 091元。
(2)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應按月或按次預扣預繳稅款。若每次取得的實際收入不超過4 000元的,以扣除800元后的余額作為收入額;若每次取得的實際收入超過4 000元的,則以扣除20%后的余額作為收入額;稿酬再減按70%計入收入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的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以每次收入額為計算依據。例如,演員趙某2019年6月一次取得舞臺演出收入80 000元,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80 000×(1-20%)×40%-7 000=18 600元。教授李某2019年3月在新華日報發(fā)表文章取得稿酬收入2 000元,出版著作獲得稿酬30 000元,則新華日報應預扣預繳李某個人所得稅=(2 000-800)×70%×20%=168元,出版社應預扣預繳李某個人所得稅=30 000×(1-20%)×70%×20%=3 360元。作家孫某2019年5月將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復印件拍賣給甲商場獲得特許權使用費收入160 000元,該商場應預扣預繳孫某個人所得稅=160 000×(1-20%)×20%=25 600元。
(3)對于居民個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在2021年12月31日前,可以選擇并入納稅年度綜合所得計算納稅,也可以單獨計算繳納。例如,居民納稅人錢某,2019年12月取得2019年年終獎120 000元,錢某選擇單獨計算繳納。則用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120 000除以12,查找個人所得稅稅率表(按月),直接計算應交個人所得稅,不得再作其他扣除。錢某2019年年終獎應繳納個人所得稅=120 000×10%-210=11 790元。若錢某選擇并入納稅年度綜合所得計算納稅,則應當在12月預繳年終獎金的個人所得稅,然后在年度匯算清繳與其他所得項目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多退少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