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華
(河南省開封市中心醫(yī)院,河南 開封 475000)
缺血性腦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為神經內科的常見病之一,約占全部腦血管病的60%,是指腦組織局部動脈血流灌注減少或突然中斷,從而誘發(fā)供血區(qū)的腦組織軟化、壞死,該病具有病情危重兇險、復雜多變、預后差等特點,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1]。依達拉奉為常見的自由基清除劑,能降低缺血再灌注過程中產生具有對腦血管結果破壞作用的自由基水平,亦可抑制腦血管炎癥反應,促進重型顱腦外患者內環(huán)境恢復平衡,從而避免腦細胞進一步受損[2]。近年臨床觀察顯示,中醫(yī)療法在腦血管疾病的治療中效果理想,其中醒腦靜注射液具有行氣活血、開竅解熱的功效,常用于CIS的治療[3]。本院采用醒腦靜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CIS,取得滿意成果,現(xiàn)報道如下。
搜集2017年3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CIS患者96例,納入標準:①均符合《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4]中相關診斷標準,且經頭顱CT及MRI等影像學檢測確診為CIS;②未伴有腦腫瘤或腦出血等其他腦部器質性病變;③合并其他系統(tǒng)復合損傷者;④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②入組前3個月曾接受過抗凝、溶栓等藥物治療者;③凝血功能障礙或有出血傾向者;④伴有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按入院治療順序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及對照組,各48例。研究組男29例、女19例;年齡47~79歲,平均年齡(59.42±6.41)歲;病程9~46 h,平均病程(27.06±5.27)h;梗死部位:基底節(jié)區(qū)梗死13例,顳葉梗死10例,腔隙性梗死16例,頂葉梗死9例。對照組男31例、女17例,年齡45~81歲;平均年齡(60.10±6.77)歲;病程10~45 h,平均病程(27.63±5.58)h;梗死部位:基底節(jié)區(qū)梗死14例,顳葉梗死11例,腔隙性梗死15例,頂葉梗死8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入組后兩組均接受吸氧、控制血壓,改善循環(huán)等對癥處理,并予阿司匹林片(四川太平洋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51021475),首次劑量300 mg,嚼服,隨后口服100 mg/d,并予以依達拉奉注射液(國藥集團國瑞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056)30 mg+0.9%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注射,bi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醒腦靜注射液(無錫濟民可信山禾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2020562)2 mL用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稀釋后靜脈滴注,qd。兩組均以兩周為1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
①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根據(jù)治療后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的改善率評估療效[5]。
改善率=(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
痊愈:評分減少90.0%以上;顯效:評分減少45.0%~89.9%;好轉:評分減少19.0%~44.9%;無效:評分減少18.9%或增加19.0%以內。
總有效率=(治愈+顯效+好轉)/總例數(shù)×100%。
②比較兩組日常生活能力指數(shù)(BI)及NIHSS評分。其中BI評分總分100份,分值越高提示日常生活能力越佳,NIHSS評分總分42分,分值越低提示神經功能恢復越好。
③比較兩組D-二聚體(D-D)、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等凝血功能指標水平。④比較兩組相關血清指標水平:在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3 mL,37℃水浴孵育20 min,3 000 r/min離心5 min后取上層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中血紅素氧合酶-1(HO-1)、轉化生長因子(TGF)-β1、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及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等水平。
采用SPSS 22.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提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BI、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BI評分高于對照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BI、NIHS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各凝血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PT、APTT高于對照組,D-D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凝血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各相關血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TGF-β1、IGF-1高于對照組,HO-1、GFAP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兩組相關血清指標比較
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CIS為臨床上一種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和影響預后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可引發(fā)腦主干動脈及其分支的病理改變,以致腦組織缺血缺氧繼而引起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最終造成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目前臨床常采用依達拉奉治療CIS,該藥作為一種常見腦保護劑,可對抗由活性氧簇引起的自由基超載,最大限度減輕神經元損傷,亦能夠抑制脂質過氧化造成的血管內皮損傷,促進腦組織氧供和血供,保護腦組織[6]。
醒腦靜注射液是由中醫(yī)經典急救古方安宮牛黃丸減味而成,含梔子、麝香、郁金、冰片等,其中郁金可行氣活血祛瘀,清心化痰開竅;麝香具有活血散瘀、通絡辟穢之效;梔子具解毒、涼血等作用,可瀉邪熱,助麝香清熱解毒;冰片能助麝香之力,具有醒腦開竅之效。諸藥合用具有清熱解毒、清腦開竅、涼血行氣、安神定志之效。現(xiàn)代藥理學證明[7],醒腦靜注射液可透過血腦屏障,在減輕腦水腫的同時保護腦神經組織,有效促進CIS患者病情恢復,改善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臨床療效以及治療后的BI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醒腦靜注射液聯(lián)合依達拉奉可有效改善CIS患者的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質量。CIS發(fā)生后可導致短暫的血液高凝狀態(tài)及進展的纖液溶亢進狀態(tài),凝血功能異常明顯,且隨著顱腦損傷病情的加重,凝血功能障礙亦呈進行性加重,嚴重影響患者預后[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D-D明顯低于對照組,PT、APTT明顯高于對照組,證實該治療方案可有效改善CIS患者血液高凝狀態(tài),有利于提高預后質量。TGF-β1是參與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重要因子,能使正常成纖維細胞的表型發(fā)生轉化。HO-1可由多種刺激因子誘導表達,且其表達過高時可促進膽紅素聚集而產生毒性作用,致使腦水腫加重。GFAP是星形膠質細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參與細胞骨架的構成并維持骨架張力強度,該物質的表達水平與腦梗死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9]。IGF-1是生長激素產生生理作用過程中必須的一種活性蛋白多肽物質,可減少神經損傷和促進損傷神經纖維再生等。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HO-1、GFAP低于對照組,IGF-1、TGF-β1高于對照組,提示聯(lián)合給藥能夠顯著調節(jié)機體細胞因子水平,共同促進疾病積極轉歸。
綜上所述,醒腦靜注射液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CIS的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及凝血功能,明顯抑制機體細胞因子水平,且預后良好,值得臨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