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安徽省亳州市鐵路小學,安徽 亳州 236800)
教育是一項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系統(tǒng)工程,構建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促使學生在無形的力量驅動下,激發(fā)改善自身認知,提高自身素質(zhì)的積極性。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同時也是剛剛步入校園,對人生、對社會形成初步認識的階段,對以后的學習和人生發(fā)展都有重要影響。從這個角度來講,重視文明禮儀的培養(yǎng),對于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改善學生的思想覺悟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孟子曰:“愛人,人永遠愛,尊重人,人永遠尊重。”可以說,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對禮儀教育有著特殊的關注。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小學生應該繼承和發(fā)揚中國五千年的禮儀文化,肩負起弘揚中國禮儀文化的責任,提高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傳承文明禮儀的相關文化。
時代的發(fā)展使得當今的人們已經(jīng)脫離貧困線達到了小康水平,當物質(zhì)生活得到滿足時,人們開始更加關注如何豐富精神生活,社會正在追求一個充滿誠實,友善,理解,寬容與和諧的環(huán)境。要想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文明禮儀的培養(yǎng)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也是衡量精神文明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標桿[1]。
如今,許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很多父母對孩子過于溺愛,孩子在受到挫折時容易一蹶不振,喪失面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谶@個原因,必須加強對學生文明禮儀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避免受到惡劣風氣的影響,塑造堅韌頑強的品格,提高他們的抗挫折能力。
首先,學校要重視輿論的引導作用,向學生宣傳禮儀知識,進行禮儀教育,大力推廣禮儀規(guī)范,要樹立榜樣,為全校師生營造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文化氛圍,對于表現(xiàn)較好的班級提出表揚,給予一定的榮譽,對表現(xiàn)較差的班級進行激勵。其次,要倡導文明禮貌的校園環(huán)境,使其富有教育性,可以營造以“文明禮儀研究”為主要內(nèi)容的文化環(huán)境,輔以科學和藝術教育,使整個校園看起來干凈整潔,清新優(yōu)雅,促使校園之中人人都遵守文明禮儀,讓學生接受潛移默化的熏陶,改正自己不良習慣。最后,可以在班級板報中設立一個文明禮儀展示欄,展示一些先進文明事跡,激勵落后班級,可以通過文字和插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張貼“禮儀之星”和“尊老愛幼”的美德照片,圍繞文明禮儀教育的主題,打造一個靚麗整潔的校園環(huán)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和榮譽心,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
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的行為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因此,要想建設一個充滿文明禮儀的校園環(huán)境,教師就要做出表率作用。各個學科的教師可以在本學科的教材中尋找有關文明禮儀教育的元素,并將其滲透在課堂教學之中,讓課堂不僅是傳授知識的方式,同時也是接受文明禮儀教育的平臺。例如,在體育課上,學生可以自覺排隊,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學生,積極幫助教師清理活動設備;在科學課上,按照實驗規(guī)范進行實驗操作,文明有序開展實驗,讓學生學會合作互助和尊重他人。通過學科融合,滲透文明禮儀教育,可以拓展教育渠道,提高文明禮儀教育的實際效果。
首先,教師率先垂范。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學生模仿,同時教師也是禮儀教育的組織者,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師的言行比課堂教育更重要。著名作家冰心說過:“教師的現(xiàn)在,就是學生的將來?!币粋€具有職業(yè)道德的教師必須遵守道德規(guī)范,并幫助學生實現(xiàn)身心雙方面的健康發(fā)展。
其次,樹立良好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小學生喜歡模仿,可塑性強,讓“民間禮儀之星”的代表介紹他們的故事,樹立“民間禮儀示范班”,讓大家學習“民間禮儀示范班”的精神,提高學生的文明素質(zhì)。
首先,在生活中實踐。生活是培養(yǎng)文明行為的重要平臺,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教師要抓住生活中有教育意義的地方,應機開展教育,要善于結合學校的日常生活,從中汲取具體事實,并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必須遵守文明和禮貌規(guī)范。在學校里需要尊重老師,關愛同學,懂得謙虛;在家里,要尊老愛幼,聽從父母的教導,始終使用文明的語言,禮貌待人。
其次,在活動中實踐。文明禮儀教育需要滲透成為學生做事的原則,從而落實文明禮儀規(guī)范。例如,組織學生舉辦“民間禮儀”主題課,讓學生自我編輯,自我指導,自我表演,播放課件,交談溝通,講故事,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組織學生參加禮儀練習活動,并到電影院,療養(yǎng)院等地進行“實習”。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深化了學生對文明禮儀的認識,促使學生養(yǎng)成懂禮儀的良好習慣,達到春風化雨的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要加強學校和家長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每隔一段時間可以舉辦一次家長培訓班,糾正家長對孩子錯誤的教育方法,讓家長也成為文明禮儀教育的參與者。家長也應該關注學校開展的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對學校的工作積極配合,從而讓學生在學校和家庭都能夠接受文明禮儀教育[2]。
學校的任務是進行教育,對于小學生來說,要想在精神上充實自己,在學習上取得進步,需要發(fā)展良好的禮貌和素養(yǎng),促進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diào),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學會尊重別人,使用文明語言,將文明禮儀的教育真正落實到實處。道德教育不僅是學校的問題,也需要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使中國的“文明古國”形象能夠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