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仕梅 潘水凡
(六盤水師范學院,貴州 六盤水 553000)
大學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是當前各個高校普遍關注的話題。我國每年舉辦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聽”和“讀”因在考試中所占比重較大,近年來這兩方面都有明顯的提升,可寫作成績則一直改變不大(唐錦蘭等,2012)。主要原因可能是在往常的大學英語的教學中,寫作作為一項綜合能力較強的寫作輸出性任務,對學生的要求也比較低,另外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及班級規(guī)模有關系。
縱觀當前很多高校,大體上說是要重視語言知識的識記,忽略其應用。學生學習一般情況就是被動的接受和吸收老師倒灌的知識。另外,隨著大學的擴招,班級規(guī)模的擴大,大學英語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其中聽、讀是非常容易操作的,但是對于說和寫就需要教師針對學生能力的差異,逐一給出不同的講解方式和反饋,這在大班教學中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此,智慧教育平臺的出現(xiàn),為緩解當前各個高校人數多,班級規(guī)模大,造成的難以實現(xiàn)點對點的反饋將在網絡平臺上實現(xiàn)。因此,為深入貫徹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 年)》,探索教學目標與智慧學習環(huán)境的有機融合,本項目擬從我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所面臨的問題入手,以我校的數字化網絡平臺為支撐,深入探討大數據時代如何培養(yǎng)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從而實現(xiàn)新建本科院校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的迫切需要。
大學英語教學不同于英語專業(yè)會開設專門的寫作課,很多高校的大學英語課程沒有特別的寫作教材,寫作課程的講解只是分散在教材每個單元的課后練習中,教師根據班級的情況選擇講解或者不講,這樣使學生對寫作的認知缺乏系統(tǒng)的建構。更重要的是當前各個大學縮減大學英語課時,教師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對各個部分有所訓練(鄧驪鳴等,2004),那么能夠分配到寫作訓練或教學的實踐時間十分匱乏。英語作為一門外語,跨文化的影響必定帶來寫作思維方式的差異,它也嚴重影響學生們受思維定式的影響而無法深刻洞察其在句子中表達出更地道的語言,而不是中式英語。面對這樣的困惑,很多英語教師則認為,學生能寫出句子就可以,無需了解更為地道的寫作如何構建出來。這種教學理念在很多高校依然很盛行。
針對此現(xiàn)狀出現(xiàn)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各類應試考試中對作文能力的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用詞、造句如何高大上,而不是關注如何更為地道的敘述個人觀點、意見,這種結構化的寫作模式嚴重影響了教學內容的安排。為了實現(xiàn)學生寫作的順利完成,很多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強調的如何讓學生凸顯自己的語言能力、詞匯的豐富,卻忽視了該詞在句子中是否適合此語境,不考慮作文實際是人與人的交流,忽視了對人文主義情懷的關注,最終寫出的作文是沒有情感的軀殼,缺乏靈動和感情(王海嘯,2014),并沒有實現(xiàn)大綱中所提到的實現(xiàn)人際交往的能力。其次是因為教師的教學理念有待提升。很多教師的教學理念依然停留在知識為本的時代,忽視了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教師更多的應關注學生的個體需求,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解放理性而不是堅持技術理念。
目前,數字化寫作平臺為我們的寫作課帶來了多元的教學資源?;跀底只瘜懽髌脚_的優(yōu)勢,豐富素材的提供,多樣的寫作教師案例視頻講解都為學生寫作提供了另外一種途徑,學生和教師可在課堂授課與學習之后充分利用這些網絡資源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另外,更重要的是通過互聯(lián)網形象、生動、具體地呈現(xiàn)給學生寫作的內容,方法和策略,并對學生進行寫作技能的強化。學生能夠通過數字化平臺和教師反饋寫作中的問題,及時更正自己的寫作錯誤,改正自己的寫作方法,最終提高個人的寫作能力。因此,在未來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建議教師以不斷發(fā)展的教學理念和態(tài)度學習和利用新技術給教育帶來的改變,這對學生語言技能的強化和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探討如何提高大學生在數字化平臺下的寫作能力。
語言的學習目的是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它,并實現(xiàn)彼此成功的溝通和交流。寫作技能是大學生掌握的最基本的語言技能之一,可數字化平臺下的寫作則對語言學習者帶來諸多的影響。學生基于數字化寫作平臺,可以實現(xiàn)即時的反饋,增加個體寫作的自信心和英語學習的興趣,學生也有充足的機會在此數字化平臺進行聯(lián)系和使用,以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但是教師更應該更新學生的寫作理念,明白文章的輸出是為了讓讀者明白你的想法,實現(xiàn)跨空間和時間的溝通,而不是文字的累積,沒有情感的書寫,那這樣的文章就沒有實現(xiàn)其交際功能。
雖然說現(xiàn)代教學工具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便利,學生可利用數字化網絡寫作平臺反復修改自己的錯誤,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同時也可基于該平臺互評,借鑒別人的寫作模式,思維構建,在互相學習中促進共同成長(莫俊華,2007)。但是教師決不能忽視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課堂寫作教學的講解與分析,通過案例教學法或者項目法讓學生對具體的寫作策略熟知,都應與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相結合。通過對學生理論的灌輸,學生將理論適時的在實踐中進行操作,舉一反三,最終實現(xiàn)對寫作策略的認知。
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應充分利用大數據時代所能提供的便捷的教育教學通道,基于現(xiàn)有的網絡平臺和自動寫作評估系統(tǒng)可以給學生呈現(xiàn)多樣化的教學素材和資源,引導學生寫作,方便了學生作業(yè)的提交和教師大批量的閱卷,反饋,最終增加了師生的互動與溝通。
當前網絡平臺較多是自動批改系統(tǒng)與教學內容訓練相結合的方式,還有很多平臺可讓學生在線翻譯、查詞、搜索等智能化應用,這種平臺的開發(fā)使學生的學習方便了很多,同時能夠根據個性化差異進行反饋以實現(xiàn)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但是在新時代下,教師作為學生語言學習的引領者、助推者和腳手架更應該熟知如何操作這些信息化設備,才能在教學中恰當的引用和操作,實現(xiàn)師生共同進步,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網絡時代為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提供了便利與多樣的輔助教學工具,但數字化平臺的使用并不是萬能的,它對大學英語寫作的影響剛剛起步。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通過較長時間策略與技能以及基本語言知識累加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學生就能內化掉。因此,伴隨著網絡與教育融合的深入,困擾我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研究將會有不斷的發(fā)展,教師作為學生發(fā)展的重要引導者,應不斷的更新理念,熟悉現(xiàn)代化教學理念,了解現(xiàn)代化設備,以期在未來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最終使學生在思考力上有更開闊視野的同時,也提高了我校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