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哈金因其小說《等待》成為第一個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的華人作家,該小說一經出版就備受關注,許多學者從多個角度研究該作品。本文從主人公人生和其生存空間的聯系的方向出發(fā),揭示空間元素是如何影響主人公的一生的。主要以亨利·列斐伏爾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為基礎,解釋和說明主人公在不同空間下的表現和生存狀態(tài)。日常生活空間是人們新的統治對象和載體,只有了解一定的空間運行規(guī)律,才能從桎梏中得到解脫。
關鍵詞:《等待》;空間理論;日常生活;異化
作者簡介:丁悅(1995-),女,漢族,吉林四平人,吉林大學公共外語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語習得。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32-0-02
20世紀60年代,西方學術界經歷了空間轉向的批判性思維轉變,以亨利.列斐伏爾為代表,他揭示了空間理論與日常生活的關系,關注人類內心的異化以及人與人關系的異化,因此他的理論對于分析《等待》中的主人公生活和自我研究問題十分有幫助。
小說發(fā)生在1962年,當時孔林還是一名醫(yī)學生。但是他在鵝村的父母年事已高,希望孔林盡快結婚。他的父母催促孔林結婚,而且他們希望得到兒媳的照顧。林在軍中擔任醫(yī)生,所以他無法經?;丶?。他的父母曾給他寄過一張舒玉的黑白照片,他接受了這個女孩,因為他覺得“她很好,正常的女孩”(金,1999)。在這種情況下,孔林同意了和舒玉結婚,盡管他們在結婚儀式前還沒有見過面。當他看到他的未婚妻時,他感到沮喪“她看起來很老,仿佛在四十多歲時,她的臉皺了起來,雙手變得粗糙。更重要的是,她的腳只有四英寸長,因此他試圖擺脫這場婚姻,但失敗了。那一刻,孔林在心中產生了“她在家鄉(xiāng)以外絕對不討人喜歡”的想法(金,1999)。
孔林作為醫(yī)院的一名知識分子和醫(yī)生,舒玉作為鵝村的一個無知農民,兩個人的地位和距離導致了夫妻之間的分裂,孔林不讓舒玉去城里探望他,因為他怕他的同事會嘲笑他。四年來,他一直生活得像一個懦夫,直到曼娜的出現,一個熱情和溫柔的護士,改變了他的生活。他對曼娜的迷戀促使萌生了他與妻子離婚的想法,因為當時的社會背景和一些原因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直到1984年才結束了這場婚姻。實際上,孔林的精神傷害源自這么長的等待期以及他失敗的挫敗感。在十八年的等待生活中,他的熱情和愛的能力逐漸消失(金,1999)。
一、日常生活的異化
列斐伏爾辯證地將日常生活定義為“骯臟且卑微的一面。同時,這也是人類要么成就自己,要么失去自己對于時間和地點掌控,因為它是一個專業(yè)化和分散活動,人類無法完全掌握的地方和時間,無論活動是多么有價值……此外,列斐伏爾認為,在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與自身發(fā)生深刻的沖突。如果存在沖突,就會出現欲望(Lefebvre,2002)。
然而在亨利·列斐伏爾的后期思想中,他的理論中也出現了“空間轉向”的趨勢。 “空間轉向”并沒有遏制人們日常生活的微觀層面,而是豐富了對人們日常生活批判的意義。日常生活的異化在一定程度上與空間有關。
現代社會被解釋為一個“抽象的社會”,即“符號世界”,這樣的世界不僅僅是語言和圖像所占據的空間,這也是自我與自身本性,物質世界,甚至事物相關的空間,而僅僅是與它們的符號相聯系的東西,并且被語言取代(Lefebvre,2002)。
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必須以自己的寫作品質來評判自己”,而哈金的等待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通過獲得公眾和評論家的認可而認定自己是一個好作家。哈金指出,孔林的精神創(chuàng)傷導致了他的愛的殘疾。他對父母的安排無法反對,只能勉強接受,無法掌控對自己的生活的主動權,面對社會制度的桎梏,只能委曲求全,最后整整經歷了十八年才離婚,即使這樣 ,也對自己和曼麗的生活失去了信心,勉強度日。
二、日常生活異化的原因
“人類世界不是單純地由歷史,文化,個體或社會組成,還是政治,文化和思想來定義的。而日常生活被定為中間層次。需求和欲望,快樂和悲傷,滿足和貧困,工作和閑暇。雖然日常生活處于較低的層次,但它仍然反映了人類生活的基本性和中介性。日常生活是實踐中最基本的做法。換句話說,這是高度專業(yè)化的活動的共同基礎,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總體上形成了一個整體形式。對每個人來說,日常生活是不可或缺的” (Lefebvre,2002)。
列斐伏爾提出了一種日常生活的模式,就是工作、家庭生活、休閑。(Lefebvre,1991)正如孔林所想,如果他有一個滿意的妻子,他將享受他正常的日常生活,然后他可以避免他的工作場所懦夫般的生活。
林在軍醫(yī)院擔任醫(yī)生,作為軍官,每年會有休假。盡管他與淑玉已經結婚,但他很少回去,同時他也不讓舒玉來看望他。當時,如果已婚人員提出申請,并提供他們的婚姻證明,軍隊醫(yī)院黨委會安排他們的公寓,以保證他們的家庭生活。但是,當他遇到舒玉時,他的妻子不能登上臺面的想法已經存在他的腦海里,而且他對此堅定不移,因此他心里不希望與她建立這樣一個相互的日常生活空間(金,1999)。工作,家庭生活和休閑是一種完整的日常生活方式,但孔林選擇放棄與舒玉家庭生活。他的選擇決定了他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缺失。
三、日常生活空間的異化的覺醒
無論是原因,如果孔林出于自己的意愿總是積極選擇避免這種日常生活,他就不會有“等待”離婚的經歷。這種生活持續(xù)了四年,直到與曼娜的相識促使他重新審視自己的日常生活。那個女孩的存在激發(fā)了他日常生活中的不完整性的思考,使他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認識到自己的缺乏。
無論過去四年多么樸素和平和,每當孔林夫婦在街上看到一對夫婦走在路上,他都不能不注意地看著他們,希望他也能這樣做(金,1999)。盡管他渴望這樣的婚姻生活,他絕不是悲慘的,他對其他夫妻羨慕總是瞬間的。直到有一天,曼娜改變了他的想法。作為醫(yī)院的一名護士,曼娜在還是孔林是醫(yī)院附屬護理學校的學生時遇到了林。因為她遇到了與男友分手的麻煩,孔林幫助過他,因此當她再次在醫(yī)院遇見林時,她比其他人更尊重他。隨著時間的流逝,經過幾個月的陪伴,孔林的孤獨和成熟激起了她的愛慕。曼麗對孔林的迷戀讓他感到溫暖。如果他沒有遇到曼娜,他會孤獨地度過他的一生。
孔林開始重新思考他過去四年的婚姻生活。作為一個已婚男人,他為什么要像懦夫一樣生活?他為什么不能享受家庭的溫暖?事實上,他對自己需要的看法只是他對缺乏日常生活空間的認識的原因。同時,這樣的意識也為他追求不同的人生提供了希望。
四、結論
雖然現代人很少意識到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但意識到了空間概念。列斐伏爾指出,“日常生活的力量,以大地的力量為基礎,是對時間、空間的控制,為了維持人類的日常生活,他們會在家園中汲取力量,而這種力量是回歸自然,獲得感悟的力量(Lefebvre,2002)。
最后,孔林雖然反省了他的一生,但卻讓他陷入絕望,也使他追逐無意義的生活中解放出來。他所有的精力和熱情都因建立他幾十年來所期望的空間而耗盡。然而,當他真正得到它的時候卻失去了曾經迷戀的魅力,因為“每一個人的生命意義都是沒有意義的生活”日常生活空間既是孔林的新的控制系統的載體但同時他也是受控制對象。對于孔林來說 ,了解空間的操作規(guī)則是擺脫監(jiān)禁的唯一途徑(Lefebvre,1991)。
參考文獻:
[1]Lefebvre, Henry. Everyday Life in the Modern World[M]. New York: Harper Torchbooks, 1971.
[2]Lefebvre, Henry. Critique of Everyday life (vol,1): Introduction.Trans. by John Moore. London and? NewYork:Verso,1991.
[3]Jin,H. Waiting. New York Random House. Inc,1999.
[4]Lefebvre, Henry. Critique of Everyday life (vol,2): Foundation for a Sociology of the Everyday Life. Trans.? by John Moore. London and NewYork:Verso,2002.
[5]吳寧.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爾哲學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曹天飛.哈金小說《等待》的零度寫作.課程教育研究.2014,(7):12-13.