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勝
(甘肅省和政縣腰套小學,甘肅 和政 731200)
近年來,人們在實踐反思的基礎上構建了“樂于寫(1~2年級)→自由寫(3~4年級)→學會寫(5~6年級)→獨立寫(7~9年級)”的訓練序列。這種訓練把學生書面語言運用能力與樂于表達自己真實需要的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與以往教材相比,這種訓練序列確實更科學,但是,新課標僅僅給我們構建了一個理想的理論框架,至于具體如何操作依然是未知數(shù)。于是在具體的作文訓練中,出現(xiàn)了教師人為地拔高習作目標、片面追求習作數(shù)量等現(xiàn)象?!傲⒁庖撸幸饬x”“構思要巧妙,描述要精美,辭藻要華麗,要講究修辭的運用”等等標準無視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令廣大小學生可望而不可即,對作文無形中產(chǎn)生了恐懼心理。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人格教育呢?
記得葉圣陶先生曾說過:“關于作文,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學生為什么要學作文。回答似乎并不難,當然是: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隨時需要作文,所以要寫作文?!比~老先生這番話言簡意賅,點明要義。學會寫作的本領,等于掌握了社會交際的工具。這種工具在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今天日趨重要,對于任何人的生活、學習、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終身受益。
《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部分還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睆倪@句對寫作的要求來看,強調作文教學要貼近生活。所以我們在作文教學中,應竭力教育學生寫真事、說真話、抒真情,樹立實事求是、實話實說的好學風。記得在一張小測試卷上,我看到了這樣一篇題目為《一件令人討厭的事》的文章: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fā)覺自己越來越與眾不同。在學校里我非常氣惱、憤恨。
我叫邴建雷,同學們常常說我:“大餅!大餅!哈哈……我要吃大餅”!同學們每次說完,我都會很不開心,也會找一個理由來安慰自己。在學校里,沒有一個人會喜歡我,甚至都譏諷我。
還記得有一次,我匆匆地來到了學校,同學們正在教室里等著嘲笑我,我走進教室,他們就大喊:“哈哈……大餅!你家是賣燒餅的,明天給我們多帶來幾個,給我們嘗一嘗……”。我總是說:“我不是賣燒餅的,你們要吃,去小攤買,我家沒有!”可能這樣可以讓我的心里會好受一點。我不知道我應該怎么辦才好,只好遮蓋起來。
為什么我會姓邴?為什么我會在這個學校里讀書?為什么同學們不來安慰我反而譏諷我?
點評:說實話,該同學平時的作文并不怎么流暢,沒想到這次的文章卻能一氣呵成。究其原因,這件事取之于他自身的生活積累,長時間的心理壓力,產(chǎn)生了一吐為快的創(chuàng)作欲望。內心思想的獨白和真實情感的傾訴,使本文獨放光彩。筆者以此為契機,再次對學生強調:作文是一種自我精神性的實踐活動,它與自我心靈活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真實就是美。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依據(jù),因而教育的力量只能從人的人格這個活的源泉流露出來,任何規(guī)章制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設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yè)中教育者人格的作用。”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證明,教師人格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所以教師要自覺、積極地自我塑造,使自己成為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學識功底厚實、熱愛學生的人。
我認為教師的人格魅力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德行、才學、見識、能力。所以在交流《一件討厭的事》這篇文章時,我不僅僅停留在文章真實才能感動人的教育上,還在班級中針對這件事展開了討論。在七嘴八舌的議論中,邴建雷同學流淚了,班長流淚了,曾經(jīng)那樣說過邴建雷的同學流淚了……整個過程,我始終沒有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只是傾聽,再傾聽,心緒被學生感染著、激動著。此時無聲勝有聲,教師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和善待學生錯誤的理念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學生:學生受到教師責任心的感染,從而認真、負責地從事學習,相信會逐漸形成有責任心的人格;而觸動孩子們自己心靈的對話,在他們的心靈中培植了真、善、美的幼苗,讓他們漸漸學會欣賞、學會分享、學會贊美、學會感恩。
通過閱讀讓學生充分感知生活,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引發(fā)表情達意的心理沖動。具體地說就 是在文本解讀活動中達到溝通與默契,攪動積淀在學生心底的生活積累,觸動他們敏感多情的心弦,使他們產(chǎn)生寫作上的沖動,讓語言激流宣泄出來。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廣開生活之源,深掘精神隧道,使學生能夠做到關注生活,有感而發(fā)。引導學生熱愛生活,把生活看成七色陽光,即便是同學中間的沖突、矛盾、誤會、爭吵都可以看成是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一種生活的樂趣,這些都是自己思考寫作的好題材,而不能把它當作是一種煩惱,一種包袱。熱愛生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中表現(xiàn)自我,盡情地抒發(fā)自我情感,敘述親身經(jīng)歷,描繪內心世界,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能烙上情感個性的印記,涂上獨特心靈的色彩。
每一篇作文都可以成為師生溝通的載體,一行行、一段段文字無處不隱含著孩子的思想、靈魂,教師若能設身處地的體驗學生的思想感情,經(jīng)常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去思考、去體驗,了解學生對某一問題、某種事情的看法和態(tài)度,和學生取得共同語言,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心理水平,及時采取談心、溝通等方式,矯正學生的一些人格上的不良適應、人格雙重傾向問題,以防患于未然,這不失為進行人格教育的最佳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