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艷
伊春市特殊教育中心,黑龍江伊春 153000
智力障礙兒童由于其特殊的生理條件和先天限制因而和普通兒童難免有所不同,行為和情緒存在很大的波動性。需要家長進行更多的關(guān)懷和呵護。目前我國針對智力障礙兒童的心理健康維護設(shè)置了一些專業(yè)化的機構(gòu),同時對家長進行專業(yè)培訓,讓更多的家長認識到智力障礙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以及保障智力障礙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這都需要發(fā)揮家庭教育的積極作用,從而對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重要的補充作用,家長需要切實擔負起相應的責任。
智力障礙兒童的情況各不相同,有的屬于輕度障礙,同時生活自理能力較強,而有的則屬于重度智力障礙,缺乏相應的生活自理能力。他們脆弱的適應能力將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而家長是智力障礙兒童日常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助手和伙伴。因此,家長是其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對于智障兒童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父母也會給予智力障礙兒童更多的關(guān)懷和呵護,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這對于心理問題的解決以及恢復將會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
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培養(yǎng)智力障礙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穿衣、吃飯、系鞋帶等一系列問題,培養(yǎng)智障兒童正確的生活習慣。父母往往要用很長的時間來帶領(lǐng)智障兒童進行相應的訓練,在反復的嘗試的過程中逐漸的培養(yǎng)智力障礙兒童的相關(guān)能力。這一過程所需要的毅力和耐力是常人所無法理解的,這也更加彰顯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經(jīng)過一系列實驗研究表明智力障礙兒童遭受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種類和頻率較普通兒童要高,普通兒童需要的是全面而系統(tǒng)的學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而智力障礙兒童則需要更加科學和有效的家庭教育,對于心理健康進行更多的外部干預。一般而言智力障礙兒童的心理問題有和他人交往交流困難、容易形成怯弱自卑而又粗暴敏感的不良心理品質(zhì),家長在長期的相處和干預的過程中會形成有效的干預策略,從而提供更加科學的外部干預。
許多家長認為智力障礙兒童由于適應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相對薄弱,并且由于膽怯,容易出現(xiàn)不愿意與他人溝通交流的問題,此時就要順應他們的需求,營造獨處的環(huán)境。這并不能對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形成積極的干預,反而會加劇問題。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就需要孩子讓和他人進行更多的語言溝通以及肢體動作交流。同時還要培養(yǎng)其勞動意識,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進一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為個人日后步入社會奠定基礎(chǔ)。這對于家長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滲透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的認識智力障礙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家長可以將家庭教育的環(huán)境和背景進行拓展,時常帶著孩子去游樂園以及主題公園,拓展其生活空間,尋找和他人溝通交流的機會。估計智力障礙兒童和其他的小朋友交流游戲心得,和其他人問路以及尋找心怡的娛樂設(shè)施,從而逐漸的擺脫心理健康問題,擁抱正常的童年生活。而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應當給予干預,培養(yǎng)智力障礙兒童獨自穿衣服、系鞋帶的能力,營造獨自就餐的機會和環(huán)境。在反復嘗試的過程中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從而發(fā)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智力障礙兒童也和普通兒童一樣有學習和模仿的心理,他們也會根據(jù)父母的一舉一動來做出相應的反應,此時家長可以運用這些特征來開展外部干預。例如在進行一些外出活動時可以裝作與他人進行語言交流,以及獨自做一些肢體動作,如系上鞋帶,擰開水杯的蓋子等。引導智力障礙兒童進行模仿,從而提高進行積極的行為干預,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家長要和孩子進行更多的溝通交流用循循善誘的語言和態(tài)度來引導智力障礙兒童,同時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加強家庭教育理論知識和教育策略的學習工作,可以和其他家長進行更多的交流互動,從而創(chuàng)新自己的家庭教育策略。家長也要和特殊教育教師進行溝通,閱讀一些與智力障礙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有關(guān)的書籍,從而掌握更加科學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效率,為智力障礙兒童的成長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總而言之,越來越多的家長投身于智力障礙兒童心理健康保護工作,并且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和影響,以更加專業(yè)化的干預手段來矯正智力障礙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在生活上關(guān)心和呵護智障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自理的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幫助他們和他人進行交流溝通。因此,家庭教育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橋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