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禎
不是?!胺值罁P鑣”的“鑣”是馬勒口。把馬勒口上提可催馬前進。全語的意思是:兩方分路催馬而行,不一定是因兩方決裂而分路行走。此語出自《魏書·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河間公齊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薄胺值罁P鑣”即從文中提煉而出。此中的“豐沛”是帝王的故鄉(xiāng)的意思。此文涉及一個有趣的故事:在南北朝時,北魏皇族元志,飽讀詩書,是一個有才華又很驕傲的年輕人。孝文帝很賞識他,讓他當了洛陽令。一天他乘車上街,遇上了大臣李彪的一隊人馬。兩家各不讓路,最后打到了皇上的面前。李彪向皇上說:“我比元志官大,元志理應讓路”,元志則說:“我是洛陽令而李彪乃洛陽之居民,居民應讓路于洛陽令”,各執(zhí)一詞,互不相讓?;噬袭敽褪吕希f:“洛陽是我的故鄉(xiāng)。我認為你們應該分開走。自今天以后,你們就各走各的路吧!”“分道揚鑣”即從皇上的話中提出,作為成語比喻因志趣不同,各干其事;也比喻才力相當,在地位上互不相讓。用例如《民國通俗演義》第五十九回:“云南護國三大軍,次第組成。除唐督(繼堯)留守外,第一軍總司令蔡鍔,先向四川進發(fā),第二軍總司令李烈鈞,亦向廣西進發(fā),分道揚鑣,為國效力去了?!贝酥械摹胺值罁P鑣”即指各干其事。再如《南史·裴子野傳》:“蘭陵蕭琛言其評論可與《過秦》、《王命》分路揚鑣?!薄哆^秦》是賈誼所著之《過秦論》,《王命》是班彪所著之《王命論》。這段話是說:蕭琛認為自己的評論水平可與賈誼、班彪有同樣高的地位?!端鍟の膶W傳序》:“徐陵、庾信,分路揚鑣?!边@句話是說:徐陵與庾信才力相當。此二處的“分路揚鑣”用的即是第二層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