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遼寧 沈陽 110866)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的重要講話中強調(diào)了立德樹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的對象是青年群體,大學生是青年一代,如何抓住大學生的 “斷乳期”、“關鍵期”,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是擺在高校面前的一項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
立德樹人在我國有著悠久的傳統(tǒng)。中華民族自古就有“三不朽”的說法,最早出自戰(zhàn)國的《左傳襄公﹒襄公二十四年》,即“立德”“立功”“立言”。“立德”被擺在首要位置,凸顯德育的重要。到了近代,隨著傳統(tǒng)文化的衰落,德育重視程度也隨之下降。鴉片戰(zhàn)爭后,我國與西方差距拉大,洋務運動、戊戌維新運動等都提出了向西方學習,這使得中國傳統(tǒng)文化被邊緣化,到了新文化運動時期,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遭到抨擊,一度被排斥,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德育”也就被忽視。新中國成立以來,歷代黨中央都非常重視德育,把德育擺在教育的首位,十八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將傳統(tǒng)文化里的立德樹人賦予了新的理論內(nèi)涵,要求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進入新時代,大學生成長和生存的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一方面,大學前在應試教育下學校和家庭教育更多的是關注“德智體美勞”中的智育,忽視了德育。青年學生接觸社會較少,思維活躍但膚淺,感性認識居多,易于接受外界觀點,對事物的本質(zhì)認識不清,出現(xiàn)認識上的偏頗。另一方面,在多元價值觀的影響下,社會上出現(xiàn)很多違背道德的現(xiàn)象,大學生受到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影響,功利色彩較為濃厚,常以個人為中心,崇尚個人主義和金錢主義至上的價值觀,同時受多元社會思潮的影響,對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夠堅定。
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幾代人的不懈努力,這其中青年是主力軍,肩負時代重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事業(yè)也必須交給有理想、有責任、有擔當?shù)那嗄暌淮?。因此,必須培育社會主義自己的“人才”。大學是培養(yǎng)人的地方,也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地方,大學階段是“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不僅要大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還要養(yǎng)成健康的體魄,健康的心理,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只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能承擔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黨都高度重視、鼓勵青年投身到國家的事業(yè)建設中去。青年一代也不負黨和國家的重托,在各個時期內(nèi)為國家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甚至是犧牲。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依據(jù)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實踐。2016年12月7日,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對當代高校學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寄予厚望。在十九大的報告中提出了 “青年最富有朝氣 、最富有夢想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币虼?,在我國社會持續(xù)向好的發(fā)展機遇下,積極培養(yǎng)青年一代,努力讓青年們成為擔當民族大任的時代新人。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寄望青年樹立遠大理想,放飛青春夢想。2018年5月2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期間與師生座談時就指出廣大青年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需要青年一代有理想,忠于祖國和人民,把自己的理想與民族命運緊密相連?!按蜩F還需自身硬”在有著遠大理想和抱負的同時青年學生應求真學問,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腳踏實地,踏踏實實苦干、實干,在祖國的萬里晴空放飛夢想,實現(xiàn)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擔當。
“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青年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并提出了具體要求,在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告誡青年不僅要有理想,且要堅定理想信念,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在長期的建設過程探索的正確道路,必須堅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中國傳統(tǒng)精神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核心價值觀是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石,習近平總書記十分掛心青年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對于廣大青年,習近平總書記嚴格要求,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對廣大青年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八字要求。2018年對廣大青年進一步提出了16字箴言,倡導廣大青年在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勤學、修德、明辨、篤實、愛國、勵志、求真、力行”。
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習近平引用了《永久奮斗》中的話激勵青年學生,號召青年:“在奮斗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并在2019年南開大學勉勵師生把學習奮斗的具體目標同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結(jié)合起來,把小我融入大我。當前的社會沒有戰(zhàn)爭沒有犧牲,但是這個時代更需要拼搏奮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速度遠遠超乎了我們的想像,國家之間形勢的復雜變化更是懸在我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國家的復興發(fā)展,需要青年一代的拼搏奮斗,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
立德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立德樹人要注重過程性教育,個別高校在學生入學時非常注重立德樹人教育,甚至是花費很多心思在學生的“入學第一課”上,但是在隨后的大學生活中卻忽略了平時對學生的立德樹人教育。學生在剛剛?cè)雽W階段,由于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思維還處在感性認識階段,對于某些事情的認識不深刻,甚至是不認同。如果在隨后的學習生活教育中不強化,很容易前功盡棄。因此,立德樹人教育目標必須高度重視過程性教育,從大學生入學到畢業(yè),把握學生發(fā)展的各個關鍵期,孕育拔穗,從學生的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到完全認同,再到身體力行,立德樹人教育貫穿在學生學習、生活、活動的各個時期和過程。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正是因為立德樹人的對象是青年學生,因此,需將立德樹人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jié)合,而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充分利用好課堂、教材,讓立德深深植入到學生頭腦。思政課應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為內(nèi)核,充分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經(jīng)驗進行總結(jié),使學生認同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定位”作用,體現(xiàn)其價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四個自信”,牢固樹立“四個意識”。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特別是網(wǎng)絡和人工智能的普及,擺在青年面前的是形形色色的誘惑和挑戰(zhàn),高校必須重視核心價值觀教育,總書記說:“一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取決于青年人的價值取向,只有青年人的價值取向是先進的,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才會是正義的?!鼻嗄陮W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高校應依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引導其形成正確的“三觀”。高校要堅守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培養(yǎng)大學生具有大格局,有大情懷,厚植愛國主義;開展主題教育,社團活動,志愿者服務,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核心價值觀因素,顯性教育與隱形教育相結(jié)合,將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大學生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檢驗人的品行的最好的方式。新時代的大學生面臨的是新形勢和新時代,青年學生應勇于實踐,學到的理論知識不能總停留在書本上,而應身體力行,在實踐中檢驗所學,在實踐中積攢經(jīng)驗,提升能力。通過實踐眼界不斷開闊和格局不斷變化,緊跟時代發(fā)展,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基層實踐中歷練自己。高校要結(jié)合專業(yè)特點、社會需求及學生個性發(fā)展需要,以社會實踐、社團活動、志愿服務、校園活動等多元化為載體,在實踐中達到育人的目的。
高校要始終把握立德樹人基本理念,踐行好立德樹人的實踐需求,使大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樹立遠大的理想,堅定信念,提高科學文化知識水平、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提升青年大學生綜合素質(zhì),使之真正成為新時代信得過的時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