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妮
(上海市羅山中學,上海 200136)
本節(jié)選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冊》專題九之《超級追追追》一課,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追星族、某粉絲的隊伍中,偶像崇拜是青春期少年正常的心理需要,這對青少年塑造自我、尋求認同感、完成自我同一性有重要作用。但是盲目崇拜明星也能會影響學業(yè)和生活,需要客觀的正確看待這種現(xiàn)象。同時,學會發(fā)現(xiàn)明星身上的閃光點,激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和探索自己的夢想,化追星之力為自己成長的力量,成為未來之星。
授課對象是預備年級學生,年齡在11-12歲左右,他們正經歷著身體的巨大變化,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渴望擺脫父母約束,以偶像作為精神寄托,經過課前調查發(fā)現(xiàn),該班學生對追星的話題很感興趣。不過,他們活潑好動、理解能力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愛發(fā)表見解等,因此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形象化,增加互動性和趣味性。
1.理解追星是一種正常心理現(xiàn)象,有利也有弊。
2.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明星身上的閃光點,學習明星身上的精神,樹立正確的“追星”觀。
1.重點:通過活動探討,學生能夠理性追星。
2.難點:發(fā)現(xiàn)偶像身上的閃光點,化為自己的成長動力。
游戲導入、講授、情境模擬、小組討論、頭腦風暴。
預備3班
PPT、音樂、視頻、展示貼紙、明星卡、彩紙、彩筆等。
師:各位同學,大家好,在人群之中,總有一些人他們要么顏值爆表,要么才華橫溢、要么實力超凡、要么毅力驚人,大家猜猜,他們是誰???
生:明星、名人、偶像!
師:對,今天我們將討論一下關于明星的話題,明の星。我們先來做個游戲,小組討論,每組得到5張明星卡,從照片中識別明星的名字、職業(yè),并做個簡單介紹。
生:這個人是自演員、歌手、藝術、體育、動漫......
師:根據(jù)情況,老師補充介紹明星事跡。她是娛樂圈出了名的“拼命三娘”、他們是當下最青春陽光、正能量的花樣男團、她改變人們對電子音樂的認知和整個行業(yè)的格局......
(一)明星的辨析
師:你追星嗎?TA是誰?TA在哪些方面打動你?
生1:他是動作明星,勤奮
生2:她是一個顏值很高的演員,非??蓯?/p>
生:......
師:老師發(fā)現(xiàn),大家追的都是娛樂圈的明星,難道只有娛樂圈有明星嗎?你還能說出其他領域明星的名字?
生1:馬云,他是商業(yè)明星
生2:金庸,是武俠小說家
生3:C羅,足球打得好,他是職業(yè)足球運動員
師(總結):原來,其他領域還有這么多明星,而我們日常接觸到更多明星是以娛樂圈為主的,但是并不是只有娛樂圈才有明星,只是我們有沒有看到而已。下面,請同學們,明星與名人的區(qū)別?
生:感覺名人更低調。
師:我們更愿意把其他領域的出名人物稱之為,名人。明星,形成大家追捧,更多是商業(yè)化的運作模式。名人,業(yè)內出名,少了很多商業(yè)成分。
師:那么,明星與網紅有什么區(qū)別?
生:網紅,紅得很短暫,明星稍微出名更不容易些,而且家喻戶曉。
師(總結):主播、網紅,憑借整容、緋聞、拜金等吸引眼球的言論博取關注,可能一段時間引起大家關注,一段時間都掉粉了。明星前期付出更多,不是一朝一夕。
師:那么,是不是,明星們都是很完美的?
生:不一定,有些明星也會吸毒,劈腿,偷稅漏稅、P圖拍電影等。
師:你們覺得什么樣的人才算是明星?
生1:某方面突出,要么有才華,要么有顏值,而且品德和行為都要好。
生2:有實力,為國家爭光。
(二)教師小結
我們剛剛一起討論了明星的定義,主要指在某個領域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物,靠天賦、實力、運氣、機遇以及自身的努力,德藝雙馨,受人追捧。當然,不同時代追的明星也不同,具有時代的特征。
(一)情境再現(xiàn)
師:大家都為追星都做了什么?或者你是×粉,你都做了什么?
生1:看視頻,比賽
生2:買手辦,專輯,聽音樂
生3:模仿他的行為,比如籃球打得好,每天都練習。
師:我們有個同學,遇到了問題,思考“星,到底追還是不追?”
(情境劇表演:三個學生表演,一學生追歌星想買演唱會門票,但是家長不同意。)
師:各位同學,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頭腦風暴一下,每個人桌上有兩種延顏色的紙,紅色是支持追,黃色是不追,請大家選擇自己的顏色,小組討論交流,并在紙條寫下你的態(tài)度,待會我請同學發(fā)言,把紙條貼在黑板上。
(二)利弊大討論
生1:(追)
生2:(不追)
學生分享。
師(總結):的確,“星,追不追”關鍵是要把握好度。追星,偶像粉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正常心理需求。偶像崇拜是青春期少年正常的心理需要,這對我們青少年塑造自我、尋求認同感、完成自我統(tǒng)一性有重要作用。當然,明星由于光環(huán)效應,不一定是給我們展示了他們最真實的一面,所以我們要把握還這個度,不影響學習,不影響他人,在能力范圍內適當追星,這是值得提倡的。
(一)他的追星路
師:請根據(jù)線索成長故事,猜明星名字:
線索1:他是林俊杰的超級迷弟,小時候吉他上全是JJ的貼圖。
線索2:他被選入“SM娛樂”、再與韓團“EXO”一起出道,11年之后,終于和林俊杰同臺演出。
線索3:他的微博名叫“努力努力再努力”,他說,林俊杰是他最棒的偶像,是他前進路上的明燈!
生:是張藝興,根據(jù)學生的了解回答。
師:下面來看一段,張藝興在“偶像實習生”綜藝節(jié)目中的一小段視頻。請個同學說說看完的感受。(播放視頻)
......
生:非常感動,明星要做的一個領域的佼佼者是很不容易的。
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要讓夢想成長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背后有許多不為人知的付出,也許你也有個明星夢,有個未來的人生夢想,請大家完成《明日之星》的任務單,待會我們將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分別請同學發(fā)言。
(二)新聞發(fā)布會
大家好,我叫XX,我最喜歡的明星是.....,他的.....精神打動我,我想做一名.....行業(yè)的明星,我將.....,十年之后,我就是明日之星!
請學生分享。
師:謝謝同學們的真誠和分享,我也為你們的夢想而感動,今天的課也快接近尾聲了,我們一起討論了辨識了明星,一起議論了追不追星,也將從明星身上學習到了許多動力,我們帶著這些動力前行。
師:最后,請學生談“明の星”的理解。
學生分享。
師:明星,應該正確對待,理智追“星”,不要為追“星”所累。自己也將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追的不是明星,而是未來的自己!下課,起立,再見!
(如果有時間布置作業(yè):讓學生調查父母當年追星或崇拜的偶像,下節(jié)課交流)
這種具有時效性的話題的課需要多做課前準備,才能把握學生的真實需求。課前,我設計了一個小調查“明の星”調查問卷,發(fā)現(xiàn)預備3班的36位同學中,有28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明星,足以見得學生對于這個話題是很有興趣的。而之前我用的教學案例都是些“過期的明星”,當調查結果出來之后,才及時換了他們眼中的:“當紅明星”,這樣在課堂上,才會激發(fā)學生參與到課堂的興趣。
在課程設計上,我按照從淺入深,從現(xiàn)象到本質,這樣一個層層遞進的原則,設計整個教學內容。先做個暖身活動,從他們喜歡的偶像入手,引入話題。然后,“認識明星”,讓學生辨析明星的實質?!靶?,追不追?”通過情境表演,讓學生真實感受當事人的迷茫,經過激烈辯論,讓學生認識到追星有利有弊,需要把握好度。“明日之星”則是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偶像身上的閃光點,偶像成名背后的不容易,從而理順教學思路,促進學生學有所得。
整節(jié)課上下來,后半場漸入佳境,學生越來越活躍,發(fā)言更積極了,在“明日之星”環(huán)節(jié),很多學生反饋自己被“偶像實習生”的視頻節(jié)選觸動到,感受到明星成名的不容易。在“新聞發(fā)布會”的時候,許多學生都有深度的思考,表達出自己對明星的認識。總體上,學生對這個話題愿意說,有話說,在課后也愿意再與我分享自己的觀點。我深深感受到,初中生的心理課堂,應該是心理教師在大的教育框架下,引導學生思考,而不是灌輸式的教育。應該讓學生在一個安全自由的氛圍中,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得出自己的結論,這才是心理課的精髓。
本次公開課,作為老師的我還是有些緊張怯場,主要原因還是自己準備不充分,我覺得要大膽去引領和啟發(fā)學生,要更專注于課堂,專注于現(xiàn)場學生的反應,更專注于教學,心無雜念。當然,美中不足的是,上臺發(fā)言的學生比較多的集中在娛樂圈、影視行業(yè),有可能是,老師在課堂引導時,還沒有很好幫學生打開思路。此外,也可啟發(fā)學生,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普通人,認真工作,服務他人,也是一個行業(yè)的明星,不一定做大明星,做普通人也是可以的幸福美滿,真是學海無涯??傊?,作為心理老師,要了解學生實際,不斷提升教師自身能力,精心打磨,上好每一節(jié)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