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濤 呂治剛 王 昊
(1.安徽省交通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11; 2.合肥工業(yè)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9)
粉土的工程性質介于砂土和黏土之間,粉粒含量高,黏粒含量少,塑性指數(shù)低,具有結構松散、黏聚力差、易液化、壓實困難等特點[1,2]。因此,粉土在作為路基填料使用時,在動荷載或自重荷載作用下,容易引發(fā)路基滑坡和路面塌陷等工程事故。
CBR(加州承載比)試驗是工程施工中較為常用的評價路基承載力大小的試驗方法。其原理是,計算材料貫入量達到2.5 mm或5 mm時單位壓力對標準碎石達到相同貫入量時標準荷載強度的比值[3]。CBR值表征了土體中產生相對位移的滑移面(即剪切面)上抗剪切力的大小,反映了土體的局部剪切強度,是評價路基填料和路面材料強度及穩(wěn)定性的重要指標[4,5]。
對于無法滿足承載力規(guī)范要求的粉土路基,通常采取摻石灰或者水泥的方法對其進行改良。王??〉萚6]對蚌明高速路基土進行改良,試驗結果指出摻入2%的水泥或石灰后,7 d齡期的試樣CBR值已經(jīng)能夠滿足規(guī)范中規(guī)定的高速公路路堤填料的最小CBR值要求。張瑜等[7]結合泰州市東風路南段快速路改造工程,通過室內擊實試驗與CBR試驗比較了不同摻量水泥和石灰的粉土的改良效果,結果表明水泥以及水泥+石灰改良土的CBR值相對于素土均有大幅度的提高。綜上所述,對粉土進行摻灰處理可顯著提高其承載力。
本文基于安徽北部某在建公路工程,研究了粉土路基的承載力CBR值與黏粒含量的關系,并針對該地區(qū)粉土路基的不良地質現(xiàn)象進行摻灰改良,對比了摻灰前后承載力的變化規(guī)律,初步探索了石灰改良粉土路基的機理。
試驗用土自安徽北部地區(qū)某在建公路工程,該地區(qū)粉土分布范圍較大,并對這些土樣進行顆分試驗以及CBR試驗。
改良劑選用石灰,其主要成分為CaO。
根據(jù)JTJ 051—93公路土工試驗規(guī)程[8]和JTJ 057—94公路工程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材料試驗規(guī)程[9]進行如下試驗:
1)測定黏粒(<0.075 mm)含量:取部分試樣烘干碾碎,過0.075 mm的細篩,取篩下土,用密度計法測量出土中黏粒含量。
2)制樣:a.將土樣和石灰放入105 ℃烘箱內,烘干24 h。取出,碾碎,分別過5 mm和0.5 mm圓孔篩。b.將試樣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于制備素土試樣,一部分用于制備改良試樣。c.制備試樣:將石灰與干土按2%的質量比混合,攪拌均勻(素土試樣除外)。根據(jù)最優(yōu)含水率稱量一定質量的蒸餾水,倒入土中,充分攪拌均勻。改良土直接制樣,素土悶料24 h后制樣。采用靜壓法,按最大干密度的95%制成底面直徑為15.2 cm高12 cm的圓柱體試樣。d.將試樣裝入保鮮袋內,密封,放入標準養(yǎng)護室進行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為24 h。
3)進行CBR試驗:a.將試樣分3次倒入試筒內,分層擊實,修平擊實試件表面。b.泡水測膨脹量。c.將泡水試件放到路面材料強度試驗儀的升降臺上,貫入桿周圍放置4塊載荷板。貫入桿上施加45 N荷載,百分表調整為整數(shù)。再加荷使貫入桿以1 mm/min~1.25 mm/min的速度壓入試件,測記讀數(shù)。d.整理結果,繪制p—l關系曲線,計算CBR值。
粉土路基的承載力CBR值與黏粒含量的關系如圖1所示。從圖1中可以看出,隨著粉土黏粒含量的增加,路基的CBR值不斷降低。CBR值反映的是土體局部抗剪切破壞的能力,而土體的抗剪強度主要是由黏聚力和摩擦力組成[10,11]。對于黏粒含量較高的粉土,當土體發(fā)生剪切位移時,抗剪強度主要是由土體顆粒間的摩擦力提供。而黏粒在此過程中起到潤滑土體的作用。而當黏粒含量增加時,黏粒包裹住砂、粉粒,黏粒的潤滑作用不斷增大,導致土體的摩擦力不斷減小,CBR值降低。
從圖1中還可以看出,粉土中的粗黏?;蚣氿ち:吭黾?,均可導致粉土CBR值顯著降低。土樣的CBR值與粉土的粗、細黏粒比的關系如圖2所示。從圖2中可以看出,粉土的細顆粒和粗顆粒的含量比值增大,土樣的CBR值呈現(xiàn)明顯下降的趨勢,這與素土CBR隨黏粒含量的增長關系一致,表明相對于粗黏粒,細黏粒對CBR值變小的影響更大,也說明了黏粒物質中起潤滑作用的主要為細黏粒[11,12]。
素土CBR基本上滿足規(guī)范要求,但實際施工時粉土壓實效果不好且受雨水影響大,因此,對粉土進行摻灰改良。摻灰后土樣的CBR增長率(灰土的CBR與素土CBR比值)與黏粒含量的關系如圖3所示。
從圖3中可以看出,在摻入2%的石灰之后,土體的CBR值大幅增加,說明石灰的摻入能顯著提高粉土承載力,并且土體中黏粒含量越高,CBR值越大。這是因為加入石灰后,土體中發(fā)生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反應,使土體性質發(fā)生根本改變。一方面,石灰在土中發(fā)生離子交換反應,石灰中的Ca(OH)2電離出Ca2+與土體擴散層中的Na+和K+發(fā)生交換作用[13],使黏土顆粒的擴散層厚度減小,土顆粒的結合力增強,土的塑性下降,表現(xiàn)出絮凝團聚現(xiàn)象。另一方面,隨著離子交換反應的完成,石灰在土體中進一步發(fā)生火山灰反應,土壤中的活性二氧化硅、活性氧化鋁在石灰的堿性激發(fā)下解離,在水的參與下反應,生成水化硅酸鈣(CSH)、水化鋁酸鈣(CAH)等火山灰反應產物[14]。這些產物逐漸硬化并與土顆粒黏結在一起,從而改善土的物理力學性能。同時,孔隙水溶液中的Ca(OH)2可以在水分蒸發(fā)等造成的過飽和狀態(tài)下發(fā)生結晶作用,將土粒膠結成整體。此外,Ca(OH)2還可與空氣中或溶解在溶液中的CO2發(fā)生碳化作用[15],生成CaCO3,能夠增強土顆粒之間的膠結性或組成土體骨架,有利于強度的提高。因此,粉土的不良工程性質得到改善,CBR值大幅提高。
本文基于粉土路基工程實例,研究了黏粒含量對粉土的承載力的影響,以及石灰改良粉土的固化效果,得到以下主要結論:
1)粉土CBR值隨黏粒含量的增加而不斷減小,且細黏粒(<0.002 mm)的含量對粉土CBR值影響更大。
2)摻入2%的石灰可顯著提高粉土的CBR值。
3)石灰改良粉土的CBR值隨黏粒含量增加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