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韻
在安徽省金寨縣小南京學校,有一位義務支教的古箏演奏家,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古箏媽媽”。她身患癌癥,頑強與病魔抗爭,并堅持義務為山村留守兒童進行古箏培訓,無論春夏秋冬,嚴寒酷暑,從未中斷,培養(yǎng)了近40名懂音樂的山里孩子。她用人間大愛為有音樂夢想的農(nóng)村孩子打開了一扇窗。她,就是國家一級古箏演奏家俞曉東。
俞曉東從小就喜歡唱歌、彈琴和跳舞,特別是對古箏情有獨鐘。1977年高考,她很幸運地成為江蘇省當時唯一的古箏專業(yè)學生。她出生于一個軍人家庭,從小就向往部隊生活,畢業(yè)后如愿進入原南京軍區(qū)前線歌舞團,成為一名文藝兵。
2010年,俞曉東在體檢時被查出患有肺癌,這對她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她從沒有想過,噩運有一天會降臨到自己身上,俞曉東做了手術(shù),左下肺被切除。待病情稍有好轉(zhuǎn),家人勸她去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的大山里住一段時間,會有利于身體康復。
2014年,俞曉東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了金寨縣梅山鎮(zhèn)的大山里養(yǎng)病。在山間的樹林里,她一邊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一邊彈奏著古箏曲《高山流水》,琴聲伴著鳥鳴在山間回蕩,高興的時候,還會邊彈邊唱。自得病以來,俞曉東開始思考人生:也許哪一天,自己就會死去,但只要生命還沒有結(jié)束,就要做些有意義的事情。于是俞曉東萌生了“生命在琴聲中延續(xù)”的念頭,她要用自己的特長,為社會做點事情。
當年6月,俞曉東來到梅山鎮(zhèn)的小南京學校,現(xiàn)場演奏了一曲《漁舟唱晚》。這里的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他們第一次見到古箏,都很好奇地露出了渴望的眼神。在老師和同學們的期待和掌聲中,俞曉東又連續(xù)彈奏了幾首曲子。彈完后,有老師問俞曉東:“您以后可不可以來教孩子們彈琴?”俞曉東當時就不假思索地回應:“可以!”
為了這句“可以”,俞曉東在與病魔抗爭的同時,自籌資金20多萬元購置了40多架古箏,在小南京學校建起了一間古箏教室,創(chuàng)辦了“山娃娃”古箏班,利用音樂課、課余時間和周末對山村留守兒童免費進行古箏培訓和音樂教育。
除了在城里檢查病情、買藥,俞曉東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山里和孩子們一起度過。她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多給孩子們傳授一些音樂知識。山里的孩子能吃苦,業(yè)余生活十分貧乏,但是他們和俞曉東在一起的時候都很開心,很多孩子甚至把她當成了自己的媽媽。
這些學琴的孩子都是從零起步,有些知識點要講解很多遍才能聽懂。在最初的兩三年里,每逢寒暑假和雙休日,俞曉東每天幾乎都要上七八個小時的課,沒有擴音器,完全是扯著嗓子不停地講和唱。在村里,俞曉東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感冒、咳嗽等,醫(yī)生說這隨時會要她的命,家人也心疼地勸她安心養(yǎng)病。即便這樣,她也從來沒想過放棄,她覺得,雖然人不能控制生命的長度,但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可以由自己掌控,她想讓生命更有價值和意義。
記得有一次,俞曉東去學生陳果家給古箏調(diào)琴音。她家很破舊,是一間用泥巴圍起來的小平房,每逢外面下大雨,她家里面就下小雨。俞曉東調(diào)完音,就在她家房子前留影。這時,房子里傳來了悅耳的音樂聲,在這樣簡陋的環(huán)境下還能聽到這么優(yōu)美的聲音,俞曉東瞬間熱淚盈眶。俞曉東突然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很重:我不僅僅是在教他們彈琴,還要幫助他們樹立人生信念,為他們插上理想的翅膀,讓他們走出大山。
幾年來,俞曉東在深山的小學里默默耕耘,一批批山里的孩子在小學畢業(yè)前通過了中國民族管弦樂協(xié)會古箏十級考試,還多次參加國內(nèi)演出,音樂給孩子們插上了夢想的翅膀,而俞曉東的生命也在琴聲和孩子們的笑聲中延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