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崇
(寧夏中衛(wèi)市第六小學,寧夏 中衛(wèi) 755000)
“互網(wǎng)絡+教育”教育信息時代已經(jīng)到來,教學助手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技術,也已悄然地走進了教學課堂,它是一種集傳統(tǒng)的黑板、計算機、投影儀、互動課堂、移動講臺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教學工具,教學助手應用教師“教”的主體地位得到加強,學生“學”的主體地位也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以往我們展示學生作品,要放到實物展臺上進行展示,操作起來有些麻煩。教學助手具備高清攝像直播、移動控制、無線擴音等功能的移動授課終端,讓教師擺脫三尺講臺的束縛,走到學生中間,關注每一個學生。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特性》畫三角形高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布置孩子給三角形畫高,教師走到學生身邊,借助移動講臺用手機隨機拍攝孩子的練習題,將拍攝的多個圖片同時投放的電腦屏幕上,通過分析、對比、辨析找出正確的完成度高的作品,明確了作圖不僅要求正確還要注意它的美觀性。教師用隨堂直播把學生做高過程投放到大屏幕上,學生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同學上“電視表演”,有一種看電影的效果,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多了幾分神秘和好奇,也有了學習的興趣,當然也可以直播學生探究活動。“隨堂拍攝、隨堂直播”的應用,學生學習不但看見結果,還能看見過程,讓學生耳目一新,讓老師輕松瀟灑地走進學生,聆聽學生,觀察學生,是一個促進深度教學、營造沉浸式課堂學習氛圍的好幫手。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學助手互動試題的練習模板形式多樣,適合不同學科不同年齡的孩子,鑒于小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選擇趣味性強,游戲類的模板設計練習,加強孩子主動參與的意識。一些工具如隨機分組、搶答、隨機挑人、倒計時等,它本身功能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例如:在執(zhí)教《三角形的分類》時,教師備課時利用教學助手互動試題的模板設計了“小螞蟻回家”的練習。屏幕上面是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的小房子,每一個螞蟻背著不同類別的三角形,請孩子上去拖動背著三角形的螞蟻回家,如果孩子拖對了螞蟻就回家了,如果做錯了螞蟻就不能回家了。再如:在學習《2、3、5倍數(shù)的特征》時,找出2、3、5的倍數(shù),教師備課時運用互動試題模板設計了“連連看”練習,在找的過程中學生直接用筆將2、3、5對應的倍數(shù)連接,配對成功數(shù)字自動消失,說明孩子答對了。把游戲的形式引入到數(shù)學的練習中,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學習。還比如在《倍的認識》的教學中,用了隨機挑人和倒計時功能,隨機挑人既體現(xiàn)了公平原則,同時又創(chuàng)造了每個人都參與的機會。倒計時功能增強了學生時間觀念,樹立了在有限的時間完成任務的意識。這些都是學生喜歡的形式和活動,學生感覺新鮮好奇,連那些平時喜歡調(diào)皮蛋的孩子都學得特別起勁,教學互動更高效。
小學生自制力比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生活經(jīng)驗十分有限,而數(shù)學學科比較抽象,這就要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比如現(xiàn)在的電腦屏不僅像幕布一樣展示還能進行拖動、書寫等功能,在操作中突破教學的重難點。例如:在教學《最大公因數(shù)》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公因數(shù)、最大公因數(shù)的概念,辨析因數(shù)、公因數(shù)、最大公因數(shù)的區(qū)別,教師利用教學助手拖動的功能,讓學生將公因數(shù)的形成過程用集合圖的形式表示出來,學生躍躍欲試。在電子屏上,學生先畫了兩個橢圓,分別找出12和16的因數(shù),然后運用拖動功能,將兩個橢圓相交,中間的部分表示兩個數(shù)的公因數(shù),最大的一個是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因數(shù)。如《密鋪》教學中,探究圖形的密鋪時,部分學生對正五邊形是否可以密鋪存在異議,教師備課時復制很多個正五邊形,在課堂上學生根據(jù)需要用筆拖動復制好的正五邊形,進行旋轉密鋪,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驗證了自己的猜想,加深了對事物的認識,建立正確的知識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動靜結合,學生通過電子屏演繹,弄清了知識的來龍去脈,理解了本課的概念,教學助手發(fā)揮了它的優(yōu)勢,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官刺激,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專心致志的學習,獲取知識,形成能力,輕松突破了教學重難點,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
利用教學助手可以巧妙構思,創(chuàng)新設計教學活動,可以解決多種工具交互使用的問題。在《可能性》一課中,為了突出兩個骰子的點數(shù)之和相加的過程,教師使用聚光燈將第一骰子的6個點和第二個骰子的一個點,運用聚光燈圈起來,學生看起來醒目并且記憶深刻。在《米尺的認識》中,根據(jù)放大鏡的功能將毫米放大,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清晰地看到1厘米是10毫米之間的關系,比起數(shù)自己的尺子,更清楚、更直觀。多種工具的交互使用,課堂教學的亮點越來越多,孩子對數(shù)學越來越感興趣,課堂教學從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化方向發(fā)展。
總之,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是單向傳輸?shù)哪J?,現(xiàn)在教育信息手段不僅能夠觸控,里面還有很多資源可以應用。在技術的支撐下,老師通過不斷思考、實踐,將技術與教學相融合,逐漸從普通的教學方式向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轉變,這其實是一種教學模式的質(zhì)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